第一章 莲花坐化
净心寺的晨钟刚响过三遍,山雾还未散尽。林远踩着湿滑的青石板台阶向上走,空气中弥漫着香火和草木的气息。这座千年古寺藏在坊城市郊的云雾山中,平日游客不多,今天却拉起了警戒线。
林队,这边。张诚站在大雄宝殿侧面的闭关室前招手。他身后站着几个身穿袈裟的僧人,面色凝重。
闭关室很小,不足十平米,只放了一张矮桌和一个蒲团。此刻,慧明方丈端坐在蒲团上,双手结印,双目微阖,宛如入定。若不是胸前僧衣那个黑洞洞的窟窿,任谁都会以为老和尚只是睡着了。
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晚子时,陈璐蹲在尸体旁,心脏被精密摘除,创口整齐,像是专业外科手术手法。奇怪的是...她指向地面,几乎没有血迹。
林远环顾四周。闭关室陈设简单到极致,除了矮桌上的木鱼和一本《金刚经》,就只有墙角放着的一个铜香炉。门锁完好,窗户从内部反锁,是个标准的密室。
谁发现的?
监院释永诚法师。张诚指向门外一个四十出头的高大僧人,他说今早该做早课了,方丈还没出来,敲门不应,就撞开了门。
释永诚面容沉静,但林远注意到他拨动佛珠的手指微微发抖:师父闭关三日,本应今晨出关。没想到...他的声音哽住了。
方丈最近有什么异常吗?林远问道。
师父上月从福建参学回来后就心事重重,常独自在藏经阁待到深夜。释永诚顿了顿,前日他突然说要闭关三日,连早课都取消了,这很不寻常。
林远的目光被尸体旁的地面吸引——那里放着一朵精致的石刻莲花,约巴掌大,雕工精湛,花瓣上还沾着一点暗红。
这是现场的?
释永诚看了一眼,突然面色大变:这...这像是无欲佛头的底座!
无欲佛头?
本寺镇寺之宝,北魏时期的石雕佛头,相传是高僧昙曜亲手所刻。释永诚解释道,佛头与底座可分离,底座就是一朵莲花。三年前文物局来鉴定后,师父就将真品锁进了藏经阁的保险柜,只展示复制品。
林远立即派人去查看佛头。果然,藏经阁里供奉的佛头底座完好无损,而现场发现的这朵莲花无论材质还是工艺都明显更加古老。
所以这是真品底座,林远思索着,佛头呢?
释永诚检查后确认,保险柜里的无欲佛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几可乱真的复制品。而保险柜密码只有慧明方丈和他知道。
师父一定发现了佛头被调包...释永诚喃喃道,所以才...
林远让法医团队仔细勘察现场,自己则跟着释永诚来到方丈生前居住的禅房。简朴的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桌上摊开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符号和地名,还有反复勾勒的莲花图案。
这是方丈的笔迹?
释永诚点头:师父最近常在研究这些。我问过,他说是,要我。
林远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只有八个字:「佛本无欲,因何心动」。日期正是慧明闭关前一天。
方丈平时和谁来往密切?
除了寺里僧众,就是文物局的沈专家了。释永诚说,她每月都来检查佛头状况。
正说着,李宁匆匆进来:林队,寺里僧人名单整理好了。有三个特别需要关注——
她递过平板电脑,上面显示三个僧人的资料:
释永诚,41岁,监院法师,慧明方丈嫡传弟子,曾因打架被逐出寺院十年,三年前才回来;
释永慧,38岁,知客僧,出家前是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精通雕刻;
释永贪,56岁,行脚僧,有盗窃前科,曾因盗卖寺庙文物被判刑,五年前回寺忏悔。
三个都有动机和机会,林远低声说,查查他们昨晚的行踪。
回到凶案现场,陈璐有了新发现:林队,看这个。
她指向闭关室的木质地板——在特定角度光线下,能看到极淡的拖擦痕迹,从蒲团延伸到墙角香炉处。
尸体被移动过,陈璐解释,慧明方丈是在别处被杀,心脏被取出后,才被摆成坐姿搬到这里。
为什么这么做?
仪式感。陈璐指向尸体结印的手势和面部安详的表情,凶手想营造某种...宗教氛围。
技术科在香炉灰烬中发现了一张未完全烧毁的纸片,上面隐约可见和字样。更奇怪的是,在石莲花底座内侧,检测出了微量金粉。
金粉?林远皱眉,佛头上有金饰?
不是,陈璐摇头,北魏时期佛像很少贴金,而且检测显示这种金粉纯度很高,是现代工业产品。
正当调查陷入迷雾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到了——文物局专家沈清露,三十出头的女性,穿着简约的白色衬衫和卡其裤,手腕上戴着一串古朴的佛珠。
听说慧明师父圆寂了,我来看看能帮上什么忙。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忽视的专业权威,无欲佛头是国家一级文物,必须尽快找回。
林远注意到她检查佛头复制品时的手法异常熟练,而当看到现场那朵石莲花时,她的左手不自觉地抚上右腕——那里隐约露出一个莲花形状的胎记。
沈专家和慧明方丈很熟?林远试探地问。
算是忘年交。沈清露的目光扫过闭关室的每一个角落,师父对佛教艺术造诣很深,我们常讨论无欲佛头的雕刻技法。她顿了顿,他最近很焦虑,说发现了佛头的,但不愿细说。
什么秘密?
沈清露摇头:师父只说佛本无欲,因何心动,我不明白禅机。
又是这八个字。林远敏锐地注意到,当沈清露说这句话时,门外的释永诚法师猛地捏紧了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