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蓝天咖啡馆
蓝天咖啡馆位于城东一条僻静的小巷内,装修简约文艺,客人不多。林远推门进去时,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柜台后的年轻女孩抬起头:您好,需要点什么?
林远出示了徐雅洁的照片:认识这位女士吗?
女孩——胸牌上写着——仔细看了看:徐姐?当然认识,她是常客,每周三下午都会来,坐在那个角落。她指向靠窗的一个位置,不过这几天没见到她。
每周三都来?一个人吗?
小悠摇摇头:刚开始是一个人,后来...总有个戴眼镜的男的来找她。他们说话声音很小,看起来挺熟的。
记得那人长什么样吗?
三十多岁吧,挺斯文的,总是穿着衬衫,小悠努力回忆,对了,他左手腕上有道疤,倒咖啡时我注意到过。
林远请她调出监控。画面显示,过去三个月里,徐雅洁确实每周三下午两点左右出现,而那个戴眼镜的男子通常在半小时后到达,两人交谈一两小时便先后离开。
最后一次是三天前——徐雅洁比往常来得早,神色焦虑,不断看手机。男子到来后,两人交谈了不到十分钟就匆匆离开,徐雅洁甚至没喝完咖啡。
能放大这个人的脸吗?林远指着屏幕。
画面放大后有些模糊,但足以辨认。张诚立刻拍照传回局里进行人脸识别。结果出乎意料——男子叫李文彬,35岁,某大学文学系副教授,更重要的是...他是徐雅洁的前男友,两人大学时交往过三年。
有意思,林远看着李文彬的资料,分手十年后突然恢复联系,还每周固定见面。
婚外情?张诚猜测。
不一定。查查李文彬最近的通话记录和行踪,特别是徐雅洁失踪当天他在哪里。
与此同时,法医组在郑家有了发现——虽然表面没有异常,但紫外线灯显示主卧卫生间的地砖缝隙有微量血迹反应,初步判断被彻底清洁过。此外,后院草坪有一块不规则凹陷,像是被重物压过又被重新整理过。
血迹已经送检,陈璐在电话里汇报,草坪下的土壤也被取样了,看是否有挖掘痕迹。
李雯那边也有收获:林队,查了徐雅洁的保险情况。除了郑经铭说的团体险,她三个月前还单独购买了一份高额人身意外险,受益人是她母亲。
保额多少?
两百万。
林远吹了声口哨:郑经铭知道这事吗?
不清楚,但保险经纪人说他当时很震惊,还打电话质问过妻子。
另一条线索来自徐雅洁的手机通讯记录——失踪当天下午三点十七分,她接到了一个未实名登记的电话,通话时长两分四十八秒。之后她再没联系过任何人。
查这个号码的通话记录,林远命令道,还有,申请搜查令,我要去李文彬家和办公室看看。
李文彬住在大学教职工小区,一间整洁的两居室。面对警察的突然造访,他显得紧张但不惊讶。
我就知道你们会来,他推了推眼镜,徐雅洁的事我听说了。
你们什么关系?林远开门见山。
老朋友,李文彬的声音很平静,大学分手后断了联系,半年前偶然在咖啡馆重逢,就偶尔聊聊天。
聊什么需要每周固定见面?
李文彬的左手无意识地抚过右手腕上的疤痕:她...有些婚姻问题想咨询我。
什么问题?
郑经铭有暴力倾向,李文彬直视林远的眼睛,雅洁说他最近公司出了问题,经常喝酒,有次差点动手打她。
林远想起郑经铭手腕上隐约可见的抓痕:她为什么不离婚?
财产问题,还有...她害怕。李文彬走向书架,取出一本书,这是她上次落在这里的,里面有她的画稿,可能对你们有帮助。
林远接过书——一本精装诗集,扉页有徐雅洁的签名。翻到中间,确实夹着几张素描,其中一张引起了林远的注意:一个扭曲的男性面孔,下方写着和日期,正是两周前。
搜查没有发现更多直接证据,但李文彬的书房电脑浏览记录引起了警方的怀疑——过去一个月,他频繁搜索完美犯罪尸体分解失踪案时效等关键词。
解释一下?张诚指着打印出来的搜索记录。
李文彬脸色变得苍白:我在写一本犯罪小说...纯属研究需要。
小说?林远冷笑,那您能解释一下徐雅洁失踪当天您的行踪吗?大学记录显示您那天所有的课都取消了。
我...我头疼,在家休息。
有证人吗?
李文彬沉默了。
回警局的路上,张诚分析道:李文彬明显在撒谎。他和徐雅洁的关系不简单,而且有作案动机——旧情复燃,想除掉郑经铭这个障碍。
太明显了,林远摇头,如果真策划犯罪,会蠢到用自己电脑搜索那些关键词吗?
那血迹和草坪凹陷怎么解释?郑经铭也有重大嫌疑。
林远没有回答,而是拨通了技术科的电话:查到了吗?那个打给徐雅洁的神秘号码?
查到了,技术员回答,是张不记名卡,但基站定位显示通话时在城北工业区。同一个号码在过去三个月只打过两个电话——都是给徐雅洁。
另一个是什么时候?
三个月前,正好是徐雅洁买下高额保险的那天。
林远踩下油门,警车加速驶向警局。这个案子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而失踪的徐雅洁,究竟是受害者还是策划者,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