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苏清颜在长春宫召集了后宫所有妃嫔、内务府总管、御膳房新老总管以及相关官员,正式提出“双膳制”的提案。
长春宫的议事殿内,气氛严肃。苏清颜身着明黄色皇贵妃朝服,端坐于上首,凤印摆在案前,神情庄重。各位妃嫔按照位份高低依次落座,荣妃和定妃坐在前列,两人脸上都带着不以为然的神色。
“今日召集各位,是为了商议一项新的膳食管理制度——‘双膳制’。”苏清颜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前日,朕在御膳房查出重大隐患,有人勾结外臣,在食材中混入有毒物质,意图谋害皇子。此事虽已查明,但也让朕意识到,仅靠‘试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御膳房的问题。”
她示意侍卫将检验报告和审讯记录分发给众人,继续说道:“御膳房作为后宫膳食的供应中心,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危。但如今,御膳房内部管理松散,人员混杂,各宫妃嫔安插亲信,互相勾结,舞弊投毒之事屡有发生。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朕提议,将御膳房拆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膳房,实行‘双膳制’。”
苏清颜顿了顿,详细阐述了“双膳制”的细则:“第一,东、西膳房独立运作,人员、场地、食材、厨具完全分开,互不干涉。第二,每日各宫及皇子皇女的膳食,由两个膳房同步制作,食谱、食材、用量完全一致。第三,膳食制作完成后,由内务府和御前侍卫共同监督,将两个膳房的成品互换封存,贴上封条,标注日期和膳房名称。第四,每日的膳食食用前,需由专人核对封条,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封。第五,每月由内务府组织一次核查,随机抽取封存的膳食进行检验,若发现任何一方有舞弊、投毒等行为,严惩不贷,相关负责人连坐。”
话音刚落,殿内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荣妃率先开口,语气带着质疑:“苏皇贵妃,拆分御膳房,实行‘双膳制’,会不会太过麻烦?而且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偿失吧?”
定妃也附和道:“荣妃妹妹说得有道理。‘试哺制’推行不久,尚未完全稳定,现在又推出‘双膳制’,怕是会引起宫人的混乱。再说,两个膳房互相监督,会不会导致互相猜忌、推诿责任?”
其他几位低位份的妃嫔也纷纷点头,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内务府总管也面露难色:“苏皇贵妃,拆分御膳房涉及诸多事宜,人员调配、场地划分、食材采购等,都需要时间准备。而且增加一个膳房,每月的开支会大幅增加,恐怕需要皇上批准。”
苏清颜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她从容不迫地回应道:“荣妃姐姐、定妃姐姐担心的不无道理,但与皇嗣的安全相比,这些麻烦和开支,都是值得的。”
她看向内务府总管:“人员调配方面,可以从现有的御膳房人员中择优录用,再从内务府抽调部分人手补充;场地方面,御膳房西侧的闲置院落可以改造为西膳房,所需费用从后宫节省的用度中支出,无需额外增加国库开支。”
“至于互相猜忌、推诿责任的问题,”苏清颜继续说道,“朕早已考虑到。‘双膳制’不仅有互相监督,还有明确的奖惩制度。若每月核查无任何问题,两个膳房的人员都能得到赏赐;若其中一个膳房出现问题,另一个膳房的人员若能及时发现并举报,可获得双倍赏赐。这样一来,既能避免互相推诿,还能激励他们主动监督。”
宜妃站起身,支持道:“苏皇贵妃的‘双膳制’思虑周全,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御膳房的隐患。我认为可行,我全力支持。”
惠妃也点头道:“‘双膳制’互相制衡,确实比单一的御膳房更安全。为了皇嗣和后宫的安稳,我也支持推行。”
有了宜妃和惠妃的支持,殿内的舆论渐渐转向。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妃嫔和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双膳制”。荣妃和定妃看着这一幕,脸色越来越难看,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就在这时,李德全匆匆走进殿内,手中拿着一份明黄卷轴:“皇上有旨!”
众人立刻起身,跪倒在地。李德全展开卷轴,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皇贵妃所拟‘双膳制’,切中要害,利于后宫安稳,护佑皇嗣安全,准奏!着内务府即刻着手准备,半月之内完成御膳房拆分及‘双膳制’推行事宜。后宫上下,务必遵行,不得有误。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苏清颜站起身,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康熙的支持,是“双膳制”能够顺利推行的最大保障。
荣妃和定妃看着苏清颜,眼中充满了不甘和怨恨,但在皇命面前,她们也只能乖乖服从。苏清颜看着她们,心中清楚,这场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但她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