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的药香混着秋日的桂花香,在景阳宫正殿弥漫开来。孙之鼎将脉枕收起时,指尖不经意扫过苏清颜腕间的玉镯,那温润的触感让他微微一顿——这是皇上亲赐的暖玉,寻常妃嫔难得有此恩宠。
孙院判,皇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青花盖碗在她指间转出优雅的弧度,敏嫔的身子当真无碍?
孙之鼎躬身回话,声音洪亮如钟:回皇后娘娘,奴才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敏嫔主子脉象沉缓有力,乃福寿之相。前阵子虽受麝香所扰,却未伤及根本,只需好生调养,不出半年便能恢复如常,诞育皇嗣绝非难事。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随侍的宫人耳中。站在殿角的小太监们悄悄交换眼神,前日还在御花园里嚼舌根的几个,此刻早已面如土灰——孙院判是太医院的定海神针,他的话在宫里比圣旨还管用。
苏清颜垂眸浅笑,将手腕收回袖中:多谢孙院判解惑。连日来流言蜚语缠身,臣妾心中惶恐,若非皇上圣明,指派院判亲自诊脉,臣妾真不知该如何自处。
妹妹说的是。宜妃接过话头,她今日穿了件珊瑚色宫装,鬓边的东珠耳坠晃得人眼花,这种阴私手段最是下作!依我看,定是有人见不得妹妹得皇上宠爱,故意散播谣言搅乱宫闱!
惠妃跟着点头,指尖敲击着桌面:皇后娘娘,此事绝不能姑息。若不严惩,往后谁都敢拿子嗣大事造谣,六宫岂非要乱了套?
皇后放下茶盏,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李德全,你都听见了?回去告诉皇上,就说本宫请旨彻查谣言源头,但凡牵涉其中者,一律按宫规处置,绝不轻饶!
李德全躬身应诺,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苏清颜微微摇头。他心中一动,想起昨日苏清颜求见皇上时的坦荡,顿时明白了几分——敏嫔这是不想把事情闹大,免得落人口实说她得理不饶人。
孙之鼎收拾药箱准备告退时,苏清颜忽然开口:孙院判请留步。她示意晚翠取来一个锦盒,这是臣妾让人配制的安神香,据说对调理心神颇有裨益。院判日夜为宫中上下操劳,这点心意还请收下。
锦盒打开时,一股清幽的兰花香飘出来,孙之鼎凑近一看,里面是切成薄片的沉香,间杂着几粒饱满的珍珠粉——这哪是什么安神香,分明是价值连城的滋补品。他连忙推辞:主子厚爱,奴才愧不敢受。
院判就收下吧。苏清颜笑得温和,往后景阳宫少不了要麻烦院判,这点东西,权当是提前谢过了。
这话看似平常,却暗藏深意。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敏嫔不仅聪慧,还懂得拉拢人心,难怪能在短时间内从贵人晋升到嫔位,还得了协理六宫的权力。
孙之鼎终究还是收下了锦盒,再三谢恩后才离去。皇后又坐了片刻,闲聊几句家常,便带着众人回宫了。正殿里只剩下苏清颜和她的心腹,晚翠才敢咋舌:主子,您刚才给孙院判的那盒香,怕是能抵得上咱们景阳宫三个月的份例了!
花得值。苏清颜走到妆台前取下钗环,铜镜里映出她眼底的清明,孙之鼎是太医院的元老,在宫里声望极高,又深得皇上信任。拉拢他,比什么都管用。
容嬷嬷点头附和:主子说得是。往后若是再有人拿身子说事,有孙院判这句话,谁也不敢再造次。
苏清颜却轻轻摇头:德妃不会就此罢休的。这次没能扳倒我,她只会想出更恶毒的法子。我们还是要多加小心。
正说着,小太监进来禀报,说皇上派人送了赏赐来。苏清颜出去一看,是一匣上好的血燕和一对羊脂玉镯,还有一张字条,上面是康熙的亲笔:安心静养,勿为流言所扰。
苏清颜捧着字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皇上这是在安抚她,也是在向她表明态度。有了皇上的支持,再加上今日孙院判的诊断,那些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
把赏赐收好。苏清颜对晚翠道,血燕拿去给小厨房,炖了给宫里的姐妹分一分。玉镯就收起来吧。
晚翠有些不解:主子,这是皇上的赏赐,为什么要分给别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苏清颜笑道,现在正是敏感时期,我们行事更要低调谨慎。分些赏赐给大家,也能让她们知道,皇上对我是看重的,别再想着投机取巧。
晚翠恍然大悟:主子英明!
苏清颜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清楚,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了,但她与德妃的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她必须尽快巩固自己的地位,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中站稳脚跟。而皇上刚刚赋予她的协理六宫份例的权力,就是她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