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的审训结果,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刘三和王二没熬住酷刑,很快就招供了——不仅承认了克扣永和宫份例的事,还把乌雅保指使他们将物资偷偷运出宫变卖、魏管事从中分赃的事都抖了出来。
消息传到康熙耳朵里时,他正在永和宫看苏清颜练字。听完李德全的禀报,他只是皱了皱眉,没说话,目光落在宣纸上“宁静致远”四个字上,久久没有移开。
苏清颜放下笔,轻声道:“皇上,此事牵连甚广,还是谨慎处置为好。”
康熙转过头,看着她:“你不恨他们?”
“恨自然是有的。”苏清颜坦然道,“但臣妾知道,后宫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因此引发朝堂动荡,就得不偿失了。”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能这么想,很好。乌雅保贪婪成性,确实该惩处,但也不必闹得太大。”他对李德全道,“传朕旨意,乌雅保革去所有职务,贬为庶民,永不录用。魏管事滥用职权,杖责五十,发往辛者库。至于德妃……”他顿了顿,“让她在冷宫里好好反省吧。”
旨意一下,宫里顿时安静了许多。乌雅保被革职,魏管事被流放,德妃的包衣势力群龙无首,再也不敢兴风作浪。那些曾经克扣永和宫份例的人,更是吓得连夜将贪墨的东西偷偷送了回来,生怕被追究责任。
永和宫的日子,终于恢复了平静。内务府送来的物资,不仅数量充足,品级也都是上等的,双签单上的签字,工整得再也挑不出错来。
“主子,您看这银丝炭,比去年的还好!”小福子捧着一筐炭火进来,喜笑颜开,“还有这绸缎,颜色鲜亮,质地光滑,一看就是贡品!”
容嬷嬷也笑道:“这下总算不用再操心份例的事了。那些人经过这次教训,再也不敢克扣咱们了。”
苏清颜看着那些物资,却没有太多喜悦。她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后宫的争斗,从来不会真正停歇。但至少,她暂时摆脱了困境,站稳了脚跟。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场风波,她的名声在宫里彻底传开了——“隐忍智慧”“仁厚待人”,这些标签让她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和同情。低位份的嫔妃们更是将她视为依靠,有事没事总喜欢来永和宫坐坐,说说心里话。
就连太后,也在公开场合夸过她:“苏贵人不仅聪慧,更难得的是有仁心。后宫之中,就该多些这样的人。”
这日,苏清颜去给太后请安,刚走到门口,就遇见了温僖贵妃。
“清颜妹妹。”贵妃笑着打招呼,语气比往日亲切了许多,“听说你宫里的腊梅开得正好,回头我让人去讨几支。”
“姐姐喜欢,尽管去摘。”苏清颜笑着回应,“若是不嫌弃,妹妹让人给姐姐送去。”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疏离和试探,似乎都在这场风波中消散了。
回到永和宫,苏清颜站在廊下,看着院子里含苞待放的腊梅,轻轻叹了口气。
容嬷嬷走过来,给她披上披风:“主子,您现在可是宫里最受尊敬的人了,该高兴才是。”
“我知道。”苏清颜笑了笑,“只是觉得,这条路,比我想象的更难走。”她付出了多少隐忍,多少算计,才换来今天的局面,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但她不后悔。在这深宫里,想要活下去,想要保护自己在意的人,就必须变得强大。而现在,她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人心和资本,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了准备。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永和宫的琉璃瓦上,泛着温暖的光芒。苏清颜知道,这场由克扣引发的风波,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属于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她转身回屋,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字迹坚定,透着一股不屈的力量。她的路,还很长,但她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