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父母寄来的、饱含爱意的“能量补给”分门别类地安置进餐边柜,如同完成了一个温暖而郑重的仪式。艾雅琳满足地拍了拍胡桃木柜门,仿佛在安抚其中沉睡的美味精灵们。客厅里,冬日的阳光依旧慷慨地泼洒着,但她的心神,却已经从那份家庭温馨的涟漪中,逐渐收敛、沉淀,转向另一个需要专注和投入的领域。
(内心暗语:好了,‘后勤补给’已就位,现在该轮到‘大脑肌肉’进行每日拉伸了!语言学习,可是雷打不动的晨间功课。)
她步履轻快地踏上通往二楼的旋转木楼梯,脚下发出轻微而沉稳的声响。二楼的气氛与一楼开阔的客厅有所不同,更显静谧和私密。走廊的尽头,就是她的书房兼工作室——一个被她戏称为“大脑漫游太空舱”的地方。
推开厚重的实木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嵌入式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地塞满了各种书籍:艺术理论、画册、文学小说、多语种词典、语法工具书,还有不少关于不同国家文化和历史的着作,堪称一个小型图书馆。书架的对面,则是一扇巨大的北向落地窗,为室内提供了稳定而柔和的自然光线。窗外,是别墅后院几棵老树的树冠,此刻枝桠遒劲,在清澈的蓝天背景下,构成一幅天然的动态水墨画。
(内心暗语:我的专属结界!一走进来,外面的喧嚣和杂念就自动被过滤掉了。)
房间中央,是一张巨大的、L形的原木书桌,桌面上摆放着两台超薄显示器、一个机械键盘、一个数位板,以及一些零散的笔、便利贴和一个造型现代的陶瓷笔筒。书桌的一角,还放着一盆长势喜人的绿萝,翠绿的藤蔓蜿蜒垂下,为这个充满理性与知识气息的空间增添了一抹生动的活力。
她的“语言行程”装备,也早已严阵以待。桌面上,除了电脑,还放着一个专业的头戴式降噪耳机,像一只沉默的、等待被唤醒的耳朵。旁边是一本摊开的高级法语语法笔记,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做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内心暗语:装备齐全,弹药充足——指大脑里的词汇量和书桌上的参考资料。准备开始今天的‘多线程语言处理’!)
她今天选择了一套更为舒适、但也能帮助她进入状态的“工作服”——一件柔软的米白色羊绒针织衫,搭配一条修身的深蓝色牛仔裤,赤脚踩在书房柔软的浅灰色地毯上。这身打扮既保证了活动自由,又不会过于随意,让她能在放松和专注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内心暗语:居家办公的仪式感,有时候就体现在这身‘战斗服’上!穿睡衣容易犯困,穿正装又太拘束,这样刚刚好。)
她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办公椅上坐下,调整好高度和腰部支撑,然后郑重地戴上了那个降噪耳机。世界瞬间安静下来,窗外隐约的风声、房子的细微响动都被隔绝,只剩下自己清晰的呼吸和心跳声。
(内心暗语:结界启动!现在,这里是我的绝对领域,闲人免扰,杂念退散!)
她深吸一口气,移动鼠标,点亮了电脑屏幕。首先打开的,是一个在线语言学习平台。她今天的“语言漫游”第一站,是法语。
(内心暗语:bonjour, ma belle langue! 我来了,我的漂亮法语!)
她选择了一篇关于法国当代艺术展览的评论文章进行精读。耳机里传来平台外教清晰、地道的朗读声,她跟着默读,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记录下生词和优美的句式。遇到复杂的语法结构或文化背景知识,她会暂停下来,查阅旁边的语法书或在线的百科词条。
(内心暗语:这个词组用得真妙!‘une esthétique de la fragilité’(一种脆弱的美学)……记下来记下来,下次写艺术评论说不定能用上。啊,这个虚拟式用法真是绕,得多看几个例句才行。)
精读之后是听力练习。她点开了一段法国文化电台的访谈录音,语速较快,带着一些口语化的表达和连音。她聚精会神地听着,试图捕捉每一个音节,理解对话的逻辑脉络。有时需要反复回放几遍,才能完全听懂。
(内心暗语:这语速……法国人吵架肯定占优势。不过,这种‘磨耳朵’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效果显着!感觉脑神经元在疯狂建立新的连接。)
完成了大约四十分钟的法语高强度训练,她暂时摘下耳机,让耳朵和大脑都休息一下。她站起身,走到窗边,做了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眺望了一会儿窗外的树影和天空。
(内心暗语:第一回合结束!大脑cpU有点发热,需要散热片刻。法语真是优雅又严谨,像跳芭蕾,每一步都有规矩。)
休息了五分钟后,她回到座位,开启了第二站——日语。与法语那种拉丁语系的浪漫与逻辑不同,日语学习对她来说是另一种思维模式的挑战。
(内心暗语:接下来,是‘心の旅’(心灵之旅)时间。切换频道,准备进入日语的世界!)
她打开了一个日语新闻网站,选择了一篇关于传统工艺保护的短新闻开始阅读。日语的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交织在一起,需要不同的认知处理方式。她小声地念着句子,感受着日语特有的音节和语调。
(内心暗语:这个汉字在中文里是这个意思,在日语里又是那个读法……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表意文字体系。不过,能直接看懂一些汉字,感觉像是拿到了半张通关文牒。)
接着,她点开了一集节奏较慢的日语纪录片,关于京都的庭院美学。她一边看画面,一边仔细听解说,重点关注那些描述空间、质感和意境的词汇。
(内心暗语:‘わびさび’(侘寂)这种概念,用日语理解起来果然味道更足。这种对短暂、不完美之美的欣赏,和冬天的那种寂寥感倒是很契合呢。)
日语学习更像是一种文化沉浸,她享受这种缓慢渗透的过程。时间在笔尖划过笔记本和耳机里的异国语音中悄然流逝。
(内心暗语:日语像品茶,需要静心慢慢感受其中的韵味和层次。)
当设定的学习时间提醒响起时,她才恍然意识到,一个上午的语言“漫游”即将接近尾声。她完成了既定的法语和日语任务,感觉大脑像是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跨文化体操。
(内心暗语:呼——!今日语言KpI达成!感觉大脑的‘语言区肌肉’得到了充分锻炼,虽然有点累,但神清气爽!)
她没有立刻结束,而是利用最后一点时间,打开了一个在线的词汇测试软件,快速检测了一下今天学习的新单词掌握情况。看着屏幕上跳出“优秀”的评级,她满意地笑了。
(内心暗语:不错不错,记忆面包吃进去了!(源自哆啦A梦道具,吃了就能记住书本内容)虽然现实里没有,但反复练习和运用就是最好的记忆面包!)
她摘下耳机,世界的声音重新回归。阳光已经移动了角度,将书架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她靠在椅背上,感受着知识注入后的充实感和轻微的疲惫感。这种疲惫是积极的,是成长的代价。
(内心暗语:掌握一门语言,就像是获得了一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这种乐趣,无可替代。)
她整理好书桌,将笔记归位,关闭了电脑。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院子的树木依旧静立,但在她眼中,似乎因为刚才在语言世界里接触到的关于庭院美学的描述,而多了一层不一样的审美意味。
(内心暗语:学习,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个世界,无论是用画笔,还是用语言。)
她知道,上午的“语言行程”结束了,但今天还有绘画的行程在等待着她。不过此刻,她需要的是休息和转换频道。她决定下楼,用父母寄来的那些美味补给,为自己冲泡一杯香浓的咖啡,犒劳一下刚刚辛勤工作的大脑。
(内心暗语:好了,语言漫游者已顺利返航。现在,该切换成画家模式了。不过在那之前,先来杯老爸推荐的耶加雪菲提提神!)
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对接下来创作的期待,她步履轻盈地走出了书房这个“结界”,将一室的静谧与知识留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