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时光,如同被冻得迟缓的溪流,以一种沉静而安稳的节奏缓缓流淌。在经历了第一个极致的“暖居日”后,艾雅琳并没有急于安排密集的社交或外出活动,反而更加沉醉于这种由自己完全掌控节奏的独处时光。这并非孤僻,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滋养灵魂的沉潜。
清晨,她不再与温暖的被窝进行艰苦卓绝的“拉锯战”,而是顺应着身体的意愿,睡到自然醒。醒来后,也不急着立刻起身,就那样拥着被子,听着窗外或呼啸或低吟的风声,看着阳光(如果有的话)如何一点点艰难地穿透云层,在卧室的地板上投下微弱却执着的光斑。团团总是比她更有耐心,像个恒温的、毛茸茸的暖水袋,紧贴着她,呼吸均匀。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先为自己准备一杯温水,然后拉开窗帘,与外面的世界做一个无声的“早安”交接。今天的天空依旧是那种混合着灰与白的冷色调,仿佛一块巨大的、未经打磨的大理石。气温似乎比昨天又低了一些,窗玻璃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形态各异的冰花,像是冬日清晨独有的窗贴艺术。
她今天选择了一套更厚实的家居服——浅灰色的羊羔绒套装,触感极其柔软温暖,帽子上还带着两只可爱的熊耳朵,将她整个人衬得愈发慵懒娇小。穿着这样一身“盔甲”,她觉得足以抵御屋内任何可能存在的、想象中的“寒流”了。
早餐也变得格外简单且热乎。有时是一碗用昨晚的剩饭熬成的、米粒开花的热粥,配一碟酱菜和一个煮鸡蛋;有时是一杯热牛奶冲调的燕麦片,里面加入坚果和果干;有时则是烤两片吐司,抹上厚厚的花生酱。她通常就在开放厨房的中岛台前解决,一边吃,一边看着团团在自己的食碗前埋头苦干,觉得日子简单得令人心满意足。
上午的时光,大多交给了阅读。她的书房在这个冬日里,成为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存在。她会在开始阅读前,特意泡上一壶不同的茶——有时是香气高扬的凤凰单丛,有时是醇厚顺滑的普洱,有时是花香馥郁的茉莉花茶。茶香与书页的油墨气息混合,构成了书房里独一无二的、令人安心的味道。
她蜷在书房那张宽大的、可以盘腿而坐的单人沙发里,身上盖着那条柔软的羊绒盖毯,身边堆着几个抱枕,脚边是同样寻了温暖角落团着的团团。书本的内容很杂,有时是专业相关的延伸阅读,为下学期的课程做些铺垫;有时是纯粹出于兴趣的小说或散文,让思绪在别人的故事和感悟里徜徉;有时甚至只是一本厚厚的、印刷精美的画册,一页页翻过去,纯粹接受视觉的洗礼。
(内心暗语:这种不带功利目的、完全随心所欲的阅读,就像给大脑做一场温和而深度的SpA。不必赶进度,不必记笔记,只是单纯地沉浸、感受、共鸣。)
阅读的间隙,她会抬起头,望向窗外。书房窗外正对着庭院里那几株落光了叶子的乔木,枝桠虬结,以一种倔强而清晰的线条分割着灰白的天空。偶尔有耐寒的鸟儿快速掠过,或者一片残留的枯叶终于支撑不住,打着旋儿飘落。这种静默的观察,本身也成了一种休息和思考。她会想到书中的某句话,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或者仅仅是放空,让大脑在文字的间隙里得以喘息。
午餐通常延续早餐的简单风格,但她会刻意让自己吃得营养均衡。下午,如果阳光难得地突破云层,她会转移到客厅那个铺着白色羊皮垫的落地窗前,坐在地毯上,背靠着沙发,就着那一片宝贵的、暖洋洋的日光,继续看书,或者只是闭目养神,进行一场名副其实的“光合作用”。团团也总是会凑过来,在她腿边寻一个被阳光直射的最佳位置,摊开肚皮,睡得肆无忌惮。
她也会动手整理家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给客厅的绿植调整一下位置,擦拭一下博古架上的小摆件,或者将唱片机里放上一张黑胶,让舒缓的古典乐或慵懒的爵士乐如同背景气流般在室内缓缓流淌。这些微小的、不耗费太多精力的劳动,让她与这个空间保持着亲密的互动,维持着那种经由自己双手创造的、井然有序的舒适感。
黄昏时分,是一天中氛围转换的时刻。室内的光线逐渐暗淡下去,窗外的世界开始被暮色和陆续亮起的灯火接管。她会起身,将书房或客厅的灯一一打开,多是些暖黄色的光源,瞬间驱散了暮色带来的些许沉郁。壁炉是必定要打开的,那跳跃的“火焰”和持续散发的暖意,是冬日夜晚不可或缺的灵魂。
晚餐后,是她与自己内心对话的专属时间。她可能会写写日记,记录下一天中零星的感悟、读到的好句子,或者仅仅是梳理一下思绪。也可能会拿出那本灵感笔记本,在上面写写画画,一些关于未来学业的模糊想法,或者仅仅是记录下团团某个可爱的瞬间。
当然,她并非与世隔绝。手机里,四人群的消息提示音总会不时响起,打破室内的绝对安静。林薇可能会发来她在商场血拼的战利品照片,或者抱怨在家无所事事的“无聊”;孙婷会分享她新做的羊毛毡小动物,或者她家玻璃花房里某朵逆季开放的小花;赵致远则会偶尔分享一篇深度的文章链接,或者简洁地汇报一下她阅读某本着作的进度。
艾雅琳总是会带着笑意回复这些信息,分享自己这边的“静默日常”——比如拍一张被壁炉光芒笼罩的客厅一角,或者团团四仰八叉的睡姿。她们通过这种方式,确认着彼此的存在,分享着各自不同的寒假节奏,心意相通,仿佛从未远离。
(内心暗语:最好的友情,或许就是这样。不需要时刻黏在一起,但在各自的世界里精彩着、休憩着的时候,都知道有一个温暖的“后方”永远在线。)
当夜色深沉,她会进行睡前的例行仪式——泡一个舒缓的热水澡,点上安神的香薰,做好全身的护肤。最后,带着一身温热与清香,钻进被阳光晒过、蓬松无比的被窝里。团团早已在里面等候多时。
窗外,冬夜寂静,寒风或许仍在某个角落徘徊。但屋内,是足以融化一切寒冷的温暖、安宁与充实。艾雅琳在这一天的独处中,并未感到丝毫寂寞,反而觉得内心被填充得满满当当。这是一种由书籍、茶香、音乐、亲手打理的空间、远方的挂念以及内心持续的、微小的思考与成长所共同滋养出的丰盈。
她知道,假期的日子还会这样继续下去,或许会有朋友的小聚,或许会有外出的计划,但像这样完全属于自己、安静内省的时光,永远是她的能量核心。在这个冬天,她不仅是在度过一个假期,更是在学习如何与自我深度相处,如何在一片静谧中,听见内心最真实、最温暖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