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清晨,秋意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愈发浓稠。阳光不再像夏日那般灼热刺眼,而是变得明亮而温和,像一块融化了的琥珀,透过艾雅琳别墅卧室的窗纱,在深色木地板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冽的凉意,宣告着季节的正式更迭。
艾雅琳已然洗漱完毕,站在衣帽间那面巨大的落地镜前。她选择了一件柔软的燕麦色羊绒针织衫,触感温暖亲肤,V领设计恰到好处地露出精致的锁骨。下身搭配了一条同色系的高腰裙裤,既有裙子的优雅飘逸,又不失裤装的利落方便。裙裤的长度及膝,露出线条匀称的小腿。她将长发松松地编成一个侧麻花辫,垂在肩头,几缕碎发随意地散落在额前和颊边,显得既文静又充满朝气。脚上是一双舒适的浅棕色乐福鞋,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又知性,非常适合开学第一天的氛围。
她仔细检查了书包里的物品:新学期的教材、笔记本、绘图工具、平板电脑,还有她习惯随身携带的保温杯和一小盒补充能量的坚果。一切就绪。
早餐是快速而营养的——一杯热牛奶,一份夹了煎蛋和生菜的全麦三明治。她站在中岛台前快速吃完,对着窗外在庭院里追逐一只蝴蝶的团团挥了挥手,“好好看家,团团。” 然后,她推出了停放在车库里的那辆米白色复古自行车。这是她短途代步的心爱之物,轻便又环保。
骑上单车,微风拂面,带着秋日特有的干爽气息,吹动了她的麻花辫和裙裤的裤脚。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缘已开始泛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光影流转。她熟练地穿行在清晨的车流与人流中,心情如同这秋高气爽的天气,明快而充满期待。新学期,新开始,还有几位拥有了自己独立天地的挚友,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生机。
抵达学院,将自行车在指定区域停好,艾雅琳背着书包走向今天第一节课所在的公共教学楼。这是一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课,是与另外两个班级一起上的。大教室能容纳百余人,此刻已是人声鼎沸,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坐着,聊着假期的见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久别重逢的喧闹感。
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就在教室中后排靠窗的位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林薇已经到了,她今天穿了一件宝蓝色的丝绒衬衫,搭配黑色修身长裤,显得时髦又干练。她也看到了艾雅琳,立刻扬起一个明亮的笑容,用力地招了招手。
艾雅琳笑着走过去,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将书包塞进桌肚。“嗨,薇薇,早啊。”
“早啊,琳琳!”林薇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按捺不住的分享欲,“周末过得怎么样?我跟你讲,我在新家睡得超级香!那个隔音效果,绝了!”
艾雅琳莞尔:“看起来你适应得不错嘛。在新家过得挺滋润?”
林薇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挺好的!自由自在,简直不能更棒!不过……”她拖长了语调,促狭地眨眨眼,“有你们我会更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艾雅琳立刻心领神会,笑着接话:“是吗?那下次我们去你家过夜怎么样?来个女生之夜?”
“没问题!热烈欢迎!”林薇拍手,“我连投影仪都装好了,就等你们来嗨皮了!”
正说笑着,教室门口又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孙婷穿着一件藕粉色的软糯毛衣和格纹半身裙,像个甜美的小公主,正探头探脑地寻找她们。赵致远则是一贯的清冷风格,简单的白色衬衫外罩一件墨绿色针织开衫,搭配直筒牛仔裤,气质沉静。林薇站起来挥了挥手,孙婷立刻看到了,拉着赵致远欢快地小跑过来。
“琳琳!薇薇!”孙婷的声音依旧充满活力,“还好你们占了位置,这人也太多了!”
赵致远也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在艾雅琳旁边的位置坐下。
四人小团体顺利会师,占据了一小片领地。趁着上课铃还没响,她们低声交换着周末的后续。孙婷兴奋地描述她如何在她的“童话王国”里尝试烘焙小饼干(虽然结果有点焦),赵致远则言简意赅地表示她整理好了书房,并且读完了一本关于建筑光影的书。
没过多久,上课铃声准时响起。思想政治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尽管是大课,内容难免有些理论化,但老教授旁征博引,不时插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倒也并不枯燥。艾雅琳认真地做着笔记,林薇偶尔会因为教授某个幽默的比喻而低头偷笑,孙婷听得一脸专注,赵致远则习惯性地用笔轻轻点着笔记本,似乎在思考更深层次的联系。
九十分钟的大课在教授的总结声中结束。教室里瞬间恢复了喧闹,同学们纷纷起身,收拾东西,准备奔赴下一个课堂。
“走吧,姐妹们,”艾雅琳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下面该去美术学院了,我们的‘主战场’。”
有十五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四人随着人流走出公共教学楼,穿过连接校园各处的林荫道。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路旁的银杏叶开始泛出浅浅的金色。她们边走边聊,讨论着刚才课上的内容,也期待着接下来的艺术课程。
美术学院的教室氛围与公共大课教室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颜料和纸张的味道。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便于移动的画架和桌椅,墙上挂着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各类艺术海报。这节课依旧是团队合作项目,老师宣布的要求是:人数不超过六人,围绕“现代艺术的多元面孔”这一主题,深入研究并总结至少三位不同艺术家的核心风格与技法特点,最终以小组报告和视觉展示的形式呈现。项目周期较长,允许她们“慢慢找”,细致深入地挖掘。
“那还用说吗?我们四个!”林薇第一个表态,伸出手。
“当然!”孙婷立刻把手叠上去。
赵致远和艾雅琳相视一笑,也把手放了上去。她们是最好的伙伴,默契无间,这样的合作顺理成章。
老师宣布开始分组讨论后,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艾雅琳眼疾手快,拉着姐妹们占据了教室里一个靠窗的绝佳位置。那里光线充足,窗外是美术学院的小庭院,几株枫树点缀其间,秋意渐染。而且相对安静,不易被打扰。
她们搬来椅子,围坐在一起,将书包和资料放在中间的桌子上。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进来,在桌面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区,连空气中漂浮的微尘都清晰可见。
“好了,姑娘们,”艾雅琳从书包里拿出平板电脑和崭新的笔记本,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笑容,“我们的小组讨论,现在正式开始。首先,得确定我们从哪几位艺术家入手……”
林薇立刻翻开一本厚厚的现代艺术图册:“我觉得我们可以选风格差异大的,比如……”
孙婷拿出自己的灵感手账本,上面已经贴了一些她喜欢的画作剪报:“我喜欢色彩鲜艳的,比如……”
赵致远则冷静地打开了一个艺术史数据库网站:“从艺术运动的脉络入手可能更系统,我们可以考虑分别从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中各选一位代表性艺术家……”
四个脑袋凑在一起,不同的想法和思路开始碰撞,如同调色盘上初次混合的色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窗外的秋光正好,映照着她们年轻而专注的脸庞,一个新的、充满创意与协作的学习旅程,就在这片温暖的阳光里,悄然开启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