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如同最温柔的画笔,透过轻薄的纱帘,一点点描摹出房间的轮廓。艾雅琳在这片渐次明亮的光晕中自然醒来,慵懒地拥着被子,感受着家居服柔软的布料贴合着肌肤,一种新一天开始的平静喜悦在心间悄然弥漫。
今日并无紧急的外出计划,她决定穿得既舒适又带点悦己的精致。在衣帽间里略作浏览,手指最终停留在一条红黑格子的复古及膝连衣裙上。裙子是经典的A字版型,高腰设计,领口系着一个黑色的蝴蝶结,带着几分学院派的乖巧与俏皮。她搭配了白色的蕾丝短袜和一双舒服的拖鞋。对镜自照,镜中的女孩仿佛从旧画报中走来,复古又精神。她将长发梳理顺滑,披在肩头,额前戴了一个红色的发箍,更添一丝复古韵味。
洗漱完毕,她步履轻快地走下楼梯,团团早已蹲在楼梯口,歪着小脑袋等着她。清晨的阳光正好洒满餐厅的一角,将白色的餐桌映照得格外明亮。她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简单的早餐:烤得焦香的全麦吐司,抹上厚厚的牛油果泥,再铺上几片粉红色的火腿片,配上一杯温热的牛奶。营养均衡,色彩也令人愉悦。
她刚在餐桌前坐下,拿起吐司准备享用,放在一旁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起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是学校官方发来的新邮件通知。
“嗯?这么早会是什么通知?”她一边咀嚼着食物,一边好奇地拿起手机解锁点开。邮件标题赫然写着——《大二上学期课程表》及《走读申请确认通知》。
她的心跳不由得快了半拍。课程表的安排,可是关系到未来一整个学期生活节奏的头等大事。她深吸一口气,略带紧张地点开了课程表的附件pdF文件。
目光迅速扫过密密麻麻的课程名称、时间和地点。一秒,两秒……突然,她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脸上控制不住地绽放出巨大而惊喜的笑容,几乎要对着手机屏幕笑出声。
“我的天!老天爷也太给力了吧!”她忍不住低声欢呼起来,引得脚边的团团都抬头疑惑地看着她。
课程表简直完美得超乎想象!所有的专业主课和重要的理论课,几乎全都排在了上午!下午的课时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是一些非核心的选修课,更有整整两天——周三和周五,下午是完全空白的!这意味着她拥有大量完整且可自由支配的下午时光。更让她欣喜的是,完全没有安排晚上的课程!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她反复看着课程表,心中的喜悦如同泡泡般不断往上冒。这样的安排,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一般。她可以上午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专注学习,下午则完全由自己掌控,无论是去画室进行长时间的创作,去图书馆深入研究,还是在家照顾团团、打理她的植物和小家,都绰绰有余。晚上更是可以彻底放松,看书、看电影、或者早早休息,完全不用顶着夜色奔波。这对于追求规律生活和高效创作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她立刻想起了之前和嘉柔讨论过的住宿问题。这样的课程安排,更加坚定了她不住校的决心。她赶紧点开另一封关于走读申请的邮件,里面附有详细的电子申请表格。她放下吃到一半的吐司,立刻拿起平板电脑,认真仔细地填写了申请表,再次确认了不住宿的选项,并简单陈述了理由(居家学习环境更优,需照顾宠物等)。点击提交的那一刻,她感到一阵轻松。
“好啦,现在就静静等待学校通知就好啦!”她心情大好地重新拿起早餐,感觉嘴里的吐司都仿佛更香甜了。
解决了开学前的一桩大事,她的思绪变得格外清晰和活跃。忽然,另一个念头闯入脑海——艺术笔记的整理。
自从开始系统学习艺术以来,她积累了大量的灵感笔记、课堂随笔、色彩搭配练习、大师作品分析草图等等。它们有的散落在不同的速写本里,有的记在平板电脑的备忘录中,还有一些是打印出来的图片资料,上面用笔写满了批注。之前一直想着要系统整理,却总被各种事情打断,或者干脆就忘记了。
“不行,就今天!想到就必须做到!”她对自己说,一种雷厉风行的劲头涌了上来,“正好下午有大把时间,而且刚收到这么完美的课表,心情好,效率一定高!”
吃完早餐,收拾好厨房,她立刻开始了这项“宏大的工程”。她首先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家”来安放这些宝贵的知识碎片。她走到书房一角,那里有一个空置的、带玻璃门的储物柜。她将柜子里的零星杂物清空,然后用湿抹布里里外外仔细擦拭干净,直到玻璃柜门光可鉴人。
接着,她开始了“搜寻宝藏”的行动。她从书桌的各个抽屉里翻出五六本厚度不一、封面各异的速写本;从书架上搬下几摞夹着各类纸张的文件夹;平板上也导出了上百张标注着日期的电子笔记图片。她将这些所有的资料全都搬运到书房中央的地毯上,很快便堆起了一座小山。
她盘腿坐在资料中间,像一个即将开始考古发掘的学者。首先进行分类。她按照不同的主题和类型,大致分出了几个类别:“西方艺术史笔记与临摹”、“东方艺术研究心得”、“色彩理论与实战练习”、“个人创作灵感草图”、“大师作品深度分析”、“材料与技法实验记录”……
这个过程本身就像一次对过去学习岁月的回顾。她翻看着以前画的素描,有些稚嫩,却充满了热情;看到某次在美术馆深受震撼后写下的长篇感悟;还有那些尝试不同配色方案的小稿,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得可笑。她的表情时而因看到过去的“黑历史”而忍俊不禁,时而因重温某个绝妙灵感而眼前一亮,时而又陷入对某段学习经历的沉思。
分类完成后,她开始进行更精细的整理。她买来了许多不同颜色的标签贴和索引贴。为每一个大类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方便快速查找。然后,她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比如艺术流派的发展顺序)进行排列,并用索引贴标出重点页面或者特别有价值的内容。
对于电子笔记,她则花时间仔细重命名,归类到不同的数字文件夹中,并且备份到云端和移动硬盘,双保险。
最后,她将这些分门别类、贴满彩色标签的笔记本和文件夹,按照类别和大小,整齐地、直立地放入那个清洁一新的玻璃柜中。原本杂乱无章的知识碎片,此刻变得井然有序,一目了然。透明的玻璃门后,仿佛陈列着她一步步走来的艺术成长轨迹,像一个小小的、私人的艺术档案馆。
做完这一切,已是下午时分。阳光西斜,将书房染成了温暖的金色。艾雅琳看着那个被填得满满当当、色彩缤纷的柜子,虽然腰背有些酸,但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踏实感。
“终于……完成了!”她长吁一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后找资料就方便多了!这才像个做学问的样子嘛!”
她站起身,冲了一杯蜂蜜水,站在玻璃柜前,一边喝着,一边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井然有序的环境,总能带来心神的内敛和清晰。这份亲手建立起来的“秩序”,不仅安放了她的笔记,似乎也为她迎接新学期,注入了更多的信心与条理。她知道,这个装满灵感与思考的柜子,将成为她未来创作路上最坚实、最宝贵的知识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