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透过轻柔的纱帘,唤醒了沉睡中的艾雅琳。她睁开眼,眸中清晰映着新一天的期待。今日并非外出奔波之日,而是她早已在日历上圈出的、专属于自我的“艺术研究日”。想到可以全身心沉浸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她的嘴角便不自觉地上扬,心底涌动着一种静谧的欢愉。
她轻盈地起身,赤足踩在柔软的地毯上,走向浴室。经过昨日彻底的清洁,主卫仿佛每一个分子都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光洁的浴缸和台面迎接了她。用温水洗净脸庞,细致地完成护肤步骤,镜中的她肤色透亮,眼神清亮,充满了宁静的力量。
接下来是挑选今日的“战袍”。既然是居家研究,舒适与愉悦心情至关重要。她打开衣橱,手指掠过一排衣裙,最终停留在一件蓝白色的蕾丝连衣裙上。裙子是淡淡的天空蓝,上面覆盖着精致而细腻的白色蕾丝花纹,领口和袖口做了微微的荷叶边处理,既清新又带着一丝浪漫的复古气息。她小心地穿上它,蕾丝的微凉触感和棉质内衬的柔软贴合着肌肤,带来极佳的穿着体验。她走到穿衣镜前转了个圈,裙摆漾开优雅的弧度,蓝白色衬得她肌肤愈发白皙,整个人像一朵清新脱俗的铃兰。
她坐到梳妆台前,没有选择复杂的发型,而是将柔顺的长发自然披散,只用了一个与裙子同色系的发箍,将前额的碎发轻轻拢住,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清澈的眼眸。发箍上点缀着小小的珍珠,更添几分雅致。淡淡的扫了点腮红,涂上润泽的裸色唇彩,镜中的女孩便像是从古典油画中走出来的,带着书卷气和恬静的美。
走下楼梯,团团早已在楼梯口等着,毛茸茸的小脑袋蹭着她的脚踝。她笑着抱起小家伙,一同走进厨房。早餐简单而健康:一杯温热的牛奶,一片全麦面包配煎蛋和牛油果,还有几颗新鲜的草莓。她细嚼慢咽,享受着清晨的宁静和食物的原味。团团也在旁边享用它的猫粮,时不时抬头看她一眼,发出满足的咕噜声。
吃完早餐,将餐具放入洗碗机。窗外的阳光已经变得有些炽烈,热浪开始蒸腾,预示着今日又是一个高温天。但艾雅琳心中并无烦躁,反而有些庆幸,如此天气,正好可以心安理得地窝在家里,与艺术为伴。
她开始为今天的研究日做准备。一个小巧的多层手推车成为了她的得力助手。最上层,她放上了一把手工锻打的复古欧式茶壶,里面泡好了她最爱的伯爵红茶,茶叶的佛手柑香气隐约飘出。旁边配了一个同系列的描金瓷杯。中层,她摆放了一碟自制的蔓越莓黄油饼干,形状可爱,色泽诱人;还有一小盘洗好的青提和蓝莓,水珠莹莹,色彩清新。底层则放了一盒纸巾和一本随时可能用到的工具书。
她推着小车,脚步轻快地走向书房。团团像个小小的监工,跟在她脚边,一同进入这个知识的圣殿。
书房是她精心布置的地方。一整面墙的书柜顶天立地,塞满了各类书籍。一张宽大的实木书桌临窗而放,视野极佳。但今天,她并没有选择规规矩矩地坐在书桌前。
在书房的一角,靠近书架的地方,搭着一个米白色的印第安式小帐篷。这是她父母之前送给她的,里面铺着柔软厚实的地毯和好几个形状各异的抱枕——天鹅绒的、棉麻的、毛绒的。这里是她阅读和发呆的秘密基地。
她先将小推车停在帐篷旁,然后弯腰钻进帐篷,将里面的抱枕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帐篷内部形成了一个温暖、私密、充满安全感的小小空间。她满意地笑了笑,然后打开手机,连接上蓝牙音箱,选择了一个“咖啡馆轻柔背景音与雨声”的白噪音歌单。瞬间,模拟的咖啡机运作声、隐约的交谈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柔和地弥漫在书房里,巧妙地隔绝了窗外可能存在的噪音,营造出一个极度专注又放松的氛围。
“好啦,团团,妈妈要开始工作啦。”她对着好奇地探头探脑的小猫说道。团团似乎听懂了一般,轻盈地跳进帐篷,找了个角落的抱枕,蜷缩下来,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望着她,仿佛也要陪她一起研究。
准备工作就绪。艾雅琳爬出帐篷,走到高大的书架前。她需要拿取一些参考资料。书架旁放置着一个轻便的小梯子。她踏上梯子,手指在高处的书脊上滑过,寻找着她的目标。
她抽出一本厚重如砖的《世界建筑史图鉴》,书脊都有些磨损了,显示着它被频繁翻阅的过往。又取下一本《色彩的性格》,以及一本《西方美术风格流变》。接着,她拿下了几本专注于特定艺术家的画册——梵高燃烧般的笔触、莫奈模糊的光影、维米尔静谧的室内光……沉甸甸的书籍抱在怀里,散发出好闻的纸质和油墨的混合气息。
除了书籍,她还拿上了她的平板电脑和一本厚厚的空白笔记本,以及一个笔袋,里面是各色的记号笔、荧光笔、钢笔和素描铅笔。
将这些“研究工具”全部搬运到帐篷里,她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她背靠着一个巨大的羽毛抱枕,双腿侧屈,书本和平板放在腿上,笔记本摊开在一旁。帐篷的帘子她没有完全拉上,留出了一半,既保持了一定的围合感,又不觉憋闷。
研究正式开始。她先翻开了那本《世界建筑史图鉴》。从古埃及恢弘的金字塔和神庙,到古希腊优雅的柱式与神庙;从古罗马惊人的拱券技术和宏大的公共建筑,到中世纪直指苍穹的哥特式大教堂……她的目光流连在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剖面图上,手指有时会无意识地临摹着那些优美的线条。
她看得极其投入,时而凝神细思,眉头微蹙,试图理解某种结构背后的力学原理;时而恍然大悟,嘴角轻扬,为古人智慧的巧思而赞叹。她拿起蓝色的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建筑风格的名称和特点;用黄色的荧光笔标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图;遇到特别喜欢的建筑,她会用铅笔在笔记本的空白处快速勾勒其轮廓,线条虽然简单,却抓住了神韵。
接着,她切换到艺术家的研究。平板电脑发挥了作用,她可以随时在线搜索高清的画作图片,放大查看每一个细节。她沉浸在梵高那片旋转翻滚的星空下,感受着他笔下炽热的情感与生命张力;她又漫步在莫奈的干草堆和睡莲池旁,捕捉那瞬息万变的光影与色彩魔术;她在维米尔柔和的光线中,体会那份北欧小镇日常生活中的宁静与神圣。
她比较着不同画家的用笔、配色、主题选择。笔记本上渐渐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和色块试验。她用红色的笔写下“强烈的笔触表现情绪”,用绿色的笔标注“冷色调营造静谧氛围”,还会用彩色的笔在旁边涂上一小块颜色,试着分析画家的配色方案。“原来他用了这么多互补色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她喃喃自语,完全沉浸其中。
期间,她偶尔会伸出手,拈起一块小饼干放入口中,黄油和蔓越莓的酸甜滋味在舌尖化开。或者端起茶杯,轻轻吹气,啜饮一口温热的红茶,佛手柑的香气与茶香完美融合,润喉提神。有时,她会拈起一颗冰凉的青提或蓝莓,水果的清新瞬间唤醒味蕾,也仿佛擦亮了思考的窗户。
团团在一旁安静地陪着她,大多数时间在打盹,偶尔醒来,会用脑袋蹭蹭她的手,或者好奇地看着她笔下移动的笔尖。她会暂时停下,温柔地摸摸它的小脑袋,然后又继续回到她的艺术世界。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书页的翻动声和白噪音的背景下静静流淌。窗外热浪滚滚,书房内却是一片清凉、宁静、充满探索乐趣的独立宇宙。这个小帐篷,仿佛成了一个神奇的结界,将她与琐事隔绝,只与艺术和灵感对话。
她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与历史上的天才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她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表达。这种深入的、不带功利性的阅读和研究,让她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不知不觉,数个小时过去。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了十几页的内容,画满了各种符号、线条和色块。她感到一种精神上的饱足感,仿佛享用了一顿极其丰盛的美食。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满足地靠回抱枕上,轻轻合上眼皮,让刚刚吸收的海量信息在脑海中慢慢沉淀、发酵。帐篷里,茶香、纸墨香、还有团团身上淡淡的阳光味道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安详幸福的氛围。
这个艺术研究日,无需远行,无需喧嚣,就在这一方小小的帐中洞天里,她完成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精神漫游,收获满满,内心无比充盈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