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室内,光线被调节到最适宜工作的明亮而柔和的状态。巨大的工作台整洁有序,一侧墙壁的工具挂板上,各种型号的剪刀、刻刀、镊子、尺规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静光泽。艾雅琳穿着一身舒适的亚麻质地的宽松家居服,头发利落地挽成一个低髻,几缕碎发垂落颈侧,更添几分专注的柔美。她轻轻按下蓝牙音箱的开关,一阵舒缓的、模仿雨林环境的白噪音缓缓流淌出来——淅淅沥沥的雨声,间或几声遥远的鸟鸣,瞬间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片宁静而富于自然生机的氛围中。
团团悄无声息地溜了进来,轻车熟路地跳上工作台旁边一个铺着软垫的矮凳,将自己团成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琥珀色的眼睛半眯着,似乎也在享受这令人心安的白噪音,陪伴着主人进入另一个世界。
艾雅琳深吸一口气,将之前绘制的那张欧式卧室微缩模型设计草图在工作台上铺平,用镇纸压好。她没有立刻动手制作,而是再次沉浸式地审视起来。铅笔在指尖转动,她不时在草图空白处进行更精细的标注和调整:
“床头幔帐的褶皱,或许可以用更软一点的米白色提花缎来表现,光泽度需要控制……” “壁炉旁的小地毯,羊毛绒线的颜色可以再灰调一度,显得更旧更自然……” “梳妆台上的小镜子,边框需要极细的铜丝来模拟雕花……” “墙纸的纹样,得用极细的针笔一点点勾勒出来……”
每一个细节都在她脑中反复推演,直到最终的视觉效果清晰可见。准备工作就绪,她正式开始了指尖的创造。
她首先处理布料。从材料架上精心挑选出一块米白色的微型提花缎料,用划粉轻轻画出幔帐的形状,然后拿起那把她最称手的、刃口极薄极锋利的小剪刀,屏住呼吸,沿着线条小心翼翼地裁剪。布料极其柔软细小,她的动作轻缓而稳定,生怕一丝抖动破坏了形状。接着是窗帘、床罩、小地毯……每一种布料都根据其特性采用不同的裁剪和处理方式。
然后是装饰部分的制作。她拿出纤细的铜丝、微小的珠片、超轻粘土和各种颜料。她用镊子夹着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铜丝,尝试拗出镜框的古典花纹;将超轻粘土捏成壁炉里燃烧的“木柴”形状,待干后再用笔涂上颜色和木纹;将微小的珠片点缀在想象中的首饰盒上……她的神情无比专注,眉头微微蹙起,眼神紧盯着指尖方寸之间的世界,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她、她的工具,以及那个正在缓缓诞生的微型宇宙。呼吸都变得轻缓,生怕惊扰了这精密的进程。
在这极致的专注中,她的思绪偶尔会飘远。她想起很小的时候,当别的孩子沉迷于动画片时,她就喜欢搬着小凳子,坐在电视机前,守着那些家居装修改造的纪录片。她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破旧狭小的空间如何在设计师的巧思和工匠的手下,魔术般变为功能齐全、美观舒适的家。一开始是国内的节目,后来通过网络,她看到了更多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家装节目,被其中对空间极致利用、对细节精益求精、对自然与生活融合的理念深深吸引。
她记得妈妈曾一边给她削水果,一边看着电视里设计师自信满满的样子,笑着说:“琳琳这么喜欢看这个,以后找工作就找这种,当个设计师,很不错的呀!”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悄悄埋在了心里。她确实很喜欢,不仅仅是电视节目,她从小就对艺术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画笔和色彩是她表达世界的语言。她还特别喜欢跟着妈妈去家具店,不是看家具,而是痴迷于观察那些精心布置的样板间。她会用手指轻轻抚摸墙面的质感,观察灯光是如何营造氛围的,思考为什么这个沙发要配那个地毯,甚至会想象住在这个房间里的人会过着怎样的生活。那种将美学、功能、情感注入到一个固定空间里的魔法,让她深深着迷。
只是,她并不十分清楚,完成大学里看似关联又并非直接对口的艺术专业学业后,究竟能否真的踏入室内设计这个领域。需要学习的东西似乎还有很多很多,不仅仅是审美。“或许……还需要懂一些建筑结构?了解材料学?甚至风水?”她一边给微型壁炉上色,一边出神地想。“不管怎样,”她对自己说,“先把手头喜欢的事情做到最好。未来的路,要拭目以待了。”
完全沉浸其中,时间失去了意义。当她终于为微型梳妆台粘上最后一面小镜子,并小心翼翼地将所有制作好的部件,按照设计图,初步摆放进那个小小的木质房间框架里时,一个精致绝伦、充满故事感的欧式卧室微缩景观已初具雏形。虽然还有很多细化的工作,但主体部分已然完成。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伸直了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有些僵硬的腰背,感到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轻微的疲惫。抬头看钟,竟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她完全忘记了饥饿。
既然错过了正餐,那就来一顿惬意的中式下午茶吧。她洗净手,走进厨房。先蒸上一块金黄软糯的小米凉糕,冷却备用。接着从冰箱取出冷冻的红糖糍粑,无需解冻,直接放入空气炸锅,设定好温度和时间。等待的时候,她洗了一碟草莓和青提,又精心冲泡了一壶香气醇正的普洱熟茶。
很快,“叮”的一声,空气炸锅工作完毕。取出烤得外皮酥脆、内里软糯还能拉丝的红糖糍粑,撒上厚厚的黄豆粉。小米凉糕也蒸好了,散发出淡淡的米香。她将这一切,连同水果和普洱茶,端到阳光房的小几上。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烈,透过玻璃顶棚洒下来。她坐在舒适的藤椅里,咬一口外酥里糯的糍粑,再配一口清甜冰凉的小米糕,呷一口温润醇厚的普洱茶,甜与糯、茶香与果香在口中交织,慰藉了饥饿的肠胃,也抚平了专注创作后的精神亢奋。团团也凑过来,分享了一小块不加糖的小米糕。这顿迟来的午餐,更像是一场对自己辛勤工作的甜蜜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