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在明亮清澈的晨光中开启。艾雅琳身着舒适的家居服,精神饱满。今天是计划的“学习计划日”,她需要一种沉静而专注的状态。首先,是氛围的营造。
她走进书房,推开窗户,让清晨凉爽新鲜的空气流通进来。书桌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她将今天需要用的书籍、笔记本、平板电脑各种颜色的笔分门别类,在书桌左侧垒好——几本数学逻辑基础、物理通识读物和一本厚厚的语法书;右侧则放着文学名着、艺术史图册和她的灵感速写本。正前方,放着泡好的红茶和一壶热水。
接着,是“茶点补给”的准备。她烤了几块蔓越莓司康饼,加热后从中间横切开来,抹上厚厚的凝脂奶油和自制的草莓果酱。司康饼温热的香气混合着红茶的醇香,瞬间弥漫在书房里。她又洗了一小碗蓝莓和草莓,红蓝相间,鲜艳欲滴。
“好啦,万事俱备。”她满意地看着自己布置好的学习阵地。
“喵~” 团团似乎也感知到了今天的不同氛围。它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屋里疯跑,而是轻盈地跳上书桌一角——那是艾雅琳特意为它空出的一块地方,铺着一小块柔软的垫子。它端坐在垫子上,尾巴优雅地圈在身前,琥珀色的眼睛严肃地看了看艾雅琳,又看了看那堆书,仿佛一位准备陪同主人一起钻研学问的“学者猫”。
艾雅琳被它这副模样逗笑了,伸手挠了挠它的下巴:“团团教授,今天请多指教哦。”
上午:理科思维的淬炼
她翻开那本《数学之美》,虽然她的专业是艺术,但她深知逻辑思维和理性认知是构建任何知识体系的基石,能让人看透纷繁表象下的规律。书中用数学原理解释通信、算法乃至自然界的奥秘,让她读得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又豁然开朗。她跟着书中的例子在草稿纸上写写算算,感受着公式与推理的严谨之美。
接着是《七堂极简物理课》,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深奥的概念,拓宽着她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她读得很慢,偶尔需要停下来消化一下,让那些关于时空、引力、粒子的宏大概念在脑海中慢慢沉淀。
期间,她小口啜饮着红茶,偶尔掰一小块司康饼送入口中。团团始终安静地陪在一旁,有时似乎被书页翻动的声音吸引,会伸出小爪子好奇地碰一下纸张边缘,但很快又恢复端庄的坐姿,像一尊沉思的猫形雕塑。
中午:脑力后的能量补充
一上午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让艾雅琳感到一种消耗后的饥饿。午餐需要好好搭配,补充能量。她煎了一块三文鱼排,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外皮微焦,内里肉质粉嫩细腻,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对大脑极好。搭配上蒸得颗粒分明的白米饭和一碟清炒芦笋,色彩清新,营养均衡。
她给团团开了它最爱的鱼肉口味主食罐头,看着它吃得香喷喷。自己则坐在餐桌旁,细细品味着三文鱼的丰腴和芦笋的清脆。充足的营养迅速补充了消耗的精力,为下午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午:人文艺术的浸润
午休片刻后,学习的主题切换到了人文艺术领域。
语言之桥:她打开语法书和外语学习App,开始专注地学习新的语法点和词汇。跟读、造句、做练习,沉浸在另一种语言的结构与韵律中,感受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学之旅:合上语法书,她捧起那本厚重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字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将她带入马孔多光怪陆离的世界。她随着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感叹,在字里行间寻找着隐喻与象征。
艺术之光:放下小说,她又翻开厚重的艺术史图册,聚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上。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波提切利画中人物衣褶的线条、拉斐尔笔下圣母柔和的色彩过渡,分析着构图、光影和情感表达,并在速写本上快速临摹着那些动人的细节。
整个下午,她就在语言、文学和艺术的海洋中畅游切换。团团依旧忠实地陪伴在侧,有时它会跳下书桌,在她脚边的地毯上玩耍一会儿毛线球,但大多数时候,它更喜欢趴在垫子上,或者挨着她的手臂打盹,发出均匀的呼噜声,像一首陪伴学习的安神曲。
当墙上的时钟指向傍晚六点半,艾雅琳才从沉浸式的学习中抬起头,感到一种知识饱和后的充实与轻微疲惫。她满意地合上最后一本书。
晚餐是简单而满足的鸡腿饭。腌制入味的鸡腿肉煎得外焦里嫩,酱汁浓郁,浇在热腾腾的米饭上,搭配着焯烫的西兰花。团团享用了它的专属猫饭(鸡肉碎混合少许营养剂)。
饭后,她牵着团团,在小区里散了半小时步,让晚风吹拂发烫的头脑,让身体从一天的久坐中舒缓过来。
回家后,一个彻底的热水澡洗去疲惫。她甚至奢侈地泡了个澡,滴入舒缓的玫瑰精油,让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
接下来是电影时间。她选了一部轻松的文艺片,窝在沙发里观看。团团自己在一旁玩着它的玩具老鼠,自得其乐。看到一半,艾雅琳拿出按摩仪,给自己做了一套全身放松按摩,缓解肩颈的酸胀,一边按摩一边继续看着电影。
十点半,睡意准时袭来。她关掉电视,抱起已经玩累了、开始打哈欠的团团。
“走吧,小学者,该睡觉了。”
走进卧室,躺进柔软的被窝。团团熟练地在它枕边的位置趴好。黑暗中,能听到彼此均匀的呼吸声。一天的高效学习与充实生活,带来了深沉而满足的疲惫感。知识还在脑海中微微荡漾,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宁静的光芒。艾雅琳很快便沉入了无梦的酣眠,为明天的到来蓄满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