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进入雨季,连绵的阴雨给城市蒙上一层灰蒙蒙的色调,一如苏晚此刻晦暗不明的心境。情报网络如同蛛丝般悄然蔓延,带来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更深的不安。她从零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一个关键情报:沈念卿的家族,正在幕后推动一个名为“翡翠之心”的大型综合度假村项目,选址在东南亚一个政局初稳、急于引进外资的国家。该项目不仅投资巨大,更关键的是,它被沈家视为未来十年深度介入该地区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桥头堡,战略意义非凡。
项目的核心,在于获取该国政府一块濒临绝佳海岸线的土地特许经营权。沈家凭借多年经营的人脉,已基本打通关节,只待最后一道审批程序。一旦落地,沈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将再上一个台阶,沈念卿在魏家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苏晚知道,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坐视这个项目顺利成功。这不仅是打击沈念卿,更是向魏友泉证明,她苏晚有能力介入更高层面的博弈,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投资建议。她要下一剂猛药,目标直指沈家的核心利益。
然而,对手是沈念卿。那个连林薇都讳莫如深的女人。她的团队做事之严谨、计划之周详,几乎无懈可击。正面硬撼无异于以卵击石。苏晚需要一把更阴险、更难以防范的刀,从最意想不到的角度,进行釜底抽薪。
她将目光投向了魏友泉的一个老对手——行事风格狠辣、以不按常理出牌着称的东南亚富商,郭铭昌。郭魏二人曾在多个领域有过激烈冲突,积怨颇深。更重要的是,郭铭昌也对那块地皮垂涎已久,却因沈家抢先一步而失手。敌人的敌人,或许不是朋友,但可以成为暂时的利刃。
接触郭铭昌,风险极高。此人亦正亦邪,与苏晚所处的世界格格不入。但苏晚手中,恰好有一件能引起郭铭昌极大兴趣的“礼物”——一份关于魏友泉近期秘密调动大额资金、疑似准备在非洲竞标一个巨型铜矿的绝密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来自陆星辰通过算法监控全球资本流动的意外发现,经过苏晚的提炼,价值连城。对郭铭昌而言,提前获知老对手的战略动向,无疑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如何安全地将“礼物”送出,并表达合作意向?苏晚设计了一个极其迂回的方式。她没有直接联系郭铭昌,而是通过凯文(沈念卿的教练)无意中透露的、沈念卿一个远房表弟喜欢混迹地下赌场的癖好,设了一个局。她让陆星辰伪造了一个虚拟身份,在地下赌场故意接近并输给那个表弟一大笔钱,然后“无奈”地用以物易物的方式,用一个加密U盘(内含那份报告)抵债,并“不经意”地透露这东西或许能帮他讨好郭铭昌(该表弟与郭铭昌的侄子有交情)。U盘设置了复杂的密码,密码提示则通过另一条完全无关的匿名渠道送到了郭铭昌手中。
整个过程如同间谍电影,几经转手,最大限度地隐藏了苏晚的存在。她如同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冷静地拨动着棋子。
几天后,郭铭昌那边有了反应。不是直接接触,而是一个匿名的加密信息发到了苏晚专门为此次行动准备的、一次性的卫星电话上。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礼物收到。‘翡翠之心’的环保评估报告,很有趣。”
苏晚心中一震。郭铭昌不仅收到了信息,更准确理解了她暗示的攻击点——“翡翠之心”项目可能存在的环保漏洞!她之前通过监听沈念卿的电话,偶然听到她曾轻描淡写地提及项目环评“已搞定”,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处理过”的意味。这成了苏晚怀疑的起点。她立刻让陆星辰调动所有资源,深度挖掘负责该项目环评的那家欧洲公司背景,以及项目地周边的生态数据。
在巨额资金和顶尖技术(陆星辰甚至动用了未经授权的卫星遥感数据扫描)的支持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致命的破绽:那份通过的环评报告,可能刻意淡化了项目对一片邻近的、未被列入官方保护名录、但生态极其脆弱的红树林湿地的影响。而这片湿地,恰好是当地一个原住民部落世代相传的“神林”所在地!
郭铭昌的动作比苏晚预想的更快、更狠。他并没有直接攻击环评报告,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当地刚刚兴起的环保主义浪潮和原住民权益运动。他旗下控制的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那片红树林湿地的独特生态价值和原住民部落的“护林传统”,并将“翡翠之心”项目描绘成跨国资本破坏环境、践踏文化的典型。报道看似客观,却极具煽动性。
同时,一批“突然获得资助”的国际环保NGo和原住民权益律师团高调介入,向该国政府、国际媒体甚至联合国相关机构提交申诉,指控项目环评存在严重瑕疵,侵犯原住民权益。抗议活动开始在项目地附近出现,规模不大,但经过精心策划和媒体放大,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沈念卿的团队反应迅速,立刻发表声明,强调项目合规,承诺加强环保投入,并试图与部落首领沟通补偿方案。他们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沉稳、大气,试图用资本和协商化解危机。
但郭铭昌的后续手段更为毒辣。他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苏晚怀疑他动用了更黑暗的关系),拿到了项目前期推进过程中,沈家下属公司与当地个别官员“沟通”的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录音片段(虽未直接提及行贿,但暗示性极强),并匿名提供给了反对派议员和媒体。
一时间,舆论哗然。“环保问题”迅速升级为“腐败丑闻”。该国本就脆弱的联合政府内部出现分歧,反对党借机大肆攻击执政党。原本十拿九稳的土地特许经营权审批程序,被无限期搁置。
香港,深水湾魏宅。书房内,沈念卿看着平板电脑上不断跳出的坏消息,秀美的眉头微微蹙起。她刚刚结束与项目负责人的紧急视频会议,对方的语气充满了疲惫和无奈。这次事件来得太突然,太有组织性,攻击点又极其精准和致命,绝不像是偶然。
“查清楚背后是谁在推动了吗?”沈念卿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熟悉她的人能听出那平静下的冰冷。
“媒体和NGo那边线索很杂,但最终似乎都指向了郭铭昌那边。他最近在和我们争非洲那个铜矿,估计是趁机报复。”心腹助理谨慎地回答。
“郭铭昌?”沈念卿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他有这个胆子,也有这个动机。但是……”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这次的手法,阴狠刁钻,不像他以往的风格。而且,时机拿捏得太准了,正好在我们最后审批的关键节点。像是……有人给他递了一把无比锋利的刀。”
她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远在欧洲的魏友泉。“友泉,‘翡翠之心’出了点问题。”她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没有抱怨,只有冷静的分析。“我怀疑,不只是郭铭昌。项目环评的那个薄弱环节,知道的人不多。可能……有内鬼,或者,有人把消息卖给了郭铭昌。”
电话那头的魏友泉沉默了片刻。他自然知道这个项目对沈家的意义。“损失有多大?”
“前期投入肯定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战略窗口错过了。沈家在这个国家的布局,至少要推迟三年。”沈念卿的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情绪,但紧握话筒的指节微微发白,“我会处理干净。但这件事提醒我们,有些人,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不安分。”
她没有明指是谁,但魏友泉立刻想到了苏晚。那个刚刚在瑞士会议上展现了“洞察力”的女人。他了解郭铭昌,那个莽夫想不出如此精细的毒计。如果有第三方,那么最近唯一既接触到他部分核心信息(非洲铜矿计划),又有可能通过某些渠道(比如那个艺术家圈子?)了解到沈家项目细节,并且有动机、有能力策划这种阴谋的,苏晚的嫌疑最大。
“我知道了。”魏友泉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先处理,需要资源直接调用。至于其他……我会留意。”
挂断电话,魏友泉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古老的欧洲城市,眼神深邃。苏晚……如果真是她,那她的胆子、她的手段,倒是再一次超出了他的预期。是枚好棋,但也越来越像一柄可能伤及自身的双刃剑。他需要重新评估她的价值和……危险性。
旧金山,公寓内。苏晚看着国际新闻上关于“翡翠之心”项目受阻的报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卫星电话早已被销毁,所有痕迹都清理得干干净净。她知道,沈念卿绝不会善罢甘休,魏友泉也必然会产生怀疑。
这场釜底抽薪,她成功了,重创了沈念卿的战略项目,展示了自己的破坏力和价值。但她也彻底暴露了自己的獠牙,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沈念卿的“留意”,从此刻起,将变成真正的警惕和敌意。而魏友泉的“刮目相看”,也必然掺杂了更复杂的审视。
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苏晚感到一阵冰冷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踏过红线后的、混合着恐惧与兴奋的战栗。商战的残酷在于,它从不给人喘息之机。一轮交锋结束,意味着下一轮更激烈的搏杀即将开始。而她,已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