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秋日暖阳与家庭温情,如同投入深湖的一颗石子,涟漪散去后,湖底依旧是冰冷的现实。回到巴黎的魏友泉,几乎无缝切换回了那个掌控庞大商业帝国的状态,西湖边那个熟练冲奶的父亲形象,被迅速封存在记忆的某个角落。
而在“图谱艺术”,苏晚正面临着公司化、规模化之后最严峻的一次内部挑战。
A轮融资时引入的那家硅谷风投基金代表,詹姆斯·李,在季度董事会上发难了。他指着投影幕布上增长平缓的基金回报率曲线,语气不再像之前那样留有情面。
“苏总,我理解并尊重您的艺术理想。但资本市场不相信情怀,只相信数据。”詹姆斯的声音透过远程会议系统传来,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我们的基金周期是5+2,不是10年甚至更长。您投资的那些‘潜力股’,按照目前的速度,恐怕在基金退出前都无法达到预期的回报倍数。我们必须调整策略,转向更具市场热度的资产。”
会议室内,苏晚坐在主位,林薇坐在她左侧,其他几位核心高管和另一位较小投资方的代表分坐两侧,气氛凝重。
苏晚没有立刻反驳,她等詹姆斯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镇定:“詹姆斯,数据会说话,但有时它只说了一半的真话。请看下一张图表。”
屏幕上切换为一幅艺术指数对比图。她所投资的几位艺术家,其学术展览数量、重要博物馆收藏记录、权威媒体评论文章数量,都呈现出稳定且显着的上扬趋势。
“我们在播种,而非收割。”苏晚目光扫过屏幕上的詹姆斯,以及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市场热度如同潮汐,来得快退得也快。而我们选择的,是正在抬升的潜大陆。他们的价值基础正在被扎实地构建。提前转向追逐浪花,意味着放弃即将浮出水面的陆地。这不仅仅是艺术眼光,更是投资纪律。”
“但我们的Lp需要看到进展!”詹姆斯强调。
“进展已经有了。”苏晚示意助手切换画面,是几位她投资的艺术家即将在重要双年展和顶级画廊举办个展的消息,“这些,就是价值释放的前奏。我建议,给我们,也给这些艺术家多一点时间。如果下个季度,市场数据依旧没有达到我们共同认可的基准线,我们再讨论策略调整。”
她的话有理有据,既坚持了立场,也给出了缓冲期和明确的评估节点。另一位小股东代表点头表示赞同。詹姆斯沉默了片刻,最终勉强接受了这个折中方案,但紧绷的气氛并未完全消散。苏晚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休战。
董事会的压力让苏晚更加投入地埋首于新系列《流量与孤岛》的构思。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对她当下状态的讽刺与拷问。
她站在新租用的、更加宽敞但也更加空旷的工作室里,四周堆放着搜集来的材料:废弃的电路板、闪烁的LEd屏幕碎片、密密麻麻写满网络流行语的打印纸……它们象征着无处不在的“流量”和信息洪流。
而与之相对的,是她脑海中构想的一些意象:用特殊隔音材料制作的、形态各异的“茧房”;模拟深海环境的幽暗空间;以及,一颗被无数纤细光纤缠绕、却依旧努力跳动的机械心脏……这些是她的“孤岛”。
如何将这两者并置、对抗、甚至融合?她陷入了创作的焦灼。商业上的成功让她拥有了构筑更大“孤岛”的资源,但构筑的过程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流量”和资本逻辑的迎合与利用?
“你觉得,一个在漩涡中心的人,真的有资格谈论孤岛吗?”深夜,她罕见地主动给林薇发了条信息。
林薇的回复很快,带着她一贯的犀利:“真正的孤岛,或许不是物理上的隔绝,而是在洪流中,依然能听见自己心跳的能力。你有没有在听,晚晚?”
苏晚握着手机,久久没有回消息。
李铮的到来比平时更频繁了一些。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日常的“问候”和关于念安的一些生活片段,偶尔也会提及一些看似与“图谱艺术”无关的商业信息。
“最近有几家背景复杂的离岸基金,在接触欧洲的几个老牌奢侈品集团,动作有些异常。”李铮状似无意地提起,将一份简报告轻轻放在苏晚桌上,“魏先生觉得,您可能需要注意一下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
苏晚心中警铃微作。她明白,这既是提醒,也是警告。魏友泉在告诉她,他依然掌控着更广阔的信息渠道,她的“帝国”依然在他的视野之内。同时,“背景复杂”几个字,让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卢卡·科斯塔。那些游离在灰色地带的资本,是否与他的黑帮生意有关?
她不动声色地收下报告:“谢谢魏先生关心,我会留意的。”
李铮离开后,她立刻让团队秘密调查了那几家离岸基金,初步的信息显示,其资金流向确实与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模糊区域有关。一股寒意顺着她的脊椎爬升。卢卡的阴影,并未远离,只是以另一种更隐蔽、更商业化的方式,重新逼近。
周末,她推掉所有应酬,专心陪念安。念安已经会画很复杂的图画了。他画了一幅画:一个穿着裙子的小人(代表妈妈)站在一个很高很高的、用积木搭成的塔楼上,塔楼下面,是一个小男孩(代表自己)仰着头看,天空是灰色的,但塔楼的顶端,有一小块黄色的,像是阳光。
“妈妈,你总是在那么高的地方,忙。”念安指着画,小声说。
苏晚的心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她蹲下身,紧紧抱住儿子:“对不起,宝贝。妈妈以后一定多陪你。”
“没关系,”念安拍拍她的背,像个小大人,“爸爸说,妈妈在建造很厉害的东西。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建很高的塔楼。”
孩子的纯真话语,像一束光,刺破了笼罩在苏晚心头的商业阴云和潜在威胁。她意识到,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波谲云诡,无论她构筑的壁垒有多高,念安始终是她内心最柔软、也最坚不可摧的锚点。她所有的奋斗,最终都是为了给他一个更安全、更自由的未来。
送念安睡觉后,苏晚回到书房,再次打开《流量与孤岛》的草图。看着那颗被光纤缠绕的机械心脏,她忽然有了新的灵感。
也许,孤岛并非要完全隔绝流量。而是在流量的包围与冲击下,如何守护住那颗属于自我的、鲜活跳动的心脏。对于她而言,这颗心脏,就是她的艺术初心,和作为母亲的爱。
她拿起笔,在草图旁写下:
“孤岛,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在喧嚣中,确认自身坐标后,重新出发的勇气。”
商业的硝烟未曾散去,暗处的威胁若隐若现,但此刻的苏晚,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明和坚定。她知道,下一轮的较量,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