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省公安厅,技术鉴定中心地下三层,痕检实验室。
空气里弥漫着高压灭菌后特有的微涩气味,混合着精密仪器的低微嗡鸣,形成一种冰冷而绝对理性的氛围。时间仿佛在这里凝滞,只有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激光束无声地扫描过目标物表面,在连接的电脑屏幕上构建出纤毫毕现的微观世界。
赵猛如同一尊沉默的山峦,矗立在主扫描台旁。他脱下了警服外套,只穿着一件深色战术衬衫,袖口挽至肘部,露出线条硬朗的小臂。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屏幕上那枚被放大到极致、呈现出复杂立体纹路的鞋印三维模型上,眼神锐利得仿佛能穿透像素,直抵真相核心。
那枚从王伯君被杀案发现场排污渠边缘提取到的、几乎被忽略的模糊鞋印,在经过纳米级清污、超高分辨率三维扫描和多重光谱增强处理后,终于剥离了污泥的伪装,显露出其狰狞而诡异的真容。
“赵总队,您看这里,还有这里…”技术中队的老陈声音沙哑,带着连续熬夜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凝重。他用激光笔指点着屏幕上被标记出的几个关键区域。
“这些极其细微的、非自然磨损形成的特殊凹槽和印记,其深度、角度和排列方式,与我们数据库里超过七百万份鞋底纹样进行比对后,匹配度最高的样本是…”老陈深吸一口气,切换了屏幕画面,调出一份标注着【绝密】字样的参考图谱,“…是这种,代号‘黑雨燕-7型’的特种作战靴的鞋底纹路特征。这种作战靴,非我国制式装备。”
屏幕上,参考图谱中的靴子造型硬朗,鞋底花纹复杂而独特,带有一种强烈的、专为极端环境设计的功能性美感。
“其主要配备对象,”老陈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如同耳语,“是某国海军特种部队下属的一支专门负责…‘非对称环境干预’的精锐小队,以及…少数几家与该国国防部关系极其密切、业务范围…嗯…较为模糊的顶级私人军事承包商(pmc)。”
实验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海军特种部队?私人军事承包商(pmc)?非对称环境干预?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寂静的实验室里轰然炸响!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国内黑恶势力仇杀或腐败灭口的范畴!这是…境外武装力量直接介入的暗杀?!
赵猛的下颌线绷得如同钢铁,眼中寒光爆射!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结论的冲击力依然超乎想象!王伯君的死,果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通往更黑暗、更恐怖深渊的起点!
“确定吗?”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纹路特征吻合度超过94%,考虑到环境磨损和提取误差,这个匹配度具有极高的指向性。”老陈极其肯定地回答,随即又补充了另一个重磅发现,“而且,我们从鞋印缝隙深处提取到的几粒微乎其微的矿物质颗粒和一种特殊的聚合物残留,经过同位素分析和质谱检测…”
他切换屏幕,显示出复杂的化学分析图谱和数据:“…矿物质成分富含特定稀土元素,其配比特征与我国西北某处…高度敏感的军事管制区的地质样本高度吻合!那种聚合物,则是某种高性能防弹纤维材料在极端摩擦下产生的磨损脱落物,同样非民用常见。”
军事管制区的土壤?防弹纤维磨损物?
一个穿着可能隶属于境外精锐特种部队或顶级pmc的作战靴、靴底沾有国内军事管制区特有土壤、身上可能还携带或穿着防弹装备的人,出现在了杀害王伯君的现场!
这意味着,杀害王伯君的,极可能是一名拥有丰富实战经验、装备精良、并且可能曾在国内某些高度敏感区域活动过的境外职业军人或雇佣兵!
其背后的指使者,能量之大,手段之狠辣,背景之复杂,已经彻底超出了h省腐败案的范畴,指向了一个更加黑暗、更加恐怖的跨国阴谋网络!
“所有分析数据、比对报告、物证样本,立刻进行最高等级加密封装!没有我的直接命令,任何人不得调阅、不得复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外传!”赵猛的声音如同冰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是!”老陈和周围的技术人员凛然应命,神情无比肃穆。
赵猛拿起加密通讯器,直接接通了省厅最高领导的专线,言简意赅地汇报了初步结论,并强烈请求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将线索直接上报公安部乃至更高层级,并申请与国家安全部门进行紧急会商。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沉默,显然也被这个结论震惊了。最终,厅长沉重的声音传来:“同意。我立刻向上汇报。你原地待命,准备向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汇报。”
一小时后,省公安厅顶楼,一号会议室。
窗帘紧闭,灯光通明。椭圆形的会议桌旁,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压顶。除了h省公安厅的主要领导,还有几位从北京专门赶来、负责协调h省大案要案深挖工作的联合调查组核心成员。他们的表情严肃,眼神锐利,周身散发着一种来自更高权力层级的威严和压力。
赵猛站在大屏幕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沉静如渊。他没有任何寒暄和铺垫,直接切入主题,将鞋印的分析过程、技术比对结果、微量物证检测报告,以及最终那石破天惊的结论,清晰、冷静、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汇报。
每一张图谱,每一个数据,都像一把重锤,敲击在与会者的心上。
当最终“境外特种部队\/pmc涉嫌介入”的结论出现在屏幕上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综上所述,王伯君被杀案,绝非简单的灭口行动,而极可能是一次由境外专业武装人员实施的、经过精密策划的跨境暗杀。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阻止王伯君开口,更可能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危害国家安全的阴谋。”赵猛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字字千钧。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联合调查组那位居中而坐、神色最为凝重的负责人身上,语气斩钉截铁:“因此,我正式提议:第一,立刻将本案所有线索及物证移交国家安全部门主导侦办;第二,立即对王伯君遗体进行二次尸检,由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指定的、具备涉外敏感案件经验的顶尖法医团队执行,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通过常规手段难以检测的、极其微量的特殊化学毒剂、生物制剂或高科技暗杀装置残留痕迹!”
二次尸检!特殊毒剂!生物制剂!高科技暗杀装置!
这几个词,再次让会议室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王伯君已经死了这么久,遗体早已经过初步尸检并冷藏,再次开棺验尸,本身就需要极大的魄力和程序突破,更何况是针对如此敏感的方向!
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骚动和低语。一位来自省厅的领导面露难色:“赵猛同志,你的发现很重要,但二次尸检…尤其是针对这种方向…是否过于冒险?如果查不出结果,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大的被动…”
“如果因为害怕被动而放弃追查,导致真正危及国家安全的线索被彻底掩盖,那才是最大的失职和不负责任!”赵猛毫不犹豫地顶了回去,目光灼灼,“正因为对手使用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手段,我们才必须用最彻底、最精密的方式去回应!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
他的强硬态度让一些人皱起了眉头,但联合调查组的几位成员却相互交换着眼神,神情愈发凝重。
会议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争论激烈。最终,在联合调查组的主导下,原则上同意了赵猛的第一项提议,即将线索上报并请求国安介入。但对于二次尸检,则显得更为谨慎,表示需要“研究研究”、“履行更高级别的报批程序”。
散会后,众人面色沉重地陆续离开。
赵猛收拾好材料,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他的心情并不轻松。他知道,官僚体系的谨慎和程序壁垒,有时本身就是真相最大的敌人。
就在他走到走廊转角时,一个人影悄无声息地跟了上来,与他并肩而行。
赵猛侧头一看,是联合调查组里那位一直沉默寡言、来自北京某核心部门的成员,姓周,平时极少表态,但眼神深邃,让人看不透。
周成员没有说话,只是递给他一支烟。赵猛摆摆手示意不抽。周成员自己也没点,只是把烟拿在手里把玩着。
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快到电梯口时,周成员才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赵猛耳中:
“鞋印的指向,很准。”
赵猛脚步未停,心中却是一凛。
周成员目视前方,仿佛在自言自语:“西北那个管制区,三年前发生过一次‘安保设备测试事故’,记录上是电网短路引发火灾,烧毁了一处外围监控站。当时…有一支国外的‘技术交流团’恰好在附近参观访问。带队的,是一位退役的…海军陆战队上校。”
赵猛的瞳孔骤然收缩!心脏猛地一跳!
周成员的信息,与他发现的鞋印土壤痕迹和装备指向,形成了可怕的呼应!三年前?技术交流团?退役上校?这绝非巧合!
“王伯君死前接触的最后一批人里,有一个是挂着省科院‘外聘专家’头衔的海外学者,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他走后第三天,王伯君开始出现轻微失眠和心律不齐,当时以为是压力太大。”周成员的声音依旧平淡,却每一个字都像冰锥,刺入赵猛的神经。
生物医学工程!轻微症状!这极可能是某种慢速发作或需要外部激活的毒剂或生物制剂的征兆!
电梯到了,发出“叮”的一声轻响。
周成员停下脚步,终于转过头,第一次正面看向赵猛。他的眼神极其复杂,有赞赏,有凝重,更有一种深深的告诫。
他抬起手,轻轻拍了拍赵猛的手臂,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有气声:
“老赵,技术上的判断,我完全同意你。程序上的事,我们会尽力推动。”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深潭,紧紧锁住赵猛的眼睛:
“但是,你想清楚了吗?这条线…一旦开始挖,就可能…再也停不下来。下面埋着的,可能不仅仅是h省的淤泥,更可能是…能吞噬一切的流沙和无底深渊。”
“有些人,有些事,牵扯的层面…可能高到超乎你我的想象。带来的压力和反噬…也可能猛烈到无法承受。”
他的话语意味深长,充满了未尽的警告。
“你,确定要挖到底吗?”
说完,他不等赵猛回答,便径直走进电梯,转身,按下了楼层按钮。
电梯门缓缓合上,隔绝了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赵猛独自站在空旷的走廊里,周成员最后那句话,如同沉重的钟声,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
“你确定要挖到底吗?”
冰冷的寒意,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决心,在他眼中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火焰。
他没有任何犹豫,转身,大步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脚步沉稳,踏地有声。
答案,早已在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