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吴县,孙澎欣喜若狂。收到黄忠运回的几桶橡胶原浆后,他立即检索记忆回廊,意外翻出当年刷科普短视频时看到的橡胶加工知识。短短三分钟的视频,竟涵盖了橡胶制品的基础制法!
尽管部分化工原料暂时无法获取,但原始橡胶液已能制作许多实用品:鞋底、轮胎、水管、雨衣、传送带、橡胶枕、热水袋等。
考虑到橡胶树属热带作物,孙澎先小规模移栽至交州试种。在交州橡胶树成林前,直接从东南亚进口原浆不失为良策。
不过这些南洋土着虽生活原始,却未必淳朴。甘宁顺利交易几次后,对方竟在橡胶原浆中掺水。所幸随行专家识破伎俩,甘宁当即重操旧业,化身海盗之王,处决了欺诈的酋长,将其珍藏的玛瑙宝石尽数搬上战船。
孙澎将橡胶树全部移栽到了朱崖岛,这地方后世也是我国主要的橡胶原料产地,气候条件合适,只是像他这样直接连根移植树苗,不知成活率能有多高。
顺便,孙澎的橡胶加工厂也设在了朱崖岛上。该岛与大陆隔着琼州海峡,安全性无需担忧——想打工厂的主意,至少得有支能远渡重洋的船队才行。
有了橡胶,孙澎决定先做辆自行车。在这个时代骑车,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思乡方式。
提到自行车,他不由想起后世那幅名画:关羽骑着车,手握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
可惜关羽已逝,要重现经典只能让赵云上场。想象子龙骑车的画面,想必别有一番趣味。
******
荆州,长沙。
诸葛亮在一队护卫陪同下,来到一座低调奢华的宅院。
刚进门,一名中年男子便神色慌张地迎上前:草民张三,拜见诸葛大人!
张三?诸葛亮含笑,按伯仲叔季排序,你明明是家中次子,为何自称?
张三顿时僵住。诸葛亮继续道:寻常百姓,可认不得我诸葛亮。
他身侧的程咨如今已是其得力部将。此行需低调行事,诸葛亮便只带了这位金牌护卫——毕竟他追随主公多年,连许昌的夏侯惇都认证过其实力。
程咨熟练地站定,既将诸葛亮护在安全范围内,又不妨碍他交谈。这般分寸拿捏,正是高手与庸人的区别。
张三苦笑道:孔明,何必如此?我只想安稳度日罢了。
诸葛亮打趣道:说得像命不久矣似的。谁不知道你最懂养生?我死了你都活得好好的。
张三长叹:话说到这份上,看来是躲不掉了。要我去治谁?孙澎还是周瑜?
诸葛亮朗声道:“其实都不是!”
见对方满脸困惑,他又补充道:“我家主公想在吴县设立一所医教学堂。”
“医教学堂?”
“正是。”
诸葛亮继续解释:“主公示意,以往学医耗时太久,内容繁杂。他计划广招各地名医,组建医教学堂,将医术细分为不同科目。学生可根据天资禀赋,选择专精方向。
举例来说,若我是学堂 ** ,先花一两年掌握基础医理和药草知识,待根基扎实后,便可择专攻方向。比如专研妇产医术——莫这般看我,仅是举例说明......”
那就换个例子。若专攻外伤处理,习得包扎、清创等技艺,学成便可直接担任军中医护,你明白这构想吗?
张三沉思片刻,眼中闪过兴致:这医教学堂倒是别出心裁,还有其他特色吗?
诸葛亮颔首:自然。学堂 ** 毕业后,将直接进入主公筹建的集中诊疗所任职。
张三再度疑惑:集中诊疗所?
诸葛亮笑道:莫非你认为专精一科的 ** 能 ** 开馆?主公设立的诊疗所汇聚各科医师,患者按症求医:风寒找内科,创伤寻外科,产妇更有专职稳婆照应。
张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下彻底明白了。
诸葛亮打趣道:既然明白,就随我走吧,张三。
张三佯怒:好你个孔明,还没完了是吧?
诸葛亮抚掌大笑:谁让你当初自报家门呢,仲景!
(看来今年袁曹之战是打不响了。
一声轻叹,道尽孙澎心中怅惘。
曹袁两家偃旗息鼓,我的趁乱获益计划算是泡汤了。
孙澎原本还盘算着今年把张绣那位嫂子邹氏接回来,眼下看来暂时没戏。
这两位大佬不给我机会!
郁闷之下,孙澎只好在后院发泄一番,很快调整好心态,整个人平和得像个圣人。
或许是好心情带来的好运,油墨研发团队传来了突破性进展。
对于油墨,孙澎确实无计可施。即便动用了记忆回廊,他也想不起任何具体配方,顶多是从《无双》这类电影里获得过模糊印象。
好在汉代已有油墨基础——西汉时期,人们用松烟和牛皮胶混合制墨,主要用于书写木板招牌。这种油墨重在防水,毕竟是长期暴露在外的店招。
孙澎要改良出适合印刷的油墨,关键得解决一个问题:快干!
印报纸必须用速干油墨,否则还得找地方晾干,严重影响印刷效率。
在孙澎不惜成本的投入下,工匠们不断试验各种材料配比,如今终于有了突破。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化工油墨,但对孙澎来说,迈出第一步就够了。
等到报业形成规模,出版商们自然会主动投入技术研发。说到底,阻碍技术发展的终极因素,永远是经济利益。
油墨问题解决后,印刷术就该正式启动了。
书籍方面,可以召集文 ** 议,确定主打类型。
至于报纸,孙澎准备物色个像陈琳那样的犀利文人来当主编。
《舆论喉舌》
斜阳映在案头竹简上,孙澎屈指轻叩几案。新办的报章若无雄辩之士坐镇,终究难成气候。
建安群儒中,谁堪此任?
陈琳?袁绍帐下檄文圣手,洋洋洒洒《为袁绍檄豫州》,此刻正为河北袁氏捉刀。
祢衡?江夏浪荡狂生,那张利口早随黄祖的刀光化作往事。
虞翻?江东骂阵虽猛,却如同市井俚语,难登大雅之堂。
忽有清风翻动名册,荆州降臣名录中跳出一个名字——王粲。
山阳王氏的麒麟儿,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建安七子的文采,三辅论的风雷笔墨,当年把刘表骂得体无完肤。
有趣的是,这枝健笔前日还在檄文里痛斥孙氏,待荆州城破,倒成了最先俯首称臣的识时务者。这般人物,可不正是劝降刘琮的关内侯?
「仲宣可愿执掌报章?」孙澎抛过绢帛,看着这位名士眼中迸出亮光。文人的渴求,从来不过是一方能发声的印玺。许劭兄弟月旦评能震动许都,无非是天下书生苦无伸张之地罢了。
(
如今,孙澎深知把控传播途径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关键。那些掌控流通渠道的互联网巨头,无论游戏平台、餐饮配送、房产中介还是快递网络,无不是通过拿捏上下游资源而获利颇丰。
世人皆痛恨中间商,却又无不渴望成为中间商。孙决意对报刊内容严加管控,由他亲自裁定哪些言论可公之于众。通过这般手段引导舆论,进而左右天下格局,正是他势在必行之策。
此刻,王粲仿佛踏入一片全新天地,每日都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工作 ** 中。除他之外,诸葛亮还引荐了同窗石韬(字广元)与孟建(字公威)协助筹办报社——此二人与崔州平、徐元直并称「诸葛四友」,乃孔明隐居隆中时的至交。
三位荆州名士初逢于此,很快便因志趣相投而密切合作。面对报纸这般文教利器,他们的热忱远非俸禄所能衡量,甚至直接将家安在报社,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这般忘我姿态,令孙权都不禁汗颜:当员工渴望007远胜996时,作为主公反倒难以启齿劝阻。
恰逢张机携诸葛亮信物乘船抵吴,孙澎得以面见这位《伤寒杂病论》的着者。而在另一厢,他对司马懿的指示简洁明了:「国库若空,继续增发国债便是!」
中年的张仲景正值壮年,按照当时对医者的评判标准,他离成为世人敬仰的神医至少还需沉淀十数载。唯有像华佗那般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模样,才符合百姓心目中大医的形象。
张机同样在观察孙澎,行医者的天性使他一见面就不由自主地运用起望闻问切之法。
随后他显露出踌躇之色,似乎有话难以启齿。
孙澎领着他到厅中落座,侍女奉上香茗与点心。
张机举杯轻嗅,由衷赞叹:好茶!
待其饮毕,孙澎开门见山:方才见先生似有所虑,不知有何指教?
张机沉吟片刻:可否容我为府君诊脉?
孙澎伸出手腕。张机三指轻搭,不过片刻便如释重负般直起身子。
能否再看下舌苔?
孙澎张口伸舌,恍惚间想起后世医院就诊的情形——此刻的张仲景只差用压舌板和手电检查他的扁桃体了。
诊视完毕,张机神色稍缓。
府君体魄远胜常人,脉象雄浑有力,毫无病征。
不过......
不过什么?
近日是否损耗过度?可觉周身虚乏?
说这话时,张机眼帘微垂。
孙澎闻言暗笑,这话术与后世的补肾广告何其相似?
周身虚乏?可不就是身体被掏空的雅称么。
先生此言何意?
无甚大碍。观府君似已用过食补之法?
孙澎默然。年纪轻轻便以枸杞入茶,终究不算体面之事。
张机谨慎道:我有一方,或可助府君调理元气。
孙澎目光微动——这是要给他送营养快线来了?
张机郑重说道:府君的身体只需静心调养数日就能痊愈。若实在公务繁忙,这张药方可暂解燃眉之急,但切记不能过量服用,更不可依赖药石,最好还是能不服药就不服药。
孙澎颔首道: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只是不知这方子具体效用如何?
张机胸有成竹地回答:保管让府君龙精虎猛!
孙澎接着问:可否制成药丸?
张机立刻会意:府君莫非想要贩售此药?
孙澎坦然道:确有此意。不过在出售前,我总得亲自试用一番。不能单凭你一面之词就断定药效,总要亲身体验过才能提出改进意见。
张机敏锐地追问:还要改进?
孙澎正色道:自然要改进。你开给我的方子必定温和为主,但若要制成药品贩卖,就必须立显奇效!
张机没料到,本是来商议医学院事宜,话题却突然转到制药上。
所幸孙澎也意识到跑题,很快言归正传,与张机讨论起正在兴建的医学院。
这座医学院规模宏大,采用新型三合土建造。主体建筑呈字形三层结构:首层设对外开放的医馆,由重金聘请的坐诊大夫主理;二层设有药材库、医书阅览室及各科讲堂;三层则为师生宿舍。主体建筑旁还配有膳堂、停尸房、护卫室等附属设施。
张机与其他医者不同,他曾在朝为官,深谙实务。
孙澎当即委任张机为江东医学院首任院长,赋予其施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