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黄忠曾在黄祖麾下任职,与甘宁共事多年。甘宁虽性情刚烈,但对真正有本领之人却能保持敬重。黄忠正是他极为推崇的一位军中前辈——当年私下较量时,甘宁确实不是这位老将的对手。
三国武将的实力不能简单量化。同一位武将在不同时期的战力可能天差地别。以关羽为例,虎牢关时尚需三兄弟合力战吕布,十年后白马战场上已能万军中取颜良首级。甘宁也是如此,从最初的年轻将领成长为濡口夜袭时率领七万吴军大破四十万曹兵的猛将。
牢房内,文聘与黄忠相视苦笑。当初孙澎俘虏他们时待遇优厚,如今看到甘宁戴着沉重镣铐,差距立显。文聘近来已习惯为孙澎说项,见面就劝:兴霸何必固执?归降只是早晚之事。
甘宁审视着二人,目光中满是不解——此人莫不是来戏耍的?
咳...黄忠瞥了眼文聘,这位铁骨铮铮三十年的硬汉,怎就变成这般模样?真是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时有余。
文聘自觉失言,默默退至黄忠身后。老将军开口道:甘将军素有水上蛟龙之称,怎会身陷囹圄?
甘宁转过头去,语气生硬:别说了,这个问题到此为止。
若是换成旁人,以甘宁的暴脾气早就破口大骂了。唯独对黄忠,他尚且保留着几分敬意。
被俘的经历像一根刺,深深扎在甘宁心里。那些不堪回首的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每想起都让他又羞又恼。
看着甘宁这副模样,黄忠不禁暗暗吃惊。
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能让向来桀骜不驯的甘宁变成这样?
周瑜不愧是江东水师统帅,往后遇见此人定要格外小心。
想到这里,黄忠不由得感同身受。毕竟他和文聘当初被擒时,场面也好不到哪去。他拍了拍甘宁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兴霸,躲是躲不过去的。文将军话说得虽然难听,但道理没错。主公派我们来劝你,确实是为你好。
为我好?甘宁冷笑一声,黄将军,孙澎派你们来劝降,这也叫为我好?
站在后面的文聘忍不住插嘴:你小子别不识抬举!机会难得...
话没说完就戛然而止——黄忠重重踩了他一脚。文聘痛得龇牙咧嘴,只得悻悻住口。
黄忠暗自摇头。文聘以前多稳重的一个人,如今怎么变得这么口无遮拦?
望着眼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年过半百的黄忠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谁年轻时不是意气风发?
少年热血,本该如此。
只是...
你可曾后悔过?
如果重来一次,还会坚持当初的选择吗?
兴霸,还记得你最初的志向吗?
志向...
甘宁眉头紧锁。这个遥远的词,已经太久没有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了。
当年率领八百弟兄投奔荆州,本是为了实现抱负。
谁知黄祖的出现,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
人在乱世,身不由己,所有人的性命都握在他手里,他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理想?
甘宁低着头,目光却像是穿透了地砖,回到过去的光阴里。
那时年纪轻轻便名震四方,心高气傲。
那时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那时潜心苦读,卧薪尝胆。
那时毫不犹豫地走上这条路,至死不悔。
可那些日子永远停在了触碰不到的从前,任他如何追忆,也再难重现。
此刻站在黄忠面前,面对这位他由衷敬佩的老将军,甘宁忽然又想起了这个词。
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要光明正大地立于人前,赢得敬重。
我要带着兄弟们过上好日子,不愁吃穿。
我要让曾经看不起我的人,统统改观。
就在三年前的那个黄昏,一个叫黄祖的人,亲手打碎了这个梦。
三年过去,这份执念渐渐被消磨殆尽。
人生能有几个三年?
三年之后,又会有多少个三年?
你们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看着弟兄们陆续安定下来,甘宁有时也想,就这样吧。
只要他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这样吧。
就这样吧?
可我的理想呢?
此刻,甘宁眼底忽然闪过一道微光。
我甘宁,难道真要这样窝囊地过一辈子?
三年来出生入死,三年来冲锋陷阵,就是要让刘表知道,江夏还有个甘宁!
三年了,该知道的早该知道了。
他始终不闻不问,或许是碍于黄祖,但归根结底,还是不信我甘宁这个人!
也许这就是我当年背叛刘璋的报应吧...
此刻天赐良机就在眼前,我还在踌躇什么?
是割舍不下那群在江夏安家落户的弟兄吗?
甘宁在心底反复诘问:
你真的仅仅放不下那些兄弟?
不!我分明在恐惧!
恐惧再度沦为赤贫!
恐惧白手起家的艰辛!
恐惧失去兄弟后的一无所有!
恐惧...我居然会恐惧?
我锦帆贼甘宁,岂是畏首畏尾之辈!
岁月磨去了我的锋芒?
那就让利刃重新出鞘!
我甘宁,只要一个机会!
将属于我的统统夺回!
兄弟们等着,待我归来之日,定不负诸位期望!
昂首直视黄忠时,他眼中迸发的野心令老将心头剧震。
好个幡然醒悟的虎将!
文聘却在旁暗自嗤笑:
区区你梦想为何之问,
便完成劝降?
换我亦能办到!
甘宁对二将沉声道:转告孙澎,想要我效力,至少得备艘周瑜级别的战船!
黄忠与文聘交换眼色,皆不明就里——
周公瑾的船?
他有何特殊战船?
自吴侯继位后,周瑜只在洞庭操练水军,无论平庐江之乱还是伐荆州之役,都未曾露面。
看来这厮在周瑜手上栽过大跟头!
离了牢狱,二将赴孙府复命。
孙澎爽快应允:准了!
待属下退下,年轻主公终是笑出了声。
这新款战船可是江东水军未来的主力装备,甘宁你只要一艘?
就好比穿越到高达世界,你却只选一台扎古?
这哪是提要求,简直跟没提一样。
实在是太见外了。
也不知道日后明白 ** 的甘宁会不会悔青肠子。
管他呢,反正东吴未来的水上三杰——
甘宁、周泰、蒋钦——
已经集结完毕!
九月末,在丹阳游历多时的诸葛亮终于抵达吴县。
由于常与兄长诸葛瑾通信,孙澎对诸葛亮的行程了如指掌。
因此对他的到来早有准备,倒没了预想中的惊喜。
此刻的卧龙先生年仅十九,面容俊朗如当红小生,近一米九的挺拔身姿配上阳光气质,俨然是诸葛瑾的plus版本。
见到孙澎后,诸葛亮当即拱手致歉:
主公恕亮姗姗来迟之罪。
诸葛亮向来雷厉风行,自他向诸葛瑾表明投效意向那刻起,就已在信中托兄长转达认主之意。
演义中让刘备三顾茅庐,不过是他的战略布局——
当时蛰居隆中的诸葛亮纵观天下,最终将筹码押在刘备身上。
所谓三顾之礼,与其说是考验,不如说是谋略。
那时的刘备风雨飘摇,朝不保夕。
要在绝境中逆风翻盘,诸葛亮必须确立超然地位。
但凡刘备稍有怠慢,都可能满盘皆输,因此他必须抬高姿态。
但面对孙澎时,这套策略就无必要了——
自家兄长已是孙澎核心心腹,诸葛亮根本不愁展现才华的舞台。
孙澎可不是刘备那样的人物。经过诸葛瑾的介绍和多方打听,诸葛亮对孙澎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向来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孙澎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
诸葛亮反复设想过,如果半年前自己处在孙澎的位置上,能不能做得比他更好。但每次得出的结论都一样——不可能。
这个年轻人继位后展现出的领袖风范,在整个江 ** 是独一份。年纪不大却武艺高超,连江东老将们都交口称赞。可到了战场上,他又能异常冷静地坐镇后方,从不轻易冒险。
要说单挑,孙澎绝对有斩将夺旗的本事,可他偏偏处处谨慎。不了解的人可能觉得他胆小,但在臣子们眼中,这样的主公简直太靠谱了!
带兵打仗时明明能轻松取胜,偏要稳扎稳打。这般稳健的作风让江东群臣格外安心——咱们这位主公实在太稳了。
古往今来,多少君主都是因为大意丢了性命?孙坚冲锋陷阵中箭身亡,孙策轻敌冒进同样中箭而亡。刘岱非要出城迎战,结果战死沙场;鲍信为救曹操搭上自己性命。这些血淋淋的教训都说明:想要长治久安,就得稳字当头。
不过如果仅仅是性格沉稳,还不足以打动诸葛亮。最让诸葛亮佩服的是,孙澎似乎什么都懂一些,而且学习能力惊人。特别是最近秋收时节的表现,通过兄长诸葛瑾的描述,更是让诸葛亮惊叹不已。
孙澎这人简直逆天,事无巨细都要刨根问底,还都要亲自上手。
真是吾辈标杆,令人神往!
诸葛亮见到孙澎本尊时,激动得难以自持,满肚子话想说。
琢磨半天,决定先从丹阳见闻聊起。
十九岁的卧龙先生虽未得名号,却已显露出冲天之势,才华横溢得很。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确:劝孙澎早点搬家。
眼下孙澎只是扬州牧,所以叫迁治所而非迁都,但本质上没差。
孙澎在哪,权贵们就会跟到哪,整个扬州的信息和资源都会往那里倾斜。
这可是一场大博弈。
吴县的老牌世家肯定不愿跟着去开荒,新兴家族却看到了上位机会。
权力与财富的角逐,胜负尚未可知。
当诸葛亮正要推荐建邺时,孙澎突然打断:孔明,你提议很好,但我另有打算。
你觉得我在琅琊县搞自由贸易区如何?
诸葛亮无奈:这正是我想不通的。琅琊对您来说就是块飞地,中间隔着广陵、下邳、东海三郡,变数太多。
孙澎神秘一笑:要是走海路呢?
海路?诸葛亮眉头紧锁:海上风浪莫测,比陆路更危险吧?
孙澎问道:要是我手里有能在海上安稳行驶的大船呢?
诸葛亮闻言一怔,心中疑惑:世上哪有能在海上平稳航行的船只?虽说他精通机关之术,却也对航海船只一无所知。
不过诸葛亮很快抛开这个疑问,转而思考孙澎所说的海上运输船队。他脑海中迅速勾勒出新的战略地图,顿时豁然开朗——若真能组建航海船队,吴县滨江临海的位置反而会成为独特优势,根本不需要迁治!
想到这儿,诸葛亮不禁暗自苦笑。自己奔波月余筹划的迁治方案,原以为能成为晋身之阶,谁知竟是多此一举。眼前这位年轻主公的远见卓识,着实令人叹服。幸亏今日前来相见,否则......
此时的诸葛亮深切体会到:有时自认完美的方案,不过是还没遇到更好的选择。就像这次,他满心欢喜准备的迁治策略,在孙澎的航海大计面前黯然失色。
学无止境。诸葛亮暗自感慨,同时对那神秘的海船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