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令孙澎欣喜若狂,他立即将核心技术数据交给刘晔研发。凭借充足的资金支持与上千名工匠的通力协作,当蒸汽船研制成功时,钢材铆接工艺也同步取得突破。更令人惊喜的是,刘晔团队在铆接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了包钢工艺,并在夹层涂抹特殊防水材料。经过反复测试,防水效果达到完全密封的标准。
虽然尚未在铁甲舰上验证防水性能,但孙澎已十分满意。这项技术突破不仅为未来铁甲舰奠定基础,更让铁路车厢的钢铁外壳率先投入实用。
从余姚返回吴县后,孙澎正打算休整,文聘突然前来禀报:去年徐州战役俘虏的张辽因伤势过重仍在休养,而乐进虽然伤势较轻却拒不归降。最终,孙澎将说服两位将领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忠实拥护者——江东头号孙澎推崇者文聘。
接到这个任务后,文聘一直没传回消息,孙澎差点都把这事忘了。如今孙澎兵强马壮,科技又远超袁绍曹操,对收服张辽、乐进这样的大将早没那么迫切了——再厉害的武将,也扛不住 ** 包的威力。
这天文聘突然来报,说张辽和乐进愿意归降。孙澎听完倒很平静,要是放在几年前,他还会为张辽八百破十万的典故警醒自己。如今军队改革成功,士兵们只认他发的军饷,根本不用担心将领拥兵自重。
跟着文聘去见了二人。张辽归顺很爽快,毕竟孙澎的妻子是吕布之女吕玲绮,算起来还沾亲带故。文聘只是简单对比了孙曹实力,又提到 ** 量产的事,张辽就答应效忠新主。
乐进就棘手多了。作为曹操起兵时的元老将领,按理说绝不会背叛旧主。但架不住文聘这张嘴——这位江东第一孙吹说起主公的丰功伟绩,简直比说书还精彩,愣是把乐进说动了心。
乐进日复一日承受文聘的言语攻势,从抗拒到麻木再到逐渐被说动。近 ** 甚至开始质疑自己追随曹操的初衷。
所谓匡扶汉室的崇高理想?他从未有过如此宏大的志向。反复自问后,乐进找到了最朴实的答案——不过是为了谋个好前程。武将所求,无非是封侯拜将罢了。
然而文聘每日的思想渗透正在瓦解乐进最核心的信念:对曹操必胜的绝对信心。这份信念曾支撑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包括当年兖州叛乱时老巢被陈宫、张邈偷袭的危机。在乐进眼中,曹操就是天命所归,才能以四战之地横扫中原。
如今文聘用铁一般的事实逐渐粉碎了这个信念。特别是当文聘展示孙澎的海上军力时,乐进陷入了更深的恐慌。尽管文聘声称孙澎今年能同时向冀州、幽州投送两万兵力的说辞夸张至极,但乐进无从考证。去年那支运送八千人奇袭徐州的船队已让曹操不得不乞和。
最令乐进胆寒的,是记忆中孙澎召唤天雷的场景。每当想起那场连环雷击,他都会从噩梦中惊醒。若每场战役都能雷公助我,这仗还如何打得下去?
曹操能战胜能召唤雷电的孙澎?
不行,根本没那个实力。
逐渐认清现实的乐进,终于想明白一个道理:
人只要选对了阵营,有时不必拼命,也能一飞冲天。
而选错了方向,越是挣扎,失败就越近。
见到孙澎时,张辽总觉得他的眼神有些异样。
不过,孙澎只是瞥了他一眼,先对乐进开口:
“我知你念旧,不愿强逼人对旧主动手。”
“世家广阔,自有你施展才能之地,无需与曹操为敌。”
“不如打个赌?五年内,我不动一兵一卒,便能拿下徐州、豫州、兖州,你信不信?”
文聘暗呼:又来了!主公又要赌!
照往例,他既敢这么说,莫非真有把握?
可这怎么可能?
文聘越想越懵。
算了,管那么多干嘛?
跟着主公干就对了,动脑子的事让别人操心!
我文聘,忠心献给孙澎便是。
——
孙澎暂时将张辽、乐进调往荆州,交由周瑜历练。
南阳初定,亟需人手,荆州局势远比扬、交二州复杂。
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周瑜、鲁肃、诸葛亮之可贵,正在于文武兼修,内外皆能。
为稳荆州,孙澎两年间调集周瑜、庞统、诸葛亮坐镇。
足见其对荆州的重视。
荆州治理之艰,自古皆然。当年刘表耗费十载光阴,仍被地方豪族逐渐蚕食权柄。若非孙澎手握重兵,纵使周瑜才智过人,恐也难撼动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势力。至多效仿曹袁旧例,以权柄相让,换取表面顺从或有限支持。
这方水土难治,更因其人口驳杂。自桓灵之世起,北地世家南迁荆州者不可胜数。以致乡音混杂,常有邻县之民相对难通言语。莫说汉时,即便后世鄂北之地,亦是方言百出,恍若集九州声韵于一域。孙澎昔年从军鄂省,同袍开口若非官话,便如闻异域之言。相较之下,粤语尚可辨其一二,鄂地乡音却令人茫然。
语音统一之事,孙澎深知在无电力之世实属奢望。然巩固治下乡闾,却已觅得利器——铺路之术。他悄然自异界取经,将水泥、沥青、煤渣三种筑路法尽数搬来。郡县通衢铺以水泥沥青,乡间小道则用煤渣填就。
古时修路,本就费力,养路尤艰。皆因但求平坦而已。城内或铺青石,城外官道多为土路。官府所谓修葺,不过填平沟壑,铲除杂草,容车马通行便罢。然草木之力无穷,如此修护之路,岁岁杂草重生。若久不整治,终成灌木密林。常见旅人循旧道而行,渐觉蹊径愈窄,终至无路可通,正是此理。
【道路革新与社会变革】
后世的水泥沥青路面虽造价较高,却近乎永久性杜绝杂草丛生与暴雨冲刷的风险。相较于频繁翻修的古代土路,现代路面仅需局部修补即可维持百年畅通,更赋予马车与新兴橡胶轮胎车辆平稳行进的优越性。
(孙澎主导的橡胶轮胎已在扬州部分区域投入使用,人力车夫群体反响热烈。)道路升级将显着加强城乡流动性——农民不再困守乡土,地主威权体系随之松动。
【军事布局调整】
扬州因海军震慑而局势稳固,但内陆荆州仍需 ** 强将坐镇。张辽、乐进调任荆州替换太史慈,正弥补周瑜水军对内陆控制力的不足。
【战略蛰伏期】
吴县书斋内,暂停征战的孙澎专注内政建设。凭借农耕经济发展与人口虹吸效应,他笃定时间终将把北方过半民众自然引向南境——尽管未来北伐仍是必然。
(孙澎此刻仍在权衡各方势力的强弱对比。汝南世家虽有意集体归顺,但孙澎尚未给予明确答复——要投降可以,前提是必须在关键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绝不允许地方豪强结成联盟对抗 ** 。
若不能达成这样的条件,即便名义上占据汝南乃至整个豫州,基层实际仍会被世家大族掌控。他们隐匿人口、兼并田地,导致孙澎既征不到税也募不到兵,这样的豫州要它何用?
因此孙澎决定暂缓处理这些地区,最好能诱使某些世家按捺不住主动开战。唯有通过战争重新洗牌,该笼络的笼络,该铲除的铲除,才能真正巩固对豫州的统治。
徐州情况亦复如是。尽管陈登屡次请缨代表孙澎与当地世家谈判,但孙澎深谙这些豪强的盘算——他们不过是想在付出最小代价的前提下,寻求强权庇护其既得利益。
这些徐州世家既受困于盗匪横行、官府 ** 不力,又舍不得缴纳应有的保护费。孙澎冷笑:莫非当我是什么 ** ?挂个主公虚名替你们看家护院,分红时却分文不取?
看来徐州同样需要冷处理。眼下这些世家尚端着架子,表面恭请孙澎主政,实则各怀鬼胎都想占便宜。
——且让 ** 再飘一会儿。
建安九年八月底,北方突发巨变:并州牧高干单骑入冀州向袁尚称臣!此举使袁尚势力骤然膨胀,冀并两州连成一体,更掌控壶关要道,实力暴涨。
孙澎不由感叹:袁尚迎奉刘协后,果然贤才辈出。高干此时投奔,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
曹操刚着手迁民洛阳,无暇顾及并州动向,高干得以倾巢而出助袁尚夹击袁谭袁熙。
袁谭主力正分散驻守新夺的琅琊郡,若此时袁尚发难——调回守军则琅琊叛乱难遏,按兵不动则腹背受敌。
袁尚与高干的联军,账面实力已碾压幽州袁熙、青州袁谭。
然兵戈之事非算术题,北方四州局势瞬息万变。天子銮驾既入冀州,这番动荡恐将
事态演进与孙澎预判的轨迹严丝合缝。
高干抵冀第五日,袁尚书奏天子,以之名剑指袁谭。
吾乃嫡长!尔等鼠辈安敢颠倒纲常?!袁谭怒极。更恨高干背弃父亲栽培,竟与老三沆瀣一气。
王法?天子在吾掌中便是王法!袁尚冷笑。
建安九年九月初一,袁尚联军号称十万,铁骑直指青州。
**并州危局·高干撤军**
袁熙为何音讯全无!营帐内袁谭暴怒。去岁歃血为盟共抗袁尚,如今烽烟起,幽州竟如死寂。
派出的探马悉数失踪——非囚即杀,否则断不至连只言片语都传不回。
再遣死士!袁熙若坐视我覆灭,下一个就是他!袁谭踹翻案几,亲卫踉跄奔出传令。
数日后,袁谭终于明白袁熙的真实意图。
当高干与袁尚合兵围剿袁谭时,袁熙已与西凉马腾达成同盟,兵分两路进犯并州。
马腾新得西凉,正苦于无处用兵。攻曹魏无胜算,伐高干又恐西凉铁骑困于坚城之下。恰在此时,孙权作为袁熙特使,带来结盟密约。
并州地处凉州与幽州之间。原本凭袁熙或马腾单方兵力,皆难吞并州全境。然高干助袁尚伐袁谭致后方空虚,两家便生平分并州之念。更因曹魏占据洛阳后,高干将重兵南移,西北防务日渐松懈。
待高干得知老巢遭袭欲回师救援,袁尚却执意不许。袁尚号称十万大军,实则与高干合兵不过四万余。若高干撤军,袁尚独战袁谭胜算锐减。更恐消息走漏动摇军心,致全军不战自溃。
高干岂能坐视根基沦丧?当初投效袁尚亦是迫于形势——西凉马腾虎视眈眈,曹魏大军觊觎在侧。若不趁马腾新胜、曹魏未稳之际铤而走险,终难逃被吞并之局。
只是兵者诡道,胜负从来难料。
**
那些在 ** 中无往不利的人,要么暗中作弊,要么就是用了旁门左道。
(孙澎:你这话是在影射我?)
这一回,高干赌输了。
袁谭虽然兵力不足,但得知袁熙想偷袭后方的消息,立刻改变策略,全军退守城内,坚决不与袁尚主力决战。时间拖得越久,袁谭的优势越大,而袁尚和高干的联盟则逐渐瓦解。
北方五州爆发大战,导致大量百姓南逃避难。
部分人选择投奔曹操,毕竟距离较近,曹操正缺人力,政策宽松,对流民较为优待。
但也有不少人想直接迁往南方。
恰好此时海运兴起,孙澎打出“免费乘船”的旗号,吸引了大批百姓举家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