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荆州本就不是刘表的,只是代朝廷管辖罢了。刘表尚且不算荆州之主,更别说刘琦了。许昌那边让不让他当州牧,全看曹操的意思。
刘琦又没孙澎那样的实力,能逼着曹操承认。所以这事儿上,他只能任人摆布。
他要想在乱世立足,就得抛开所有外在因素,从根本处着手。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找准方向,走对脚下的路。
刘琦目前掌握的核心筹码,正是维系荆州各方势力的精妙平衡。无论是蒯氏还是蔡氏都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既缺乏胆量也没有实力抛开刘琦自立门户。
即便蒯越或蔡瑁转而投靠曹操,充其量只能获得虚职,最终难逃被软禁许都的命运。若是贸然割据一方,更会招致灭族之祸。这两大世族始终以家族利益为先,自然会选择将刘琦推到前台作为挡箭牌。
刘琦虽挂着荆州牧的虚名,实则权力早已被架空。但这也恰恰是他唯一可借力之处——两大豪族必须依靠他这张正统招牌来维持统治合法性。唯有认清这一点,才能找到扭转局势的突破口。
那么庞家提供的破局之策是?伊籍饶有兴味地追问。
司马徽刚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却见伊籍自顾自斟了碗茶水,正似笑非笑地注视着他。仅刹那间,司马徽便话锋一转:
说到底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自庞统献策连横之时,庞家就已入局。可惜蒯越虽自诩高明,却不知步步都落入他人算计。
当年桓灵二帝在位时,庞家作为百年望族,地位本在蒯氏与蔡氏之上。可惜时移世易,刘表入主荆州后,这两家崛起之势势不可挡。
若非庞氏凭借鹿门书院的名望保持超然地位,恐怕早已如同其余荆州世家一般,要么俯首听命于蒯蔡两家,要么被其吞并殆尽。
孙仲谋之弟曾有句名言用在此处颇为贴切:世间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庞家这些年来,眼看着你高楼起,又岂会不等着看楼塌?
刘琦公子天资聪颖,只是时运不济。虽一时迷惘,但假以时日必能找到前路。庞家只需点醒他的妄想,助他重归清醒即可。
伊籍盯着司马徽,手中茶碗几欲泼出。这老儿说了半天云山雾绕,始终未触及要害。他不过想问庞家破局之策,却听了一堆无用之言。
司马徽瞥见悬在半空的茶碗,立即话锋一转道:荆州如一块大饼,蒯蔡两家已瓜分泰半。庞家若想分一杯羹,需令饕餮之徒吐出所食。
伊籍闻言变色,顿觉反胃,手中茶碗不觉放下。司马徽见状笑道:当今天下,田宅多被世家垄断。寻常兼并已难满足豪族野心,唯有互相倾轧一途。
当年苏代、贝羽、张虎、陈生之辈,哪个不是豪强世家?如今安在哉?庞家早先布局荆州,庞季曾辅佐刘表单骑入荆,劝降江夏叛将。可如今庞季何在?
庞家对付蔡氏和蒯氏的谋划已非朝夕之事,我引荐庞统给蒯良,实为对其的试炼。
久居顺境之人往往迷失本心,蒯良竟真敢面见庞统。
这次会面恰为庞统设局之机。此人善用连环计策,我不过居中引线而已。
且慢动怒,虽不知庞统后续谋划,但我知晓庞家动向。
伊籍终于从司马徽的闲谈中捕捉到关键,倾身露出专注神色。
司马徽问道:可知庞统近日去向?
伊籍陡然拍案:司马德操!休要再故弄玄虚!
司马徽笑而不语,抬手遥指南面。
伊籍恍然:坐北朝南...南方?
不错,司马徽颔首,庞统已赴汝南投效刘备。
伊籍陷入沉思。庞统搅乱荆州局势后转投刘备,此举最大受益者除刘备外...
是袁绍?
亦或孙澎?
伊籍烦躁扶额,与这些人周旋实在劳心费神。
江东孙府。
张承情报接连送达,诸葛亮亦向孙澎禀报了庞统投刘之事。
庞统既投刘备,又特意传信于你?
看来士元欲先赠主公厚礼再来效命,只望莫要弄巧成拙。
诸葛亮想起自己投奔孙澎前,也曾耗费月余考察迁都事宜,最终徒劳无功。庞统此时投刘,分明是要借刘备牵制曹操,为孙澎创造有利局势。
刘备非刘琦之流,若处置不当,令其乘势崛起,恐再难压制。
孙澎凝视诸葛亮,忽发一问:汝南曹军主将何人?
诸葛亮答曰:曹仁。
孙澎眼前顿时浮现昔日场景——阁下可识此阵?
(曹仁:莫再提那八门金锁阵!)
既有庞统在汝南牵制曹操,孙澎思忖:或可放手一搏?
先前向刘琦索要长沙,不过声东击西之计。
刘表新丧,荆州无主,天赐良机。孙澎当即锁定首要目标:
江夏黄祖!
若说孙澎讨伐黄祖为父复仇,于当世实乃天经地义。
无论刘琦能否继任荆州牧,孙澎都握有出师之名。
盖因周瑜、太史慈两员大将,久为黄祖所困。
尤以太史慈为甚,数月前孙澎欲攻广陵,首选便是此将。
故黄祖非死不可!
建安五年十月末,沉寂多时的江东再起波澜。
各地密探纷纷将孙澎动向传回,天下为之震动。
汝南城中,刘备得报,拍案而起:士元真乃神算!
庞统从容摇扇,虽容貌不及诸葛亮俊逸,却自有一番气度:孙澎好战成性,既与曹操签订和约,必然另寻征伐目标。放眼四海,除黄祖外,更有何人可伐?
“我原以为孙澎至少会等到明年开春才去攻打黄祖,未料到他这般沉不住气,确实令人意外。”
刘备握住庞统的手说:“世间不如意事常 ** ,士元能在数日前就料定孙澎必取黄祖,已是洞若观火,智谋超群了。”
庞统谦逊道:“主公过誉了。只是孙澎选在十月底出兵,对各路诸侯都将是重大考验。”
刘备颔首:“确实。眼下已是深秋,再过月余便入冬。孙澎此时动兵,分明是要逼各方与他拼底蕴。”
庞统补充道:“何止是拼底蕴?曹操刚收来的秋粮都已运往濮阳等地,准备明年继续与袁绍对峙。如今孙澎突然出手,曹操怕要寝食难安了。”
张飞插话道:“军师说得对!能让曹操难受,孙澎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
关羽捋须点头:“孙叔弼每次出手都掐准曹操七寸,当真不容小觑。”
刘备心中苦涩。孙澎岂止是不简单?他用三十万石军粮就骗走了我的子龙!
后来刘备想通了,当时孙澎本就是指望他在汝南牵制曹操。即便不派关张赵任何一人,孙澎多半也会支援部分粮草。
都怪张承那番花言巧语,先是假意索要云长,搅乱了他的判断,这才糊里糊涂折损了子龙。
如今没有赵云,仅靠关羽张飞对抗曹仁,才深知子龙的重要性。
关羽是将帅之才,能独当一面;张飞却是个莽夫,需时刻带在身边,唯恐他像淳于琼那般醉酒误事。
唉,子龙!
刘备追悔莫及。
......
许昌,司空府。
曹操数日前已回到许昌。在外征战大半载,总算能稍作休整。
然而当荀彧禀报孙澎动向时,曹操的太阳穴又开始突突作痛。
孙澎,又是孙澎!
他就不能让人消停会儿?
毛玠返回许都不久,便将与刘琦会面的详情呈报给了曹操。
刘琦明面上对许都朝廷毕恭毕敬,俨然一副温顺臣子的模样,背地里却悄悄递给毛玠密笺,声称自己实在不愿担任荆州牧一职,恳请丞相另派贤能接管荆州。
起初曹操龙心大悦,以为刘琦这般识趣,唯一需要费心的就剩蔡瑁、蒯越等荆州本土顽固势力。
想起年少时与蔡瑁的同窗之谊,又见荀彧呈上的书信中附有蔡瑁亲笔,曹操胸有成竹,自认略施小计便能将荆州收入囊中。
较之当年征战徐州的艰难,此番简直易如反掌,唯需提防的变数,唯有盘踞扬州的孙澎。
岂料不出数日,竟传来孙澎起兵的消息?
观其行军路线,孙澎剑锋所指,必是江夏黄祖无疑。
依当世礼制,纵使交战也需先行遣使宣战。
然刘表新丧,刘琦继任荆州牧尚未获得朝廷正式册封,此时用兵,对孙澎而言堪称天赐良机。
孙澎想必正暗自得意:非我不愿宣战,然荆州如今群龙无首,教我向何人宣战?
趁此新旧交替的权力真空期,孙澎完美规避了宣战礼制,得以出其不意突袭黄祖。
待江东大军行至半途,黄祖方才如梦初醒——孙澎竟在此时发难!
世人皆道孙叔弼有乃兄孙策之勇,可在曹操眼中,此子狡黠如狐,哪有一丝莽夫之态!
文若、奉孝!速与孤商议对策!此獠不除,孤寝食难安!曹操怒发冲冠。郭嘉等人久居官渡早已见怪不怪,倒是荀彧首次目睹主公对孙澎如此震怒,见侄儿荀攸沉默不语,也悄然退至人群之后。
待曹操怒气稍平,众谋士方将孙澎之事郑重提上议程。
作为首席谋臣,荀攸当先进言:主公明鉴,孙澎确已成心腹大患。臣建议调整战略重心,加强南线军备部署。
原本只是曹操一时气恼,未料荀攸竟如此重视,宁可削弱北线防御袁绍的兵力也要应对孙澎。短短半载光阴,这小霸王竟已成长到需要这般严阵以待的地步?当真令人惊骇!
郭嘉揉着太阳穴,同样感到棘手。孙澎崛起之迅猛令人措手不及。惯于剖析对手性格弱点的他,此刻却对这位新晋对手知之甚少。孙澎仅有的两次作战皆以雷霆之势取胜,而后便深居吴县不出,这般低调作风让善于筹谋的军师颇感无从下手。
这些年郭嘉耗费无数心血收集孙策情报,本为日后平定江东做准备。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孙策骤亡,接掌大权的竟是毫无存在感的孙澎!苦心研究过孙策、孙权的郭嘉,只能暗叹孙家行事果然不循常理。
见曹操目光灼灼,郭嘉只得硬着头皮进言:可否借朝廷诏令迫其退兵?
曹操虎目圆睁:孙澎以父仇之名兴兵,此乃私怨,岂会因一纸诏令罢休?
正当众人愁眉不展之际,曹操忽见贾诩正悄悄往人群后方挪动,顿时眼前一亮。
文和!尔必有良策!
贾诩被点名时,心中暗悔当初官渡献上和亲之策。虽说解了燃眉之急,可如今貂蝉已失,曹操重掌大权,难免秋后算账。方才他灵光一现又想到个险招,正犹豫是否该说,不料后退之举反被曹操察觉。就像课堂上被点名的学生,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献策。
在下确有一计,虽似儿戏,或可暂解当前困局。
曹操急道:文和速速道来!
曹操注视着贾诩,其他人也纷纷望向他。贾诩暗自思忖,这些同僚倒是越发机灵了,想必郭嘉荀攸早有对策,只是自己一时不慎站了出来,看来往后要谨慎些。
见曹操目光灼灼,贾诩略作沉吟,开口问道:司空可是要阻止孙澎进犯江夏黄祖?
曹操颔首。贾诩继续道:孙澎虽以复仇之名出兵,但身为扬州牧,公义当重于私仇。只要让孙澎师出无名,自然难以轻启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