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工作在第四天清晨开始。履带式播种机在平整的土地上缓缓行驶,一粒粒饱满的稻种被均匀地播撒进土壤,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痕迹。阿夏跟在播种机后面,不时蹲下身,拨开土壤检查稻种的深度——太深会影响发芽,太浅则容易被鸟类啄食,必须恰到好处。
“阿夏姐,你看!”小远拿着探测仪跑过来,屏幕上显示着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数据,“活化菌剂的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土壤湿度保持在22%,温度稳定在24c,完全符合稻种发芽的最佳条件!预计三天后就能看到幼苗破土而出。”
阿夏点点头,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播种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发芽期才是关键,钢铁森林里的昼夜温差大,还可能遇到突发的机械生物袭击,必须时刻盯着。
接下来的三天,所有人都轮流在农场值守。阿凯和“夜影”的队员负责巡逻,防止机械生物靠近;小林和小远每天检测土壤数据,调整灌溉量;老周则修复着播种机和灌溉泵,确保设备随时能正常运行;老人和阿明则回到“夜影”的各个营地,调动更多的幸存者过来帮忙,还带来了储存的粮食和药品。
第三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农场时,阿夏惊喜地发现,土壤表面冒出了点点嫩绿——稻苗破土而出了!那些细小的幼苗顶着种子的外壳,像一个个戴着帽子的小娃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可爱极了。
“发芽了!真的发芽了!”小远兴奋地跳了起来,拿出相机拍下这珍贵的瞬间,“我们成功了!‘绿穹计划’的稻种真的能在钢铁森林里生长!”
周围的幸存者也都围了过来,看着地里的稻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阿力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稻苗的叶片,像是在触碰易碎的珍宝:“活的……真的是活的植物……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以前的地球到处都是这样的绿色,没想到今天真的能亲眼看到。”
老人看着稻苗,眼里含着泪水:“钢铁森林荒芜了这么多年,终于又有了生机。阿夏,你们做到了,你们给所有人带来了希望。”
阿夏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不仅仅是稻苗的发芽,更是人类在钢铁森林里重新扎根的希望。但她也没有放松警惕,“守护”的系统提示里提到过,稻苗在三叶期前最为脆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钢铁森林里的微生物环境复杂,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
果然,第五天的时候,小林发现了异常。她在农场的边缘区域,发现几株稻苗的叶片上出现了褐色的斑点,叶片也开始发黄,像是生病了。
“阿夏姐,情况不好。”小林拿着检测样本跑过来,脸色凝重,“这些稻苗感染了未知的真菌,而且传播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蔓延到整个农场!”
阿夏立刻跟着小林来到边缘区域,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些褐色斑点已经覆盖了叶片的三分之一,用手一碰,叶片就会轻轻掉落,土壤表面还能看到一层淡淡的白色菌丝。她拿出通讯器,让老周立刻带着消毒设备过来,同时让阿凯封锁农场的边缘区域,禁止任何人靠近。
老周很快带着消毒设备赶到,他将特制的杀菌剂喷洒在感染的稻苗和周围的土壤上,白色的菌丝渐渐消失,但褐色斑点却没有明显好转。
“这种真菌很顽固,普通的杀菌剂只能暂时抑制它的生长,不能彻底清除。”老周的额头渗出了汗珠,“如果找不到针对性的抑制方法,用不了三天,整个农场的稻苗都会被感染。”
小林立刻将感染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基因测序和真菌培养,试图找到它的弱点。阿夏则和老人、阿明一起,召集开垦队的核心成员开会,讨论应对方案。
“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搞破坏?”阿凯的语气带着怀疑,“之前那个风衣人阿明虽然已经悔改,但‘夜影’里还有很多人不认同合作,说不定是他们偷偷在农场里投放了真菌孢子!”
阿明的脸色变得难看:“我已经在‘夜影’的营地里排查过了,没有发现任何人有异常举动。而且这种真菌在钢铁森林里从未出现过,不像是有人能人工培育出来的。”
老人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会不会是和我们之前清理的金属残骸有关?那些残骸在地下埋了很多年,可能滋生了特殊的微生物,在我们翻动土壤后,这些微生物暴露出来,感染了稻苗。”
阿夏觉得老人的猜测有道理。她立刻让小远检测农场边缘区域的土壤,重点分析金属残骸残留的成分。结果显示,那里的土壤中含有一种罕见的重金属元素——“铬-73”,这种元素在普通的金属残骸中很少见,只有在百年前的重工业工厂废墟中才可能存在,而农场的边缘区域,恰好就是当年一座重型机械厂的遗址。
“找到了!”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兴奋,“这种真菌是以‘铬-73’为营养来源的,它本身不会直接伤害稻苗,但它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毒素,导致稻苗叶片发黄、枯萎。只要我们能降低土壤中‘铬-73’的含量,或者找到能分解这种毒素的微生物,就能解决问题!”
“分解毒素的微生物……”阿夏突然想起了生态实验室里保存的百年前植物样本,“小林,你去实验室的基因库看看,有没有能分解重金属毒素的微生物菌种,尤其是和水稻共生的菌种,这样既能分解毒素,又不会伤害稻苗。”
小林立刻行动起来,在基因库中筛选菌种。老周则带着人,在农场边缘区域挖掘隔离沟,防止真菌通过土壤扩散到其他区域。阿凯和阿力则负责寻找“铬-73”的来源,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金属残骸埋在地下,需要清理。
傍晚的时候,小林终于有了好消息。她在基因库中找到了一种名为“根瘤菌-89”的微生物菌种,这种菌种能与水稻的根系共生,不仅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为稻苗提供养分,还能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毒素,尤其是对“铬-73”的分解效率高达92%。
“太好了!”阿夏立刻让老周准备菌种培养设备,“我们连夜培养‘根瘤菌-89’,明天一早就喷洒到农场的土壤中,争取尽快控制住真菌的蔓延。”
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实验室和农场两地同时开工。小林和小远在实验室里培养菌种,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菌种能快速繁殖;老周和阿明则在农场里改造灌溉系统,将菌种溶液与灌溉水混合,通过管道均匀地输送到每一株稻苗的根部;阿夏和阿凯则轮流值守,观察稻苗的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第二天清晨,当菌种溶液通过灌溉系统喷洒到土壤中后,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发黄的稻苗,在几个小时后,叶片就开始恢复绿色,褐色的斑点也渐渐变淡。到了中午,边缘区域的稻苗已经和其他区域的稻苗一样,充满了生机,再也看不到生病的迹象。
“成功了!”小远兴奋地大喊,手里的检测仪器显示,土壤中的毒素含量已经降低到了安全阈值以下,真菌也停止了生长,“‘根瘤菌-89’真的有效!”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连日来的疲惫和担忧一扫而空。阿夏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一片青青的稻苗,心里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次的危机不仅解决了稻苗的病害问题,也让“绿穹计划”和“夜影”的合作更加紧密——在共同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大家之间的信任越来越深,隔阂也越来越少。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阿明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