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规定他们能做什么,未明确允许的,一律禁止。
”
望着冯劫惊讶的神情,柴髙微微一笑。
他刚才阐述的正是现代行政法规的精髓,也是行政法与其他法律的根本区别。
“你刚才也看了刑法,大秦的刑法只规定了禁止事项,除此之外,百姓皆可尝试。
”
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冯劫的脑海中仿佛划过一道闪电,瞬间豁然开朗。
这是他从未思考过的角度。
以往的做法,无非是监察或弹劾官员是否失职、 ** 或滥用律法,但这些其实完全被刑法涵盖,造成了司法重叠。
这种重叠恰恰说明现行的行政基本法形同虚设,因为刑法已足以约束这些行为。
冯劫顿时有种拨云见日之感,隐约抓住了关键,但尚未形成完整思路。
他意识到,还需柴髙进一步点拨。
“冯大人,为了约束官员的权力,我们必须划清界限。
红线之外的行为,一律受刑法制裁。
”
这番话如同千钧重锤,狠狠击中冯劫的脑海。
他浑身一震,仿佛被冰水浇透,彻底领悟了行政基本法的真谛。
对官员而言,他们不仅要遵守百姓适用的刑法,日常政务还需遵循行政基本法。
这部法规明确规定了职责权限,越界即为违规。
这就是法律赋予官员的权力——职责范围内的可执行,超出范围的必受惩处。
监察机构的职责正在于此:只需监督官员是否越界,其余事务无需过问。
何为律法的至高境界?这便是答案。
所有人的权力皆有边界。
不过,似乎也有例外——那些没有官职的太子或皇亲国戚,又当如何?
冯劫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些人似乎都没有官职。
若有官职,便需依官制行事,一旦违规自有律法惩处。
至于那些无官无职的皇亲国戚,同样受律法约束,违法者皆依法处置。
如此看来,所谓“刑不上大夫”之说,根本不复存在。
可若是陛下……
冯劫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不敢再往下想。
若陛下当真违逆律法,以柴髙那家伙的性子,必定会逼着陛下认错。
至于如何惩处,恐怕还得仔细商议。
这法子,想必是神仙徒弟的手笔,与凡人所思截然不同。
别看此人在刑法上改动颇多,可到了吏治上,却与陛下立场一致。
除了刑罚轻重有别,行政基本法已彻底杜绝了权力分散的可能。
这与陛下的想法不谋而合。
最危险的并非底层百姓,而是手握兵权的官员。
陛下登基后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正是为了将权力收归 ** 。
大秦设立三公九卿,旨在将天下权柄尽握于陛下之手,然而这些官员往往权势过大。
如今有了这份约束官员的行政基本法,等于给这些官员套上了缰绳,堪称 ** 集权的完美体现。
这正是陛下一直构想的权力平衡之策。
有了此法,陛下恐怕真舍不得杀柴髙了——尽管他在刑法中削弱了部分皇权威严。
但别忘了,这些律法无一适用于陛下。
由此可见,此人并非不懂为官之道,而是深谙其中玄机。
有如此能臣辅佐,陛下还有何忧?
这位中丞大人,实乃不世之才。
若有人敢说柴髙不是神仙 ** ,冯劫第一个不答应。
若非神仙所授,区区凡人岂能想出这等手段?
李斯大人何等才学?精通权术,却未必能构思出如此精妙的权力平衡之策。
冯劫自问也算专精此道,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般完美的权力制约之法。
何为神仙 ** ?何为天纵奇才?老冯此刻只恨膝下无女,否则定要招柴髙为婿。
此等人才若不能笼络,实乃天大损失。
冯劫此刻已确信眼前之人绝非等闲之辈,这等精妙绝伦的主意岂是常人能想得出的?他暗自打定主意,今后定要追随此人左右,单凭这份才智就值得自己效忠。
柴髙浑然不知冯劫的心思,若他知晓,必然断然拒绝——开什么玩笑,他柴髙相貌堂堂,身份尊贵,岂能随意与人结盟?
**能跻身大秦朝堂的官员无一不是精明之辈,柴髙已将话说到如此透彻的地步,若还有人不知如何拟定行政基本法,那当真该卷铺盖走人了。
不仅冯劫麾下的官吏心领神会,就连蒙志手下的司法官员也听出了门道。
这些专司律法之人个个都是人精,如此精妙的制度甫一提出,便让监察官员们找到了用武之地——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严格的监督才能落实公正。
当然,空谈无凭,必须先将基本行政法条文白纸黑字写下来,否则难免给人留下话柄。
既然众人一致认可柴髙的方案,自然无人敢拖延推诿。
有冯劫这等法学泰斗坐镇,这部行政基本法定然能编纂得尽善尽美。
柴髙对此毫不担忧,他深信这群精英的能力——从蒙志身上就可见一斑。
但敬佩归敬佩,众人始终想不通:这个年纪与他们相仿的年轻人,为何总能想出这等高明之策?看来智慧确实与年龄无关。
此刻庭院中的官吏们望向柴髙的目 ** 杂难明:既钦佩其惊世才智,又惋惜其不懂官场圆滑。
他们多想拜这位仙家 ** 为师,不求学什么长生之术,哪怕只习得安邦定国的皮毛也好。
诸位盯着我作甚?莫非我脸上长出了花?柴髙被看得浑身不自在,挑眉问道。
柴髙放下手中的竹简,活动着发酸的胳膊。
连日来的伏案工作让他意识到,必须尽快将造纸之事提上日程。
否则每日外出都要专门备车运送这些沉重的竹简,实在令人吃不消。
既然纸张即将问世,活字印刷术自然也会随之出现。
这两项发明将带来怎样的变革无需赘言,至少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百姓温饱得以解决后,正是推出这些发明的最佳时机。
若再拖延,恐怕又要等到下一个朝代才能问世。
尤其想到历史上造纸术竟出自宦官之手,柴髙就觉得难以接受。
中丞大人,不知您是如何想到这个妙计的?冯劫适时发问,才让柴髙意识到自己方才的长篇大论又让同僚们相形见绌。
看着众人阴沉的脸色,他暗自揣测其中既有嫉妒,也不乏羞愧——这本是人之常情,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出类拔萃。
在他们看来,即便是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也需要经年累月才能将学说臻于完善。
想必中丞也是苦思良久,方能想出如此精妙的方案。
能提出这般创见者,当属大师之列。
此事倒也不难,前几日构思《大秦令》时随手所得。
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书写材料,便未记录下来。
柴髙这话说得轻巧,实则暗藏心虚。
虽然略通毛笔字,但比起这些自幼习字的同僚,他的字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这几 ** 一得空就用清水在地上练字,正是为此。
中丞是说,您仅用三日就解决了如此难题?众人闻言皆惊,这般完美的方案竟出自三日之功,实在令人望尘莫及。
对柴髙而言,这些在后世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大秦臣民来说却是划时代的创举。
若无他的点拨,任他们绞尽脑汁也难以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正是他们敬重柴髙的原因所在。
众人面面相觑,这位大人怎么突然客气起来了?难道他真觉得我们这群人能想出更高明的点子?要是真有这等本事,我们早就名扬天下了,何苦在此熬资历?
大人明鉴,您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实在精妙绝伦,下官等心服口服。
有人躬身回应,语气里满是叹服。
不服不行!这位大人就是有真本事。
有意见?尽管提!反正只是内部议事,有想法现在就说,别事后懊悔。
柴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众人看得暗自咋舌。
这位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竟能琢磨出如此精妙的制度。
其实道理很简单。
柴髙忽然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给猛虎戴上嚼子,任它再凶悍也伤不了人。
冯劫闻言浑身一震,顿时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是,权力就像人心中的猛虎,若无法度约束,就会肆意践踏他 ** 益?
妙!这个比喻太精辟了!
确实比孔圣人的苛政猛于虎更胜一筹。
孔圣只说政策如虎,大人却道人心似虎。
今日方知大人学识之渊博,随口一句就引发我等深思。
相比之下,孔门学说也不过如此。
柴髙突然有些恍惚。
自己这番话会不会引发蝴蝶效应?若是被奉为圭臬,岂不是能左右这个世界的思想走向?
他转念想起平行时空理论——或许这个世界本就是 ** 发展的分支,自己的言行根本不会影响原本的历史进程。
刹那间他顿悟了:所谓心中住着猛虎,说的不就是自己已经释放了内心的欲望之虎吗?只是暂时还未伤人罢了。
变法大业需要诸位同心协力。
为了大秦的千秋基业,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众人望着眼前端坐的年轻人,无人觉得他傲慢,反倒认为他确有实力如此从容。
唯有他能不靠权势,安然稳坐于此。
这些精通律法的大臣,早已被数千年的陈规所束缚,素来信奉文无第一之说。
但今日,他们心服口服,自愧不如——换作自己,绝无这般惊人的创造力。
既然诸位已无异议,便早些回去歇息吧。
对大秦而言,今日仅是变革之始。
待到大秦兴盛之日,便是我们名垂青史之时。
此言一出,众人胸中顿生豪情。
能在史册留下如圣人般的印记,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然而,当众人从中丞府鱼贯而出时,目光却不约而同投向蒙志与冯劫。
令人意外的是,这两位大人也在对视,眼中尽是无奈——毕竟,这可是与陛下相悖之事。
蒙大人、冯大人,请为我等指条明路!
方才还盛赞柴髙的众人,此刻皆面如土色。
原因不言自明:大秦律犹如悬顶之剑,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
青史留名的美梦已然清醒,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场风暴。
单是这免除徭役之策,便足以让他们身首异处。
这绝非杞人忧天——当年劝阻始皇帝修建阿房宫者,险些命丧刀下,这般先例不胜枚举。
如今柴髙之举,岂非如出一辙?
二位大人,明日朝会我等该如何应对?请救救我们!
现场顿时乱作一团。
莫说旁人,就连蒙志与冯劫也是冷汗涔涔。
他们万万没想到,聪慧如柴髙,竟会做出这等愚行。
纵有万般无奈,也不该与陛下正面相抗!冯劫百思不得其解:你柴髙不要性命,我们还想活着!
说来蹊跷,今日这般动静,早该传入陛下耳中。
若陛下当真不悦,为何至今无人出面阻拦?
令众人困惑的是,中丞府的事至今无人过问。
莫非陛下已默许此事?又或是龙颜震怒,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