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时,苏松将笔记本电脑搬到窗边,台灯的暖光透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一圈清晰的光晕。他打开文档,光标在空白页面闪烁,脑海里却不断回放着这些天与尤龙相关的画面 —— 尤龙在秘密花园里埋头整理《诗经》笔记的专注、面对家庭压力时红着眼眶却不肯放弃的倔强、收到补助政策消息时难掩的惊喜…… 这些片段像电影镜头般在眼前流转,让他更加坚定了要通过文字为尤龙发声的决心。
这份申请,苏松计划提交给学校德育处和市教育基金会。他希望能用朴实的文字,让更多人看到尤龙的困境与努力,为他争取更多支持。文档标题定为 “关于资助困境学生尤龙继续学业及传承传统文化的申请报告”,开篇便直入主题,一方面说明尤龙的家庭情况:“尤龙同学来自普通小农家庭,除去务农的收入外,仅依靠父亲打零工的韦伯收入,母亲又困于照料家庭,家中尚有一弟在读,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模拟考后,其父曾因经济负担提出让其辍学务工,以支持弟弟学业,尤龙同学陷入两难境地……”
写到这里,苏松停顿片刻,指尖悬在键盘上。他想了想,认为只是强调尤龙的困境不成了出去卖惨,或者他更担心这样会让尤龙感觉难过,所以他开始转而描述尤龙的应对与坚持,他要分享一个更加完整,更加有潜力,更加前程远大的尤龙:“面对家庭压力,尤龙并没有消极退缩,反而愈加坚韧,她利用课余时间在文化公司兼职整理传统文化资料,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学习;他主动加入学校诗社,深入学习《诗经》,整理的笔记详尽细致,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突出,还参与设计《蒹葭》主题漫画、协助制作汉服纹样,展现出极强的传统文化学习天赋与创造力……”
为了让报告更具说服力,苏松特意加入了具体案例。他详细描述了尤龙在诗社活动中的表现:“在近期诗社组织的《诗经》分享会上,尤龙同学结合汪曾祺《受戒》的情感表达,解读《关雎》中‘含蓄之美’,观点新颖且有深度,得到社员与指导老师的一致认可;在汉服游戏活动中,他主动协助贺花同学制作传统道具,将《诗经》诗句融入手工创作,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与责任感……”
这些细节并非凭空捏造,而是苏松在诗社活动中一一观察记录下来的。他翻出之前的活动笔记,将尤龙的发言要点、创作成果逐一整理到报告中,还附上了尤龙《诗经》笔记的扫描件、参与设计的漫画手稿照片作为佐证材料。在描述尤龙的学习成果时,他特意对比了尤龙模拟考前后的古诗文成绩:“模拟考前,尤龙同学古诗文阅读得分只有一半;但是经过复习与诗社活动的熏陶,近期小测中得分已经几乎不会失分,进步显着,可见其学习潜力与毅力。”
申请的核心部分,苏松着重阐述了资助尤龙除却眼前外的深远意义。他从个人成长与文化传承两个维度展开:“从个人层面而言,尤龙同学品学兼优、意志坚定,若能获得资助,继续完成学业,未来有望在传统文化领域发光发热;从文化传承层面而言,尤龙同学对《诗经》等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与独特见解,其参与的文化创作活动,为校园传统文化传播注入了新活力,资助其学业,亦是为传统文化传承储备年轻力量……”
他还结合当前教育政策与社会趋势,进一步强调支持的必要性:“当前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尤龙同学的学习与实践方向,与时代需求高度契合。为其提供资助,不仅能帮助一个困境学生实现求学梦想,更能激励更多青少年关注、热爱并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撰写过程中,苏松多次停下与诗社成员沟通,苏松“觉得好难,又加班的好晚”,对于这种正式的申请,苏松也是第一次接触,除了自己的努力外。白墨也帮他完善了申请中关于传统文化传承意义的表述,补充了尤龙在批注《诗经》时的独特视角;贺花提供了尤龙参与汉服纹样设计的具体细节,让相关描述更生动;宋子充则协助整理了补助政策的申请进度,确保报告中提及的支持措施真实可行。
初稿完成时,窗外已繁星点点。苏松通读全文,字里行间满是对尤龙的支持与期待,以及我的朋友好牛的得意。但他仍不满意,又改了三遍。第一遍优化语言表达,让行文更流畅、逻辑更清晰(其实就换了个正式的格式);第二遍补充数据与案例,增强报告的说服力(也就是加了点数字);第三遍则站在审核者的角度,思考报告中是否存在信息遗漏或表述模糊之处,确保每一个观点都有事实支撑。但是后面第一次做这些的他们成功了!
修改到凌晨,苏松终于完成终稿。他将报告打印出来,仔细装订,附上尤龙的学习成果扫描件、诗社活动照片、兼职证明等佐证材料,整理成一份厚重的文件。第二天一早,他先去了学校德育处,将报告递交给德育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认真翻阅报告,不时点头:“苏松同学,这份报告做得很用心,内容详实,案例具体,让我们看到了尤龙同学的努力与潜力。学校一直关注困境学生的成长,我们会尽快召开会议,讨论对尤龙同学的专项资助方案,同时会将报告推荐给市教育基金会,为他争取更多资源。”
得到李老师的肯定,苏松松了口气,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市教育基金会。负责资助项目的张主任接待了他,在看完报告后,对尤龙的情况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孩子很优秀,不仅学习努力,还能将传统文化与实践结合,很难得。我们基金会近期正好有一个‘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计划’,专门资助有相关天赋的困境学生,尤龙同学的情况很符合申报条件。你回去让尤龙准备一下补充材料,我们会尽快安排评审。”
从基金会出来,阳光正好,洒在街道两旁的柳树上,新抽的绿芽在风中轻轻摇曳。苏松拿出手机,给诗社成员们发了条消息:“报告已提交,学校和基金会都表示会重点关注尤龙的情况,后续需要我们配合准备补充材料。” 很快,群里便热闹起来,白墨说会帮忙整理尤龙的传统文化实践成果,贺花表示可以提供汉服设计的相关证明,宋子都则主动提出陪尤龙准备评审答辩。
苏松看着群里的消息,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份报告能得到认可,不仅是因为文字的力量,更因为尤龙自身的努力和诗社成员们的共同支持。他想起报告中写过的一句话:“每一个为梦想努力的人,都值得被看见、被支持。” 而尤龙,正是这样一个值得被支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