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的冷光灯刚切换成模拟自然光模式时,沈墨心正蹲在工作台前,手里攥着块巴掌大的青灰色石头 —— 是昨天老周从山坳里捡来的,表面长着薄薄一层青苔,指尖碰上去能摸到湿润的滑腻感,像极了外婆家后院那面老石墙。扫描底图上,“山石区” 就位于雾霭区下方,残片上只留下半截山石轮廓,青苔的痕迹淡得几乎看不见,却能从颜料层的厚度判断出,当年画师特意加重了山石缝隙的刻画,让画面有了 “扎根的稳”。
“山石不能画得太‘硬’,” 沈墨心把石头放在底图旁,指尖划过残片的山石轮廓,“外婆家的石墙,下雨天摸上去是凉的,太阳一晒又会变温,青苔里藏着草香,甚至能看到蚂蚁在缝隙里爬 —— 这种‘活着的稳’,能加进参数里吗?不像之前的莲瓣软、雾霭轻,是那种‘不管刮风下雨都在’的踏实感。”
江寻端着刚泡好的绿茶走过来,把杯子放在石头旁边 —— 杯壁上印着小小的山水画,是上次去博物馆文创店,沈墨心说喜欢,他悄悄买的。“‘活着的稳’可以拆成‘触觉稳’和‘情绪稳’,” 他调出山石残片的显微扫描图,指着缝隙处的颜料堆积痕迹,“‘触觉稳’用‘纹理深度参数’—— 山石表面的青苔纹理深度 0.02mm,缝隙处加深到 0.05mm,模拟你摸石头的滑腻感;‘情绪稳’加‘时间梯度参数’,让山石的色彩随模拟时间变化,早上偏青(凉感),中午偏暖(温感),像真的跟着太阳转,却始终保持轮廓的稳定。”
沈墨心凑近屏幕,看着他在 “情感参数映射表” 里新增的 “多感官联动模块”,突然想起小时候趴在外婆石墙上的场景:“对了,青苔里的草香!上次雾霭加了‘嗅觉联想色’,山石也可以 —— 在青苔的绿色里加 0.2% 的淡黄色,像阳光晒过的草味,不是很明显,却能让人觉得‘这青苔是活的’。” 江寻立刻在参数里添加 “气味关联色”,指尖敲键盘的速度比平时慢了些,眼神却始终落在她脸上:“你说的‘活’,不是单纯的动态,是让人想起某件事的‘记忆感’,对不对?”
调试到一半时,问题出现了:AI 生成的青苔总显得 “假”,像贴在山石表面的绿纸,没有自然生长的 “乱”。沈墨心盯着屏幕,突然抓起那块青灰色石头,对着光转动 —— 青苔在光下的颜色深浅不一,靠近缝隙的地方更绿,边缘则泛着浅黄,像被光 “啃” 过一块。“是光的问题!” 她指着石头上的青苔,“青苔的颜色不是均匀的,光照到的地方浅,照不到的地方深,而且会有细小的绒毛感 —— 我们加‘光影绒毛参数’吧,让青苔的纹理随光线角度变化,再添点 0.01mm 的细绒毛线条,像真的能摸到。”
江寻立刻在算法里加入 “光影绒毛模块”:“设定三个光线角度 —— 晨光(左上方 45°)、午光(正上方)、暮光(右下方 30°),每个角度对应的青苔颜色灰度差 5%,绒毛线条的密度随光线增强而降低(强光下绒毛不明显,弱光下更清晰)。” 他点击生成键时,特意让沈墨心握住鼠标:“你点确定,就像你把外婆石墙的记忆‘种’进画里。”
当带着 “光影绒毛” 的山石出现在屏幕上时,沈墨心的指尖忍不住在屏幕上轻轻划过 —— 青苔的绿色深浅交错,缝隙里的绒毛线条若隐若现,中午的模拟光下,山石表面泛着淡淡的温感,竟真的像外婆家晒过太阳的石墙。“它有‘温度’,” 她轻声说,声音有点发颤,“不是数据里的温度,是心里觉得暖的温度。” 江寻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锦盒,放在她面前 —— 里面装着枚银质的 “墨” 字暗纹章,是沈墨心上次说外婆传下来的,他偷偷拿去复刻了迷你版。
“我们的签名,藏在这里怎么样?” 他指着山石右侧的一道细缝,缝隙里的青苔最密,刚好能容下暗纹,“把你外婆的‘墨’字暗纹,和二进制密码(,我们第一次在博物馆相遇的日期)叠在一起 ——‘墨’字的笔画里,横画用平缓的 0 弧,竖画用稍陡的 1 弧,藏在青苔的绒毛纹理里,不放大根本看不见。”
沈墨心拿起迷你暗纹章,在纸上盖了个小印 ——“墨” 字的横平竖直里藏着温婉的弧度,像外婆绣的仙鹤线条。“我外婆说,‘墨’字是‘黑土’,代表‘扎根的稳’,” 她抬头看着江寻,眼里闪着光,“刚好和山石的‘稳’对应,也和我们一起做的事对应 —— 把根扎在古画里,把心意藏在细节里。” 江寻握着她的手,一起在参数里绘制 “双生印记”—— 他用代码勾勒二进制的 0 和 1,她用手绘板补全 “墨” 字的笔画,当两者在山石缝隙的青苔里融合时,屏幕上的山石突然多了种 “有人守护” 的温柔,不再只是冰冷的石头。
傍晚时,七叔通过加密通讯发来消息,附带了其他团队成员修复的古画局部 —— 大多工整却少了 “活气”。沈墨心把他们的 “山石 - 雾霭 - 莲瓣” 区域发过去,没过多久,七叔的消息回过来:“这山石像有故事,青苔里能看出‘人味’,不只是复刻,是‘续魂’了。” 江寻看着消息,伸手轻轻揉了揉沈墨心的头发 —— 她正盯着屏幕上的双生印记,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像在跟外婆的暗纹打招呼。
睡前,沈墨心把那块青灰色石头放在恒温柜旁,和绢帛残片、莲蓬放在一起 —— 这些带着回忆的小东西,成了他们修复古画的 “灵感钥匙”。江寻整理参数记录时,在 “山石双生印记” 那页,画了块小小的石头,旁边写着 “墨心的外婆石墙 + 江寻的二进制 = 我们的根”;沈墨心看到后,在石头上添了层青苔,青苔里藏着个迷你的 “墨” 字,像他们藏在画里的心意,低调却坚定。
通风系统的嗡鸣声里,屏幕上的山石还在模拟光下泛着温感,缝隙里的双生印记像两颗紧紧靠在一起的星,为这幅未完成的蓬莱仙境图,注入了属于他们的、有温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