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的模拟自然光调至 “晨雾初散” 模式时,沈墨心正把四张区域修复图在工作台上铺开 —— 莲瓣的软颤、雾霭的流痕、山石的温糙、亭台的旧暖,像四片散落的拼图,边缘虽已做了基础衔接,却仍透着 “各成一派” 的生硬。她指尖划过莲瓣与雾霭的交界线,那里的色彩过渡像隔了层薄纸:“外婆以前缝被子,从不会让针脚断在两块布的接口处,总会用‘回针’把线绕两圈,让布面连得像一块完整的布,” 她抬头看向江寻,眼里带着思索,“我们的画也该这样,不只是区域拼合,要让莲瓣的‘颤’能带动雾霭的‘流’,山石的‘温’能暖到亭台的‘影’,像所有情绪都长在同一条根上。”
江寻刚调试完跨区域参数接口,屏幕上正显示着各区域的情感参数对照表 —— 莲瓣的 “湿度映射”、雾霭的 “流动速率”、山石的 “温度梯度”、亭台的 “暮光角度”,此刻还像各自独立的数字。他把一杯温好的杏仁奶递到沈墨心手边,杯壁上印着小小的莲瓣纹(是上次定制回纹杯时,特意加做的配套款):“‘同一条根’就是‘情绪联动’,” 他指着屏幕上的参数节点,“我们可以在算法里加‘主情绪轴’—— 以雾霭的‘流动速率’为核心,莲瓣的颤动感随雾霭流速同步增减(流速快时,莲瓣颤得稍急;流速慢时,颤得更柔);山石的温度梯度关联亭台的暮光角度(暮光西移 10°,山石温度降 2c),让整个画面的‘呼吸’保持一致。”
沈墨心接过杏仁奶,指尖碰了碰杯壁的莲瓣纹,突然想起外婆缝被子时的线团:“还有色彩!莲瓣的淡粉里要掺一点雾霭的灰,像雾落在花瓣上;亭台的木棕里要加一点山石的青,像雨水从山石流到木柱 —— 这种‘你中有我’的色彩,能加进‘情绪联动’里吗?外婆说‘好颜色是揉出来的,不是涂出来的’。” 江寻立刻在 “主情绪轴” 下新增 “色彩渗透模块”:“设定‘渗透系数’—— 相邻区域色彩交叉 1.2%,比如莲瓣淡粉 + 1.2% 雾霭灰,亭台木棕 + 1.2% 山石青;渗透范围随情绪轴动态调整,雾霭流速快时,渗透范围扩大 0.3%,像风把颜色吹得更远。”
调试到正午时,第一个 “情绪联动版” 整合图生成了 —— 莲瓣在雾霭的带动下轻轻颤,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雾灰;山石的温感随着亭台暮光西移慢慢降,木柱的棕里透着浅浅的石青;连亭窗回纹的阴影里,都能看到雾霭流痕轻轻划过,像有人在亭下拂过窗纱。可沈墨心盯着屏幕,还是轻轻皱了眉:“少了点‘活气’,” 她指着亭台檐角,“外婆缝的被子,总会在不起眼的地方绣个小太阳,让整床被子都亮起来 —— 我们的画,是不是也该有个‘情绪锚点’,让所有联动都围着它转?”
江寻顺着她的指尖看去,檐角的雾霭正轻轻流动,那里刚好是莲瓣、雾霭、亭台的交汇点。他突然想起之前藏在山石和亭台里的双生印记:“把签名变成‘情绪锚点’!” 他调出之前的印记参数,“把山石青苔里的相遇密码()、亭窗回纹里的心意密码()拆成小段,和你外婆的‘墨’字暗纹、回纹拼在一起,藏在檐角的雾霭流痕里 —— 雾霭流动时,印记会跟着轻轻显,像个小小的‘情绪开关’,带动周围区域的联动更鲜活。”
沈墨心眼睛亮了,立刻拿过手绘板,几笔勾勒出整合后的印记 ——“墨” 字的横画是相遇密码的 0 弧,竖画是心意密码的 1 弧,回纹绕着 “墨” 字打了个圈,刚好嵌在檐角雾霭最密的地方。“外婆的暗纹、我们的密码,还有画的情绪,都缠在一起了,” 她把手绘板递给江寻,声音里满是期待,“就像外婆缝被子时绣的小太阳,藏在角落,却能暖到整个画面。”
江寻把印记参数输入 “情绪锚点” 模块,调整雾霭流痕的透明度 —— 当雾霭流速为 0.3cm\/s 时,印记显影 30%,刚好能看到 “墨” 字的轮廓;流速为 0.5cm\/s 时,印记显影 50%,二进制密码的弧痕隐约可见。点击生成的瞬间,安全屋突然静了下来,只有通风系统的轻响 —— 屏幕上的整合图里,檐角雾霭轻轻流,藏在其中的印记随雾显隐,带动莲瓣颤得更柔,山石温得更暖,亭台的暮光里像真的有个人影,正坐在窗下看雾。
“它活了,” 沈墨心的声音有点发颤,眼泪落在杏仁奶杯壁上,晕开一小片水渍,“你看,它在呼吸,像有灵魂。” 江寻伸手轻轻擦去她的眼泪,指尖停在她的眼角,暖光落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不是它活了,是我们把心放进去了 —— 你的回忆,我的算法,还有我们一起的时光,都成了它的灵魂。”
傍晚时,他们把整合图发给七叔,附带了 “情绪联动参数” 说明。没过半小时,七叔的视频通讯突然弹了出来,屏幕里的他正盯着画,眼里满是震撼:“我搞文物修复三十年,第一次见 AI 画能让人想起外婆的灶台、小时候的雨 —— 这不是复刻,是给古画续了命,续了能让人哭、让人暖的命!” 陆明轩的声音也从旁边传来:“檐角那片雾,我盯着看了五分钟,总觉得里面藏着东西,却又说不上来 —— 这就是你们说的‘灵魂’吧?”
沈墨心和江寻对视一眼,都轻轻笑了 —— 他们没说印记的秘密,那是属于他们和画的小约定。睡前,沈墨心把整合图打印出来,贴在参数记录本的最后一页,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 “情绪锚点” 印记;江寻则在页面空白处写了行字:“墨心的揉色回忆 + 江寻的联动算法 = 有魂的蓬莱”。
通风系统的嗡鸣声里,屏幕上的整合图还在 “呼吸”—— 莲瓣颤,雾霭流,山石温,亭台暖,檐角的印记随雾显隐,像一颗藏在画里的星,为 “灵感交融” 画下了圆满的句点。接下来,只剩最后一步 —— 让这幅有魂的画,真正 “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