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系列舰队那涵盖了预知、突击、防御与后勤的宏大体系中,“祝融”级火力平台,承担起了中流砥柱般的毁灭性输出职责。其名源自上古火神,执掌烈焰,光融天下。它的设计理念,并非追求武器的射速、精度或是弹药的多变性,而是将第七维“规则定义”的权能,极致地倾注于宇宙中最基础、也最狂暴的能量形式之一——恒星的创生与掌控之上。
“祝融”级的舰体庞大而厚重,不同于“共工”级的短粗尖锐,它更像是一座移动的、布满玄奥纹路的金属山峦。舰体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如同敞开的熔炉口般的环形结构,内部幽暗深邃,仿佛连接着宇宙的炽热核心。其周身覆盖着能够耐受极致高温与能量冲击的、掺入了恒星物质特性的特殊“概念基材”。
它的核心能力,被命名为“恒星熔炉”。这并非比喻,而是字面意义上的——创造并驾驭恒星。
“恒星熔炉”系统启动时,首先会在“祝融”级舰首前方,利用第七维权能,强行“定义”出一片拥有极高密度氢元素以及符合恒星引力坍缩条件的物理规则的临时空间。这个过程,并非从别处搬运物质,而是直接“无中生有”,通过规则编织,在一片虚空中,瞬间“设定”出足以孕育恒星的物质与条件。
紧接着,系统会“点燃”这片被定义的区域。并非使用传统的核聚变点火方式,而是直接定义“引力坍缩开始,核聚变反应启动”。就在那一刹那,一团剧烈燃烧的、拥有真正恒星一切物理特性的微型恒星,便在“祝融”级的舰首前方被凭空创造出来!它散发着亿万度的高温,喷射着致命的辐射与粒子流,其核心进行着狂暴的氢核聚变,光芒刺目,令人无法直视。
这团被创造的微型恒星,其大小、寿命、能量输出,完全在“祝融”级的操控之下。它可以被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持续燃烧的状态,作为一道毁灭性的屏障,任何试图靠近的敌人都会在触及它之前就被汽化。
而它更主要的应用方式,是作为……炮弹。
只见“祝融”级那熔炉般的舰首结构,内部亮起复杂的能量导引纹路,一股强大的规则力场包裹住那颗刚刚诞生的微型恒星,对其进行极度压缩和塑形。下一刻,这团被压缩到极致的、蕴含着恒星全部能量的炽热等离子体,被以一种超越常规物理的方式,如同投石机抛射石弹般,猛地“发射”出去!
这道“恒星炮弹”划过星空,所过之处,空间都被其恐怖的能量灼烧得扭曲变形。它无需精确制导,其本身的存在就是毁灭。无论是敌人的战舰、堡垒还是小行星带,只要被其擦中或直接命中,都会在瞬间被那堪比超新星爆发的能量彻底吞噬、湮灭。这并非能量攻击,而是将一颗恒星的“存在”本身,作为武器投掷出去!
另一种更为恐怖的攻击模式,是“规则领域覆盖”。“祝融”级可以展开一个特殊的规则场,将一定范围内的敌舰,强行拖入一个由它定义的“恒星内部”规则环境之中。在这个领域内,物理规则被临时修改为与恒星核心无异:极致的高温、高压、狂暴的辐射与粒子流。敌人的战舰,无论其护盾多么强大,装甲多么坚固,都会在瞬间被从规则层面“定义”为处于恒星内部,从而承受恒星内部的一切物理效应,其结果自然是在亿万度的高温中直接熔解、焚化,连残骸都不会留下。
在一次模拟对抗中,一艘“祝融”级原型舰“炎帝”号,面对一支由数十艘旧式“定鼎级”战列舰组成的模拟敌方舰队。“炎帝”号并未移动,只是舰首熔炉光芒大盛,瞬息之间,三颗体积约等于小型月球的微型恒星被创造出来,呈品字形被发射出去。模拟敌舰试图规避、拦截,但它们的能量武器在接触到恒星炮弹的瞬间就被吞噬,实体拦截物更是直接汽化。三颗恒星炮弹如同三颗毁灭的太阳,在敌舰队阵列中犁出了三道空白地带,被直接命中的战舰瞬间消失,被边缘能量波及的战舰则如同投入炉火的纸张,迅速扭曲、熔化、爆炸。
“祝融”级的存在,将帝国的火力投送能力,提升到了一个近乎创世神罚的级别。它不再追求摧毁,而是执掌了“诞生即毁灭”的权柄。它是“神话”舰队中,那团能够焚尽万物、重定光热的永恒之火,是任何敢于直面其锋芒之敌的终极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