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正月初五,也就是大明崇祯十八年正月初五,李默收到方正化和蒋英的联名奏章。
他们在奏章中表明,浙江百姓及卫所官兵对忠勇军表示欢迎,并支持裁撤浙江卫所。
对反对裁撤卫所的官员、将领等,忠勇军予以严厉打击!目前浙江境内已经稳定。
蒋英对浙江卫所的改编也已经完成,改编新军两万人,要求工部尽快提供补给及装备。
正月初六,李默召开崇祯十八年的内阁扩大会议。
崇祯将此次会议安排在华盖殿内。
李默主持会议,他命人将今日议题分发给参会人员,崇祯手中也拿了一份。
李默开始今日的第一个议题,改年号:
“崇祯十八年,是破旧立新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大明重新焕发生机的第一年,我决定取消沿用已久的年号制度,改用新纪年方式。”
这是李默推动明朝全面改革的标志性举措,向朝野上下表明改革的决心,为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改革营造氛围,显示出与旧制度决裂,开启新时代的姿态。
李默首先向崇祯恭敬行礼:“陛下,臣近日对我朝诸事反复思量,有一想法,望陛下容臣冒昧陈之。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局势严峻,实需革新求变,方能稳固江山,延续国祚。”
崇祯微微皱眉,抬眼问道:“哦?你且说来,如何革新求变?”
李默赶忙解释:“陛下,年号频繁更替,于民间而言,易生混淆。每遇新帝登基或重大事件更改年号,百姓在记录时日、商贸往来、契约文书等诸多事宜上,皆需重新适应,徒增麻烦。
且不同年号并行,于史书编纂、典籍整理亦造成诸多困扰,后人研读历史,常为年号更迭所累,难以清晰梳理历史脉络。”
崇祯微微点头,似有所动。
李默趁热打铁:“再者,陛下,我大明历经数百年,如今内有流寇肆虐,外有强敌环伺,实需凝聚人心,强化百姓对国家之认同感。
以臣之见,可统一采用以大明立国之年为起始,延续纪年。
如此一来,百姓无论身处何代,皆能清晰认知自身为大明长久历史之一部分,心系国家,共御外敌。
此纪年方式简洁明了,便于万民记忆与使用,可提升行政效率,促进商贸流通,亦有助于文化之传承与发展。”
在李默阐述完改年号的提议后,朝堂众人反应不一。
季礼微微眯起眼睛,手不自觉地捋着胡须。
改年号一事虽看似只是纪年方式的变动,从经济角度考量,新纪年方式若能简化交易记录中的时间标识,对于商业往来频繁的大明而言,或许能提高不少效率。
再者,新纪年有利于全国账目在时间维度上的统一管理,方便统计历年财政收支。
他率先表态:“首辅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如今我朝商业兴盛,繁杂的年号更替确实给商贸契约等带来诸多不便。若能统一纪年,对于户部管理财政、统计税赋等事务,都将大有裨益,下官附议。”
礼部刚刚经历崇祯和李默的整顿,两位侍郎的态度显得尤为谨慎。
作为掌管礼仪、文化之事的官员,他们对传统礼制极为看重。年号不仅是时间标记,更是皇家威严与正统的象征,更改年号恐怕会动摇国本,扰乱人心。
两人对视一眼,左侍郎朱继祚拱手说道:“首辅,年号乃祖宗成法,历经数百年传承,与我朝礼仪文化紧密相连。
贸然更改,恐天下人以为我朝弃祖宗规矩于不顾,引发民间猜疑,还望首辅和陛下三思。”
吏部尚书程注面色沉稳,心中权衡利弊。
从官员管理和考核角度,新纪年方式或许能让官员履历更为清晰,便于梳理官员在不同阶段的任职情况。
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忧此举会引发朝中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不利于朝堂稳定。
思索片刻后,他缓缓说道:“首辅大人的提议,有其便利之处。只是此事重大,关乎朝野上下,还需充分权衡各方利弊,不可操之过急。”
刑部尚书郑三俊眉头紧皱,表情严肃。
在他看来,年号更改虽对律法执行本身影响不大,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民心。
若是更改年号引发社会动荡,那刑部维护治安的压力将大增。
他抱拳道:“首辅,更改年号一事,关乎社稷安稳。如今内忧外患之际,稳定民心为首要之事。贸然更改,恐生事端,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张煌言作为军部代表参会,在他心中,凝聚人心、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前线作战至关重要。
新的纪年方式若能如李默所言,增强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进而调动更多人力物力支持军事行动,那自然是好事。
他向崇祯和李默行礼,然后大声说道:“陛下,大都督,如今我大明边患不断,正需凝聚全国之力抵御外敌。
若新纪年方式能增强百姓对国家的归属感,使上下一心,那对于军部调兵遣将、筹备军需等事务,都将是极大助力,我赞同此提议。”
工部尚书薄钰一脸犹豫,工部主要负责工程建设、水利交通等事务,纪年方式的改变对工部日常工作影响相对较小。
但他也明白,这是一项重大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迟疑着说:“首辅,此事于工部而言,影响暂不明显。只是如此重大变革,还需多番考量,确保万无一失,以免影响朝廷各项事务的推进。”
左都御史:他神色冷峻,作为监察百官之职,对朝堂动向极为敏感。
改年号之事若处理不当,必然引发朝堂纷争,这对于他维持朝堂秩序极为不利。
他严肃说道:“首辅,更改年号,非同小可。需谨防有人借此兴风作浪,扰乱朝堂。在推行之前,必须有完备的应对之策,确保朝局稳定。”
国子监祭酒:他神情忧虑,作为教育领域的最高官员,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年号在文化传承中有着特殊意义,突然更改可能会让学子们对历史传承产生困惑。
他说道:“首辅大人,年号承载着我朝历史文化,更改年号,恐对学子们研习历史、传承文化造成混乱。教育乃国之根本,此事还需谨慎。”
作为内阁次辅得史可法,面色凝重,沉吟片刻后缓缓起身。他向崇祯帝恭敬行礼,而后目光平和地看向李默。
“首辅大人,您心系大明,欲革新求变,这份赤诚之心,史某深感钦佩。”史可法微微一顿,接着说道,“当今大明,内忧外患交迫,革新之举确有必要,方能挽救国势于危难。”
“然更改年号,关乎国体、民心与祖宗成法,不可不慎重对待。”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看向李默,那意思便是:你解释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