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训练场的灯光却亮得刺眼,像一座孤岛悬浮在城市的喧嚣之外。钢丝在头顶绷直,冷光流淌,仿佛一道悬而未决的命运线。
程疏言刚做完最后一组肩颈拉伸,汗水顺着下颌滑落,在地面砸出一个微不可察的印子。训练服后背早已湿透,紧贴着脊梁,勾勒出肌肉线条的起伏。他缓缓起身,呼吸仍有些沉,但眼神清明,像是刚从一场风暴中泅渡而出。
“哥!”小安抱着手机冲进来,脚步带风,声音压不住激动,“热搜第一了!#程疏言回应替身质疑#,央视新闻官微都转了那条澄清稿,说‘演员用实力打破谣言’!”
程疏言抬手抹了把汗,没说话,只是望着远处那根钢丝。他知道,热搜能上,不代表风停了。水军还在刷“摆拍洗白”“AI修复痕迹明显”,控评模板整齐划一,连语气都像复制粘贴出来的。部分媒体只盯着黑料蹭热度,对澄清内容视而不见,信息偏差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沉默不是退让,而是等一个最准的时机。
他掏出手机,拨通周默的号码。
“喂?”电话那头传来轻敲键盘的声音,背景是城市深夜办公室特有的低鸣。
“别等了。”程疏言声音平稳,像一块沉入水底的石头,“把上周我膝盖磕地那次的完整视频剪出来,附上动作力学分析图,再加一张受伤护腕的实拍。”
电话那头顿了两秒,随即一声笑:“终于肯主动出手了?”
“不是出手。”他目光落在训练垫上那一道浅浅的擦痕,那是无数次翻滚留下的印记,“是让真相落地。”
周默轻啧一声,语气变了:“行,交给我。”
挂了电话,小安站在旁边,欲言又止:“哥,真要放那个视频?那天你摔得……挺重的。”
“重不重要,不是我说了算。”程疏言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膝盖,那里裹着黑色护膝,边缘已经磨损起毛,“观众要看表演,我就给看点真的。”
——
凌晨三点十七分,@程疏言工作室 发布一条微博。
没有煽情文案,没有哭惨卖苦,只有三段无剪辑、无加速、无跳帧的原始视频,和一句话配文:
**“没什么捷径,只有摔出来的底气。”**
第一段视频,一镜到底。
镜头从他站定开始:深呼吸三次,肩膀下沉,目光锁定空中轨迹。起跳瞬间,腰腹核心猛然收紧,身体在空中完成标准翻转,落地时双脚并拢,膝盖微屈缓冲——整套动作流畅到近乎机械精准。弹幕瞬间炸开:
【这平衡感是人练出来的?】
【慢放看他起跳前脚踝发力,细节拉满】
【谁家替身这么敬业还自带肌肉记忆?】
第二段,慢放回放。
画面定格在他膝盖重重砸向地面的刹那。骨节与水泥地碰撞的闷响透过耳机都能听清,尘土飞扬中,他整个人踉跄了一下,右手本能撑地卸力。可不到五秒,他就自己站了起来,拍掉裤腿上的灰,默默走回队列末尾,继续等待下一轮训练。
镜头一路跟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训练区深处。
评论区安静了一瞬,随即被刷屏:
【我看到他右手抖了一下……那是疼的吧】
【别人摔一下就喊受伤,他摔完直接归队?】
【这才是真正的狠人,痛都不配被提起】
第三段,专业加持。
一张由影视动作实验室出具的发力点分析图缓缓展开:红色标注的是行业标准动作模型,蓝色是他实际完成的数据曲线。肩、肘、髋、膝四大关节的受力角度几乎完美重合,核心肌群激活度高达92%,远超普通武行平均水平。
三位知名影视科普博主当晚联动转发,发起“动作真实性挑战”:邀请网友任意截图视频帧,交由第三方动捕系统验证姿态合理性。
结果出炉——全数通过。
“所有动作符合人体工学极限,不存在替身合成或cG代打可能。”其中一位博主写道,“这不是演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舆论风向,一夜逆转。
曾经刷屏的“替身论”模板因大量举报被平台判定为异常行为,相关话题阅读量暴跌七成,多个水军账号遭限流封禁。新词条 #程疏言用实力说话# #这才是顶级自律# 霸榜热搜前十,路人评价清一色刷屏:
【别人靠人设吸粉,他靠拼命立足】
【建议某些偶像剧男主来这儿进修三个月】
【看完这视频,我觉得我连热身都没资格做】
小安坐在角落刷着数据,眼睛发亮,忍不住抬头看向程疏言:“哥,这次没人能再黑得动你了。”
程疏言正坐在长椅上做肩颈放松,指尖轻轻摩挲着护腕上的磨损痕迹。那是一道旧伤,韧带撕裂后缝了七针,如今只剩一条淡疤,藏在黑色织物之下。
他没接话,只淡淡笑了笑:“他们不是黑我,是在否定一种可能性——有人愿意为一件事拼到极致的可能性。”
“可现在他们信了。”
“信不信不重要。”他抬头,望向那根静静悬垂的钢丝,“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是谁。”
——
与此同时,周默靠在办公室真皮沙发上,手机屏幕映着他半明半暗的脸。他刚结束一轮媒体协调,顺手点了杯冰美式提神。
助理小心翼翼问:“老师,要不要趁热打铁推一波‘逆境反击’的人物专题?或者安排几个情感向采访,聊聊背后故事?”
周默摇头,抿了口咖啡,忽然笑了:“不用。”
“为什么?现在热度正高啊。”
“因为他不需要。”他望着墙上那幅字——“真相是最高级的炒作”,低声说,“这一仗,打得体面,也打得漂亮。”
——
训练场依旧灯火通明。
程疏言换下护具,一件件收进背包。肩带磨破的沙袋、变形的护膝、记录每日训练强度的小本子……全都整整齐齐码好。他起身活动了下肩膀,听见筋骨发出轻微的咔响。
小安走过来,轻声问:“明天还加练吗?”
“当然。”他看着那根钢丝,眼神平静却坚定,“今天的风太大,明天得飞得更高。”
远处,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而这里,只有一盏灯始终亮着。
没有人知道下一跳会不会更稳,但所有人都看得见——
这个人,从未停下。
哪怕全世界都在说“假的”,他也只回一句:
“你看清楚了再说。”
风吹过空荡的训练场,卷起一片落叶,轻轻落在那句微博配文的投影旁:
**“没什么捷径,只有摔出来的底气。”**
屏幕熄灭前的最后一帧,是他跃起的身影,逆着光,像一枚不肯坠落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