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考数学,这是凌辰最擅长的科目,也是苏沐雪曾一度犯怵的领域。走进考场前,苏沐雪深吸一口气,摸了摸口袋里凌辰送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易错题型和解题技巧,像是握着一颗定心丸。凌辰在她身边轻声说:“按我们平时练的来,你没问题。”
试卷分发下来,凌辰快速浏览一遍,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选择题和填空题大多是基础题型,压轴题虽然复杂,但他一眼就看出了突破口——正是考前和苏沐雪反复琢磨过的“极值点偏移”模型。他拿起钢笔,笔尖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思路清晰得如同早已铺好的地图。
另一边的苏沐雪也进入了状态。她先从熟悉的题型入手,笔尖在答题卡上流畅移动。遇到一道解析几何题时,她稍作停顿,脑海中浮现出凌辰教她的“辅助线添加法”,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思路。她抬头看了一眼窗外,阳光正好,心中的紧张彻底消散,只剩下答题的专注。
考场上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凌辰做完最后一道大题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四十分钟。他没有松懈,而是从头开始检查,从选择题的计算过程到大题的步骤书写,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当他发现一道填空题的单位换算有误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因为粗心失分。
苏沐雪也在考试结束前半小时完成了答题。她学着凌辰的样子,逐题检查,重点核对了计算过程和公式应用。当看到自己写的解题步骤条理清晰、答案准确时,她悄悄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数学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涌出考场,有人兴奋地讨论题目,有人懊恼地捶胸顿足。凌辰和苏沐雪在约定的老地方碰面,苏沐雪第一时间说:“最后那道大题,我用了你教我的方法,居然做出来了!”凌辰笑着说:“我就知道你可以,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厉害。”
下午考英语,对苏沐雪而言是强项。拿到试卷后,她先快速浏览了一遍阅读理解,文章主题都是平时练习过的科普和故事类,难度适中。听力部分,她集中注意力,捕捉每一个关键信息,答题时几乎没有犹豫。
凌辰的英语基础也很扎实,凭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单词和语法早已烂熟于心。完形填空里的上下文逻辑关系对他来说一目了然,书面表达题他则借鉴了苏沐雪教他的“三段式”结构,结合积累的高级词汇,快速完成了写作。
最后一天考理综和文综,凌辰沉着应对理综的复杂题型。物理的电磁学综合题,他通过画受力分析图和电路图,很快理清了物理过程;化学的有机推断题,他根据官能团的性质,一步步推导出物质结构;生物的遗传题,他运用棋盘法,准确计算出概率。整个答题过程如同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卡顿。
苏沐雪的文综考试也十分顺利。历史大题她按照时间线梳理事件脉络,结合背景和影响进行分析;政治题她紧扣知识点,条理清晰地组织答案;地理的图表分析题,她仔细观察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精准作答。她握着笔的手稳定有力,每一个答案都凝聚着平时的积累。
当最后一场考试的铃声响起时,凌辰放下钢笔,看着答得满满当当的试卷,心中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平静。他检查了一遍答题卡,确认无误后,起身交卷。走出考场,阳光刺眼,他却觉得格外温暖。
苏沐雪也跟着走了出来,她看到凌辰,快步跑过去,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终于结束了!”凌辰伸出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啊,结束了。我们的努力,都在这一张张试卷里了。”
考场外,家长们早已翘首以盼。凌辰的父母看到他,连忙迎上来:“考得怎么样?”凌辰笑着说:“挺好的,发挥正常。”苏沐雪的父母也走了过来,邀请凌辰一家一起吃饭庆祝。两家人其乐融融,空气中满是卸下重担的轻松与喜悦。
饭桌上,苏沐雪的妈妈笑着说:“等成绩出来,要是你们真能考上北大和清华,我们两家一起去北京旅游,好好庆祝一下!”凌辰和苏沐雪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期待。他们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一起奋斗的时光,都将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晚上回到家,凌辰拿出聚灵佩,运转灵气修炼。经过高考的脑力消耗,他本有些疲惫,但灵气涌入体内后,疲惫感瞬间消散。他看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想着雷音庙的秘密和即将到来的成绩,嘴角露出了笑容——属于他的精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