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石台边缘滴落,砸在泥地上溅起细小的土花。我站在校场高处,看着底下列队的众人,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
“我们赢了,但不是靠运气。”
队伍安静下来。有人低头看了看自己包扎好的手臂,有人摸了摸脸上的擦伤。胜利是事实,可没人笑得出来。
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仗打完了,敌人退了,该休息了。可现在不是松懈的时候。
“第一波进攻时,左翼信号晚了三息。”我盯着那两名负责传令的弟子,“滚木迟发,缺口差一点就被撕开。如果不是右侧及时补位,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可能已经被踩进泥里。”
两人脸色发白,低下头。
“我不是要责罚谁。”我放慢语速,“我是要说清楚——每一次失误,都可能让所有人陪葬。我们没有第二次机会。”
校场上再无人动弹。湿冷的空气里,只有风吹过残旗的声音。
我抬手指向谷口:“缴获的兵器堆在那里,不是为了炫耀。是让他们下次来的时候,看得见自己的失败,也看得见我们的准备。”
说完,我没有停顿,直接转入下一步。
“今天所有人必须完成三件事:修复护阵节点、清点库存物资、上报个人战斗记录。明天清晨,我要看到每一份报告。”
命令下达后,人群开始有序散去。有人走向破损的防线,有人回营取工具。虽然疲惫,但动作没有拖沓。
我转身走下石台,脚踩在湿滑的石板上,稳稳地进了主帐。
帐内灯还亮着。沙盘摆在中央,上面标记的敌我位置还没撤掉。我坐到案前,拿起笔,开始翻看刚刚送来的伤亡清单。
轻伤三十七人,无阵亡。这是好消息。
但真正的问题不在数字,在配合。
正想着,七宝玲珑塔忽然在袖中震了一下。
系统提示浮现:【请回答——面对多族联合威胁,如何在不增加资源总量的前提下,使整体战力提升三成?】
我闭上眼,脑海中快速推演。
资源有限,人数不变,想要提战力,只能从效率入手。
过去我们是统一训练,统一布防。可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反应快,适合机动袭扰;有的人耐力强,更适合守阵压线;还有的感知敏锐,天生就是预警的好手。
如果继续用一样的方式培养所有人,等于浪费潜力。
我想通了。
“答案是:依据个体特质重构职能分工,施行差异化培养,激发潜能。”
话音刚落,塔身微亮,一道光卷落入手中。
《洪荒兵员潜能激活图谱》。
我立刻翻开。第一页就显示一名弟子的信息:灵根属性、经脉通达度、战斗反应时间、最适合的修炼方向。后面还附带一套定制功法建议。
这不是普通的评估,是精准匹配。
我马上叫来三名典型成员。
第一个是陈岩,身材高大,力气惊人,但在昨日追击中跑不出几步就喘粗气,跟不上节奏。
图谱显示:肉身强度远超同阶,神识迟钝,不适合快速决策类任务。推荐方向——重甲阵列核心,承担正面压制。
第二个是林舟,身形瘦小,但穿梭灵活,曾在敌后断桥伏击中连掷五枚爆符全中目标。
图谱分析:身法天赋极高,攻击力一般,建议专修游斗型身法与远程干扰术法。
第三个是苏明,昨夜雨中最先察觉上游山体异动的人。
图谱写明:灵觉感知评级为“优”,反应速度中等,最适合担任前线哨探或预警指挥。
我把三人叫到一起,当场宣布调整职责。
“陈岩,从今天起你带队训练重装组,不再参与突袭。”
“林舟,你归入轻行队,主修闪击战术。”
“苏明,你负责组建侦察小组,每日三次巡查四周山势与灵气波动。”
三人听完,互相看了看,都没说话。
我知道他们在怀疑。
于是当场下令进行一次小规模对抗演练:由原编制小队对阵按图谱重组的新编组。
结果出乎意料。
新编组虽然人数少两人,但配合更紧密,分工明确。重甲组顶住正面压力,轻行队绕后干扰,哨探提前发现埋伏点并预警,整场演练以六成消耗拿下胜利。
围观的弟子们沉默了。
有人低声说:“原来不是练得多就好,是要练对地方。”
我站在旁边没说话,等所有人消化完这个结果才开口。
“从明天开始,实行双轨制训练。日常按专项分组特训,每周一次合演推演。我会亲自考核。”
“你们过去的经验依然重要,但现在,我们要把经验变成标准,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作用。”
帐外天色渐暗,训练场上的灯火一盏盏亮起。
有老资格的弟子找到我,皱着眉问:“这样分得太细了吧?万一打仗时人不够,怎么办?”
我说:“正因为人不够,才更要精准使用。一个合适的人顶三个不合适的人。你不信,可以再看三天。”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但我看到他临走前回头看了眼图谱副本,眼神变了。
当晚我没睡。
一边对照图谱整理所有成员档案,一边规划接下来的训练周期。七宝玲珑塔静静放在案边,裂痕依旧,可每当注入灵力,它反馈的节奏比以前更稳。
系统没再出题,也没给新奖励。但它刚才那一道题,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
不只是让我想到怎么用人,也让我看清了自己的路。
以前我总想着怎么打胜仗,现在我知道,更重要的是怎么让这支队伍变得不可替代。
哪怕资源不多,哪怕对手更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在正确的位置上,就能打出超出预期的结果。
窗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弟子送来最后一份战斗记录。
“叶尘,都齐了。”
我点头,接过册子,随手翻开一页。
是一名新加入的少年,三个月前还不会凝气,昨天却在崖顶连射十箭压制敌军先锋。
图谱显示他有极佳的眼力与稳定心性,建议走专精射手路线。
我提笔在他名字旁写下“重点培养”四个字。
然后合上册子,抬头看向帐外。
训练场上还有人在练剑,影子映在火光里来回跳动。新的口令声此起彼伏,不再是统一喊杀,而是根据不同小组发出不同的节奏指令。
我知道,这支队伍正在变。
不再是被打到哪算哪的临时武装,而是一支能持续成长的力量。
我伸手握住七宝玲珑塔,塔身温热,像是回应我的想法。
这时,门外又有人匆匆进来。
“叶尘,黑水峒那边……有消息了。”
我抬起头。
“他们派了个信使,说想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