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仔细感知后,我发现这股查克拉与从黑绝那里得到的查克拉极其相似。
回想起千手柱间作为阿修罗查克拉转世的身份,我恍然大悟,这股查克拉必定来自六道仙人!
然而,只要不将千手柱间逼至魂飞魄散的境地,这股查克拉应该不会产生任何反应。
于是,我决定暂且将其保留下来。
接下来,轮到宇智波族人们负责收尾工作了。
凡是胆敢与千手扉间一同反叛的人,都将被一个个灭族。
尽管我们已经撤去了禁锢结界,但逆通灵结界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他们无处可逃。
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展开,只要是成年的忍者,无论男女,都难逃一死。
然而,对于那些年幼无知的孩童,我下达了一道命令:
将他们全部送往孤儿院,并给予与收容的孤儿相同的待遇。
这些孩子长大后,也绝对不允许再使用原来忍族的姓氏。
哪怕是那些躲藏在避难所内、与平民混杂在一起的忍族忍者,我们也会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揪出来,毫不留情地杀掉。
这场屠杀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直至第二天清晨,打斗声和惨叫声才逐渐平息下来。
在这一次的清洗行动中,整个木叶村的忍族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唯有日向一族幸免于难。
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日向日足这个族长的果断决策。
当宇智波一族的清洗队伍到来时,日向日足毫不犹豫地跪伏在地,表现出了足够的谦卑和顺从。
他深知宇智波一族的强大实力,明白抵抗只会带来更多的杀戮和灾难。
为了保全全族的性命,日向日足毫不犹豫地交出了笼中鸟的控制方法。
这种控制方法是日向一族的秘密,可以有效地限制族人的生死,但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自由。
然而,日向日足并没有丝毫犹豫,他以全族的生存为代价,换取了宇智波一族的宽容。
宇智波玄对于日向日足的提议表示了认可,并接受了这份交易。
随后,宇智波玄从日向日足手中接过了记载笼中鸟控制方法的卷轴。
他当场对日向日足施加了笼中鸟的印记,以确保日向一族不会背叛。
经过一番尝试,宇智波玄发现这种限制手段确实非常有效。
有了这个控制方法,他才决定大发慈悲,放过日向家族一马。
不过,宇智波玄并没有完全信任日向一族。
他命令日向日足带领所有日向宗家的成员,为宇智波一族清理现场的尸体。
这不仅是对他们的惩罚,也是一种警示,让他们明白反抗宇智波一族的后果是何等严重。
大半天过去了,日向一族的人们在清理尸体的过程中,心情异常沉重。
尽管他们对成为宇智波的奴仆感到不甘心,但面对那堆积如山的尸体,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
时光荏苒,短短三天转瞬即逝。大清洗的风暴终于平息,木叶村迎来了重建的曙光。
然而,这场清洗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而惨痛的。
木叶村的忍者数量锐减,直接腰斩,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宇智波玄的万魂幡内,灵魂的数量却如火箭般飙升,直接突破了三万之多!
这惊人的数字,让人不禁咋舌,也充分展示了这次清洗中死亡人数的触目惊心。
按常理来说,木叶村如此巨大的动荡,其他忍村不可能毫无察觉。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所有的忍村都对这一切视若无睹,宛如木叶村内什么事情都未曾发生一般。
这种异常的沉默,使得宇智波一族在木叶村内的地位愈发显得独尊。
如今,宇智波一族不仅彻底掌控了木叶村,还将其他各大忍族的秘术收藏尽收囊中,成为了这场清洗的最大赢家。
然而,宇智波玄却并未因此感到满足。
他深知,虽然宇智波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自身实力的增长却相对缓慢。
经过深思熟虑,宇智波玄毅然决定将简化后的仙术传授给所有开启三勾玉写轮眼的上忍。
在他的悉心指导和辅助下,这些上忍们基本上都能够掌握基本的仙术技巧。
然而,尽管他们的实力有所提升,但却没有一人能够成功开启万花筒写轮眼,这让宇智波玄略感遗憾。
宇智波稻火和铁火这两个人,他们的瞳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距离万花筒的境界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却始终无法突破那最后一丝障碍,完成从普通写轮眼到万花筒写轮眼的蜕变。
面对这种情况,我意识到必须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毕竟,我自己开启万花筒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他们,所以我需要寻找一种更为稳妥可靠的途径。
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将目光投向了阴遁。
恰好此时,我已经将整个木叶村内所有的忍术和秘术都搜刮一空,并且仔细研究了一遍。
相信,在这些众多的忍术和秘术中,一定能够找到帮助宇智波稻火和铁火开启万花筒的方法。
起初,原本只打算,宇智波玄一个人分化出上百个影分身在秘库内查看这些忍术和秘术。
但当宇智波玄想到体内的九尾正悠闲自在地躺着时,突然觉得不能让它如此安逸。
于是,宇智波玄毫不犹豫地召唤出了上万只小九尾,让它们一同参与到对忍术和秘术的研究中。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有了上万只小九尾的加入,效率简直快得惊人。
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成功地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血脉和阴阳遁上面。
通过对众多忍术和秘术的深入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血脉修行法以及阴遁和阳遁修行法。
这三种秘术相辅相成,只要宇智波稻火和铁火足够努力,
即使他们的血脉稍差一些,也应该能够成功开启万花筒,并且避免失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