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苏寒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
她推开窗户,一股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远处的山峦还笼罩在晨雾中。今天是姑妈们来拜年的日子,她得提前准备好一切。
厨房里已经亮起了灯,奶奶比她起得更早,正在灶台前忙碌着,锅里飘出蒸馒头的香气。
奶奶,不是说好等我一起准备吗?苏寒赶紧挽起袖子。
老太太转过身,身上还穿着那件黑底紫红团花的唐装——自从除夕那天收到礼物后,她就没舍得脱下来过。
人老了,睡不着。奶奶用围裙擦擦手,你大姑妈最爱吃豆沙包,我连夜发了面...
苏寒注意到灶台上已经摆满了各式点心:金黄的炸麻叶、雪白的糯米糕、饱满的枣馒头...这些都是奶奶连夜准备的。
老人眼下的青黑显示她可能整晚没睡,就为了给许久未见的女儿们做最爱吃的食物。
我来炒菜,您歇会儿。苏寒接过锅铲,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前世奶奶去世时,她因为身在京城打工,成了永远的遗憾。这一世,她一定要让奶奶享受天伦之乐。
太阳渐渐升高,奶奶越来越坐不住,每隔几分钟就要到院门口张望。按理说该到了啊...老人喃喃自语,眉头拧成了疙瘩。
骡车走得慢,姑妈们肯定在路上。苏寒安慰道,同时往火盆里添了块炭。她理解奶奶的焦虑——自从一个月前她把奶奶接到县城,姑妈们还是第一次见母亲。
临近中午,院外终于传来的骡蹄声和车轮碾过冻土的声响。奶奶手中的茶杯地掉在桌上,茶水溅湿了她崭新的衣服,却浑然不觉。
来了!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苏寒连忙搀扶着她往外走。
院门外,一辆灰扑扑的骡车停在那里。驾车的表哥满脸风霜,眉毛上还挂着白霜。车上,两个裹着厚棉袄的中年妇女正艰难地往下爬。
大姑妈一抬头看到奶奶,顿时僵在原地,眼泪夺眶而出。
大姐,小心脚下。年轻些的二姑妈扶住姐姐,自己却也红了眼眶。
奶奶挣开苏寒的手,踉跄着向前走了两步,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三位头发花白的女人就这样在寒风中相望着,时间仿佛静止了。
苏寒悄悄抹去眼角的湿润,上前打破沉默:大姑妈、二姑妈、表哥,快进屋暖和暖和!
表哥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呵着白气说:天不亮就出发了,路上走了六个钟头...他的目光落在苏寒身上,突然瞪大了眼睛,寒丫头?你...你长这么高了?
两位姑妈这才注意到搀扶着奶奶的侄女。记忆中瘦小怯懦的小丫头,如今穿着一件藏青色对襟棉袄,头发整齐地扎成马尾,眼神明亮而沉稳,整个人散发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气质。
快进屋说。苏寒笑着招呼大家,心里却有些忐忑。姑妈们对奶奶被接到县城一事始终不放心,这次来难免要兴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