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岸边的王家庄,有个叫李三的穷书生,养着只通人性的八哥。
这鸟儿是他三年前在集市上捡的,当时翅膀受了伤,歪歪倒倒地撞进他的书筐。
李三见它可怜,便带回家悉心照料,还教它说话。
没想到这八哥悟性极高,不出半年就能喊他的名字,一年后竟能跟人对答,连他常读的《论语》片段都能背个几句。
“三郎,今日该去镇上换米了。”
天刚亮,八哥就站在窗台上,用清亮的嗓音叫醒李三。
它羽毛漆黑油亮,唯有翅膀尖带点白,一双黑眼珠滴溜溜转,瞧着比谁家的鸟儿都机灵。
李三笑着摸了摸它的头:“知道了,这就去。”
他将八哥放进竹笼,挎着空米袋出门。
一路上,八哥在笼里东张西望,见着卖糖葫芦的就喊“甜哟”,见着算命先生就接“富贵在天”,惹得路人纷纷驻足,李三倒也习惯了这般热闹。
这年深秋,李三接到远在秦中的姑母来信,说病重想见他最后一面。
他揣着仅有的碎银,带着八哥就上了路。
谁知走到绛州地界,盘缠竟在路上被偷了。
两人(鸟)蹲在路边的茶摊前,看着笼里蹦跶的八哥,李三急得直搓手:“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怎么去秦中?”
“慌啥。”
八哥歪着头,不紧不慢地啄了啄笼门,似乎对李三的慌张感到有些好笑,“把我卖了呗。”
李三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道:“胡……胡说什么!我……我怎能卖你?”
“傻三郎啊。”
八哥看着李三,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它用翅膀轻轻拍了拍笼子,语重心长地说,
“你去绛州王府,就说我能言善辩,他们定然会对你感兴趣的,到时候肯定肯出高价买我。
你拿了钱,先去看姑母,她病得那么重,急需用钱治病。
记得哦,城西二十里那棵老槐树下,我会去找你的。”
李三听了八哥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舍,但想到姑母的病情,还是有些犹豫。
八哥见状,立刻扑腾着翅膀,催促道:“快去啊!再磨蹭下去,姑母该等不及了。”
李三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转身准备出门。
这时,八哥突然又叫住了他,歪着头想了想,又补充道:“哦,对了,你告诉他们,我要十金,少一文都不卖!”
李三紧紧咬着牙关,双手抱紧竹笼,步履艰难地朝着绛州城走去。
他的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不知道这次进城,是否能够顺利地将八哥献给王府。
王府的门房远远地看到李三走来,只见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显然是个穷困潦倒的书生。
门房心中不禁生起一股轻蔑之意,本想直接将他赶走,但当他听到竹笼里传来的一声清脆的“王爷千岁”时,顿时来了兴致。
这只八哥竟然会说话!
门房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忙转身快步走进王府,向王爷禀报此事。
绛州王是个喜欢新奇玩意儿的人,一听说有只会说话的八哥,立刻来了精神,连忙吩咐门房将李三带进来。
李三战战兢兢地走进王府,心中愈发紧张。
他低着头,不敢直视堂上的王爷,只是紧紧地抱着竹笼。
当他走到堂前时,八哥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紧张情绪,突然扑腾起翅膀,欢快地叫了起来:“参见王爷,愿王爷福寿绵长!”
这一声清脆的叫声,让整个大堂都为之一震。
绛州王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喜地看着这只聪明伶俐的八哥,对李三的态度也立刻发生了转变。
王爷乐了,当即命人拿肉来喂它。
八哥跳上食盘,边啄肉边跟王爷搭话,从天气说到庄稼,甚至还背了段《诗经》,引得满堂侍从哈哈大笑。
“这鸟儿本王要了。”
王爷捻着胡须,“说吧,要多少银子?”
李三按八哥教的,低着头道:“小人与它相依为命,本不愿卖……若王爷实在喜欢,就给十金吧。”
王爷正怕他狮子大开口,一听只要十金,当即让人取来银子。
李三接过银子,装作不舍的样子,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八哥在笼里喊:“三郎慢走,莫要牵挂!”
李三走后,王爷把八哥当成了宝贝,每日亲自逗弄。
八哥也乖巧,见了王妃喊“娘娘万福”,见了小王子喊“公子聪慧”,把王府上下哄得团团转。
第三日午后,八哥忽然跳上王爷的肩头:“臣要浴。”
王爷笑着命人取来金盆,倒满温水,打开笼门让它出来。
八哥跳进金盆,扑腾着洗得欢,黑羽毛沾了水,倒像披了层乌金。
洗罢,它振翅飞到屋檐上,梳着湿漉漉的羽毛,还跟王爷唠叨:“这水有点凉,下次热点才好。”
王爷坐在廊下,看着它歪着头理羽毛的模样,笑得合不拢嘴。
不多时,羽毛晒干了,八哥忽然展翅飞起,在王府上空盘旋一周,用纯正的晋地方言说:“臣去呀!”
话音未落,就见一道黑影掠过墙头,转眼没了踪影。
王爷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这鸟儿跑了!”
侍从们慌忙去追,哪里还有踪影?
有人想起卖鸟的书生,连忙去寻,却早已没了踪迹。
王爷望着空荡荡的天空,气得直拍桌子:“好个刁钻的鸟儿!竟骗了本王!”
而此时的城西二十里,老槐树下,李三正急得来回踱步。
忽然听见头顶有翅膀声,抬头一看,八哥正歪着头冲他笑:“三郎,久等了!”
李三又惊又喜,连忙接住它:“你怎么跑出来的?”
八哥得意地啄了啄他的耳朵:“那王府的狗洞大得很,我一展翅就飞出来了。”
它从翅膀下叼出个小布袋,里面竟装着颗硕大的珍珠,“这是从王妃的妆奁上啄的,够你给姑母抓药了。”
李三又气又笑,点着它的脑袋:“你这泼猴似的鸟儿!”
后来,有去秦中的商人说,在西安的集市上见过个书生,身边跟着只八哥,鸟儿站在他的肩头,正帮他吆喝卖字画。
有人问起那鸟儿是不是绛州王府跑丢的宝贝,书生只是笑,鸟儿却歪着头喊:“此鸟非彼鸟,彼鸟在高楼!”
路人皆以为奇,唯有李三知道,这灵禽早已把他当成了家人,纵有金盆玉食,也不及槐树下的一句“三郎”来得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