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夏夜,太空作战中心的穹顶大厅里一片幽蓝。墙上巨大的电子星图像一只冰冷的眼睛,凝视着太平洋上每一个移动的目标。日本太空作战群指挥官佐藤一郎站在星图前,指尖划过一道虚拟的轨迹线,最终停在北纬26度、东经124度的位置——中国山东舰航母编队正以18节航速向东南方向航行。
‘观星者’三号卫星30秒后过顶。操作员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厅里格外清晰。佐藤微微点头,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作为日本最新一代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观星者能在夜间和云层覆盖下清晰捕捉到海上舰艇的影像。
屏幕突然亮起,山东舰的轮廓在微波成像中清晰可见,连甲板上战机的排列都一览无余。分辨率达到0.5米。操作员报告道,检测到甲板上有舰载机调动。
这时,另一组数据突然引起佐藤的注意:在山东舰编队后方约200海里处,发现多个可疑热源。他立即下令调动8号光学卫星变轨侦查。十分钟后,高清图像传回——那是中国最新服役的055型驱逐舰号率领的护航编队。
他们是在布阵。佐藤喃喃自语。更令他不安的是,红外信号显示这些舰艇的发动机均处于高功率运行状态,这明显是战备巡航的特征。
凌晨三点,情报分析官送来一份紧急报告:通过截获的商用卫星图片显示,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异常活动。佐藤立即联想到上个月中国发射的遥感三十号卫星系列——这些卫星恰好能够覆盖整个东海和菲律宾海。
立即启动‘天网’反侦察程序。佐藤下令。他清楚,中国同样具备强大的太空监视能力,日方的侦察行动很可能也在对方监视之下。
果然,一小时后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中国实践二十号卫星突然变轨,其新轨道恰好能覆盖日本本土上空的多数侦察卫星。这明显是一次警告。
但佐藤并不打算退缩。他下令启动备用方案:通过外交渠道获得的商业卫星图像权限,调用数颗民用高分辨率卫星对相关海域进行协同观测。同时,隐藏在高轨道上的号电子侦察卫星开始收集中国舰队的电磁信号。
数据如潮水般涌来。信号分析显示,中国舰队正在进行高频段加密通信,这是战前准备的典型特征。更令人担忧的是,红外传感器捕捉到中国舰艇的导弹发射架处于开启状态。
他们是在准备实战。佐藤向防卫省发出最高级别预警。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深入分析时,主屏幕突然雪花一片——观星者三号卫星信号中断。
怎么回事?
强激光干扰!来自青岛方向的地面站!
佐藤握紧拳头。太空中的暗战已经打响,而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中国即将展开的反制行动,可能会让日本的太空侦察网陷入瘫痪。他望向东方渐白的天空,知道新的一天的到来,将带来更多未知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