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被最终锁定在城西那片巨大、杂乱、如同附着在城市肌体上的顽固苔藓般的棚户区。那里是光鲜都市法则的盲区,巷道狭窄曲折如同肠腔,违章建筑层层叠叠、依势而建,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混乱的迷宫。人口密集且流动性极大,充斥着各种灰色交易和隐匿的身份,是法律与秩序难以完全覆盖的阴影地带。
深知直接闯入无异于将自己变成曝光在狙击镜下的活靶子,鲨鱼立刻展现出其专业而高效的准备能力。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
首先是伪装,不仅是外形的改变,更是气质的融入。 鲨鱼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两套散发着机油和汗渍混合气味的、洗得发白甚至带有破洞的旧货工人服装。他甚至还细心地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和灰尘,在关键部位制造出经年累月劳作形成的污渍。假的身份证件也被准备好,身份设定为一家小型、名不见经传的“安顺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派出的临时调查员,任务是进行老旧地下供水管网渗漏情况的初步摸排——这个身份具有极高的合理性:可以合情合理地背着装有探测仪器(内部可巧妙隐藏必要装备)的工具包,在棚户区复杂如迷宫的地形中长时间走动、停留,甚至对一些犄角旮旯进行探查,而不会引起过度的怀疑。
其次是装备,必须做到极致隐蔽与快速反应。 p320 pact手枪和“暗流”匕首是基本配置,但携带方式需要重新设计,确保在需要时能像本能般瞬间出鞘,而在平时则完全融于那身破旧工装之下。鲨鱼还额外准备了一些非致命但效果显着的控制类装备:能够致盲数秒的强光手电、射程可观的高浓度辣椒喷雾、以及几枚仅有乒乓球大小、却能在狭小空间内制造巨大混乱和感官剥夺的微型烟雾弹与声光震撼弹。这些是为了在遭遇突发状况时,制造脱身的机会,而非一味杀戮。一鸣则负责检查并准备加强信号的便携式追踪器(用于在复杂建筑结构中保持微弱联系)和一款噪音极低、可短途侦查的微型四旋翼无人机(强调需在绝对必要时、且环境允许下谨慎使用),以应对棚户区内可能出现的通讯障碍和视野盲区。
接着是情报的最后一轮核实与精确化。 一鸣利用出发前最后的时间窗口,如同梳子般再次梳理信息。他尝试通过入侵棚户区内几个关键路口尚未升级的老旧民用监控摄像头系统,结合目标人物(林念初)在便利店出现的深夜时间规律,以及其行走路线的习惯偏好,运用空间分析算法,进一步将藏身点的范围缩小、精确化——最终圈定了位于棚户区最深处、环境最为恶劣、靠近一个早已废弃停用、散发着恶臭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几栋墙皮剥落、楼道阴暗的陈旧筒子楼。那里是棚户区中的棚户区,居住者更为复杂,流动性更强,但也正因为其糟糕的环境和混乱的管理,成为了隐藏秘密最理想的温床。
最后,是至关重要的撤离方案。 鲨鱼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空间记忆能力,在脑中和简易地图上规划了三条截然不同、充满变数的撤离路线。方案考虑了多种情况:依靠双腿利用复杂巷道快速隐匿;启用提前秘密安置在棚户区某个隐蔽外围点的、无牌照的二手摩托车进行快速机动脱离;以及在万不得已时,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迷宫般的建筑群中与追踪者周旋,逐一摆脱。他设定了几个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位于不同方向和距离的紧急集合点,并明确了失联后的等待时限和后续行动原则。
“记住,”在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踏入那片未知险境的前一刻,鲨鱼转过身,目光前所未有的凝重,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了一鸣的心头,“棚户区里,我们要找的‘医生’只是目标之一。那里面更可能布满了‘黑狐’撒下的眼线,甚至可能潜伏着来自‘方舟’或者其他未知势力的、更加危险的存在。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你的感官必须像雷达一样全开。任何情况下,以自身安全和成功脱离为第一优先序列!”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铁律,“如果发生意外,我们被迫失散,严格按照预定方案撤离,前往最近的集合点。不要犹豫,不要回头试图寻找或支援我。活下去,把情报带出去,才是对任务和同伴最大的负责。明白吗?”
一鸣迎着鲨鱼那仿佛能穿透一切虚妄的目光,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城市边缘尚且不算污浊的空气,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他动手将自己的形象塑造得更加落魄,往脸上和裸露的脖颈、手臂上仔细抹了些灰垢和油污,甚至故意弄乱了自己的头发。他知道,接下来他们将要主动踏入的,是真正的龙潭虎穴。每一步迈出,脚下踩着的可能不是坚实的地面,而是精心伪装的陷阱;每一扇看似普通的门窗后,都可能隐藏着瞬间夺命的杀机。而他们要去寻找的,是那个可能掌握着所有谜题最终答案的“钥匙”的守护者——“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