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文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万事开头难……然而,对于眼下的大明而言,何止是开头难,简直是步步维艰,处处是坎。监国长公主朱媺娖,凭借官员捐赠与京中大户近乎刮地皮式的“捐输”,总算勉强凑齐了第一笔救命钱——八十万两白银。

可这八十万两,对于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且每一文钱都烫手无比,不知该先填哪个无底洞。

首先便是那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后宫。弘光帝朱由崧留下的“遗产”中,最沉重的莫过于那将几千名被他纳入后宫的少女。想想自己的父皇当年,仅有余母后与两位贵妃,宫闱用度尚需节俭。

如今这几千张嘴,几千人的衣食住行,其开销何止翻了数倍?这些妃嫔美人,个个都需要宫女太监伺候,光是这些伺候人的宫人的俸禄,就是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天文数字。更遑论这些女孩们本身的吃穿用度、胭脂水粉,无一不是钱。

朝堂之上,亦是捉襟见肘。临危受命的吏部尚书史可法,早已将全部家当捐输殆尽,此刻正对着空荡荡的衙门发愁,甚至开始认真考虑,是不是该把自己在京师那座唯一的宅子变卖了,好歹能给底下嗷嗷待哺的官员们发出些许俸禄,以免人心彻底离散。

现任户部尚书李岩,同样是个两袖清风的能臣,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私下里甚至无奈地想过,若不是北京城被围得水泄不通,他真想让自己那位掌管河南卫所的夫人李红,从军饷中暂且“挪借”一点来应应急——尽管他知道这于法于理都绝不可行。

而重新执掌海关部的杨嗣昌,面对的则是一个更大的烂摊子。

曾经利润丰厚的海关,被朱由崧及其宠臣几年下来搞得乌烟瘴气,腐败横行。

银子没见着,贪官污吏的名册倒能列出厚厚一摞。

面对如此局面,这位素以干练着称的老臣,在极度绝望下,甚至冒出了一个极其不符合他身份的、近乎疯狂的念头:若长公主殿下不介意名声,他或许真该效仿一下当年“流寇”的做法,对这些蠹虫们来一场“拷饷”,逼他们吐出吞下去的民脂民膏!

我们的监国长公主朱媺娖,早已将梳妆镜前的胭脂水粉抛之脑后。在这个本该对镜贴花黄、忧心衣裙是否靓丽的年纪,她每日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扑向那堆积如山的奏疏题本。

你问她那皇帝弟弟?人小孩现在到了读书的年纪了,在读书呢。皇太极都要打进来了还读书啊?这不没打进来吗。再说了,打仗和他读书又不冲突。

她的世界不再有少女的闲情逸致,只有无数待处理的军国大事和一份份泣血的要钱文书。如何将手中那点有限的银两,掰成八瓣,用在最紧要的刀口上,成了她日思夜想的头等难题。

这份超越年龄的重压,压在她稚嫩的肩头,更清晰地刻在了她的容颜之上——那眉宇间挥之不去的愁绪,那因日夜操劳、焦虑不堪而悄悄冒出的几颗小痘痘,便是这场国难在一个少女身上留下的、最真实也最令人心疼的印记。

当监国长公主朱媺娖仍在深宫中为维持朝廷运转、筹措每一两银子而殚精竭虑之时,休整完毕的皇太极再度卷土重来,大军又一次兵临北京城下。

此番,皇太极吸取了此前强攻受挫的教训,不再轻易投入精锐蚁附攻城,转而试图以“炮战”削弱明军。自锦州、松山等战役中缴获大量明军火器后,清军的攻坚能力已远非崇祯二年时可比。无数沉重的“大将军炮”被推至阵前,轰鸣声顿时响彻四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击对轰。

明军火炮因射程及精度所限,难以精准打击清军炮位,炮弹大多落入清军连绵的营寨之中,虽也能造成一定扰乱,但终究难以瓦解其攻势。皇太极为求将炮弹打入城内,震慑守军民心,下令将炮兵阵地前移。

这一举动,却正中罗伯特与华莱士下怀。两位西洋军官立即指挥麾下炮手调整射界,集中火力对清军暴露的炮兵阵地进行精准急袭。一时间弹如雨下,清军十几门重炮顷刻间被摧毁,操作炮兵死伤惨重。皇太极无奈,只得悻悻将炮兵后撤,第一轮炮战较量以失败告终。

炮击不成,皇太极又生一计。他驱赶大批被俘的汉家百姓,每人发予一把铲子,命他们冲向城墙根挖掘地道,意图埋设炸药炸塌城墙。

负责城防的总兵雷时声见状,毫不慌乱。你不是想挖洞埋药么?他便派人从城内定向灌水,虽不至于淹死人,却使地道泥泞不堪,火药根本无法引爆。与此同时,他更凑出五百精锐骑兵,凭借燧发枪的密集火力掩护,屡次出击,成功救回数批被驱赶的百姓。

皇太极见明军竟主动出击救人,便将计就计,派细混入俘虏之中,企图让他们混入城内作为内应。

雷时声早有防备,所有被救回者一律实施“互保连坐”之策,无人作保或身份可疑者,尽数打散编入辅兵队伍,严加看管,彻底粉碎了皇太极里应外合的图谋。

双方在这北京城下斗智斗勇,你来我往,竟硬生生僵持了一个多月。

皇太极见强攻、炮击、掘城、渗透皆难奏效,心中焦躁,竟又想出一记阴招——他将那早已颜面扫地的弘光帝朱由崧再次推至阵前,以其为“人肉盾牌”,意图迫使明军投鼠忌器。

在他想来,这毕竟是大明名义上的“正统天子”,城上守军纵使再铁石心肠,总不至于对着自家皇帝真开炮放铳吧?

然而,守将雷时声的应对方式,却完全超出了皇太极的理解范畴。

对于那个被推搡在清军队列前的朱由崧,雷时声要么权当没看见,之后干脆来了个更绝的——他竟真的在城楼上为朱由崧设立了一个灵位,上书“大明弘光皇帝之位”,仿佛这位皇帝早已龙驭上宾。

于是,每当朱由崧被清军押解至阵前,雷时声便先整肃衣冠,对着那块牌位规规矩矩地叩首行礼,仪式感做得十足。

礼毕之后,他便面无波澜地起身,毫不犹豫地下令:“火炮铳箭,无需顾忌,照常施放!瞄准其后方的建奴,给本将狠狠地打!”

刹那间,炮火轰鸣,箭矢如雨,依旧朝着清军阵地方向覆盖而去。

虽刻意避开了朱由崧所在的最前沿,但那震耳欲聋的声势和偶尔落入近处的流弹,已足够将这位前皇帝吓得魂飞魄散,瘫软在地。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直接把后方观战的皇太极看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内心万马奔腾,最终只化作一句难以置信的惊叹:“好家伙……你们南人……是真不把这位‘正统天子’当人啊!”

他本想玩弄人心的计策,在对方这种“物理超度”式的应对下,显得既荒唐又无力。

皇太极的大军虽暂被阻于坚城之下,但北京城内囤积的粮草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

朱媺娖凝视着户部尚书李岩呈上的粮秣短缺奏疏,小脸皱成了一团。她成功地从一个“没钱”的监国,进化到了“既没钱也没粮”的究极困境,这几乎就是教科书式的“亡国”前兆。

如今京城被围得铁桶一般,即便外界尚有粮米,也根本无法运入。这可如何是好?暖阁之内,年轻的监国公主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踱步,秀眉紧锁。

一直侍立一旁、默默关注的老太监王承恩,见小主子如此焦虑,心中不忍,终是小心翼翼地开口:“殿下,或许……可以仿效先帝当年的办法,以解燃眉之急?”

“父皇?”朱媺娖立刻停下脚步,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急切地望向王承恩,“大伴快说,父皇当年是如何办的?”

王承恩略一沉吟,低声道:“回殿下,先帝在时,也曾遇到过饷匮粮乏的难关。当时……是用了朝廷特许的‘出海勘合’文书,以及两淮、长芦等地的盐引为抵押,去换取江南、山西等地豪商巨室的存粮。”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补充了关键的一句,“同时……也会派得力将领,如雷侍郎这般,率精兵‘护送’筹粮官员,对那些囤积居奇的大户……稍加‘晓以利害’。”

不得不说,王大伴是真的忠心。都十几二十年了还在为朱由检那及其夸张的“坚壁清野”以及盐引换土地的策略背书。

朱媺娖听得似懂非懂,这其中的操作手法对她而言过于复杂。但她捕捉到了最关键的信息——这是父皇用过的办法!出于对父亲近乎无条件的信任,她立刻认定此计可行。

“快!即刻传召杨嗣昌、雷时声、史可法、李岩入宫议事!”她毫不犹豫地下令,要将这项“先帝遗策”付诸实践。

片刻之后,杨嗣昌、雷时声、史可法、李岩四位重臣奉召匆匆赶至暖阁。朱媺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王承恩所提的“先帝旧策”和盘托出,询问众人的意见。

暖阁内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四位大臣神色各异,显然都在急速权衡此计的利弊。

史可法率先开口,他眉头紧锁,语气带着深深的忧虑:“殿下,此法……恐非王道。以朝廷名器换取钱粮,虽能解一时之急,然无异于饮鸩止渴!此例一开,恐豪强士绅自此持功要挟,朝廷威信何存?且盐引滥发,必致盐法崩坏,后患无穷啊!”他最为看重朝廷法统与士林清议,对此等近乎“权宜之计”的手段本能地排斥。

李岩作为户部尚书,对钱粮的敏感度最高。他沉吟片刻,接口道:“史公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见。然则,当下之危,已非寻常。城内粮秣仅能维持月余,若无非常之法,届时军心民心动摇,京师不攻自破,遑论将来?”他话锋一转,“至于盐引与勘合,或可严控数量,限定地域与时效,并言明此为战时特例,战后即止。或可稍减后患。”他从务实角度出发,认为生存下去才是第一要务。

杨嗣昌掌管海关,对“出海勘合”的价值最为清楚。他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动:“殿下,李尚书之言在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这出海勘合,于东南豪商而言,确是无价之宝,足以令其心动,掏出压仓之粮。只是,此事须有得力之人操办,既要让其看到大利,又不可让其觉得朝廷软弱可欺,分寸拿捏至关重要。”他看到了此计的操作空间和巨大潜力,但也点出了执行难度。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雷时声。他抱拳沉声道:“殿下,末将是个粗人,只懂行军打仗。史大人担心的‘晓以利害’,末将明白。哪位勋贵巨室若敢在此国难之际,囤粮居奇,罔顾大局……末将不介意带儿郎们去‘借’粮!非常时期,当用重典!确保朝廷法度能落到实处,末将义不容辞!”他的话语带着军人特有的杀气,提供了此计能够实施的武力保障。

朱媺娖听着四位重臣或反对、或支持、或补充的意见,原本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她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精密设计和强力执行的复杂策略。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坚定,做出了决断:“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然如今救急为先!便依此策行事,但需如李卿、杨卿所言,严控规模,明定章程,宣告此为战时特例!雷侍郎!”

“末将在!”

“调拨一营精锐,归杨尚书节制,协助办理此事。务必确保粮食能顺利入城,亦要防止有人趁火打劫,败坏朝廷声誉!”

当朝首辅杨嗣昌亲临府邸,身后五百精兵盔明甲亮——这已远非“做客”,而是一场不容拒绝的“劝捐”。

没有迂回婉转,条件清晰:交出囤积的粮草,换取未来海外贸易的特许凭证或盐业专卖的资格,二选一。这看似是一场交易,实则背后的问题直白而森然:首辅亲至,兵甲相随,给出的条件你接是不接?若不接,莫非是敬酒不吃要吃罚酒?

果然,在这套混合了朝廷大义、利诱与赤裸威慑的组合拳下,数日之内,杨嗣昌便不辱使命,在未动用普通百姓口粮的情况下,硬是从各大豪商巨室的仓库中,“筹措”出了足以支撑整个北京守军三个月的粮草!

你说那些被“劝捐”的商人是不是老百姓?从户籍上看,自然是。朝廷也并未白拿——那不是给了盐引和出海文书作为“补偿”了么?至于你私下嘀咕“万一将来大明没了,这文书岂不成废纸”?

——噤声!此等动摇国本、形同悖逆之言也敢出口?莫非是真觉得首辅带来的五百健儿,刀锋不够锋利吗?!

UU文学推荐阅读:三国,我妻吕布,在线带飞!明末之木匠天子虚构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应如妖似魔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猎天争锋半个医士成皇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时空穿越者的传奇之旅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俺老爹是程咬金大汉帝祚红楼之开局尤氏找上门仙唐:我开局锻造斩仙葫芦公子出巡唐朝小白领大明1840亮剑:一个旅我就敢打太原从屯田开始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之从小族长开始争霸天下爱乱世三国志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梁臣美景夜公子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穿越水浒的医者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明末枭雄贞观之银锤太保战国小大名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三国秘事第二部三国:败家从忽悠曹操开始唐逗卿卿日常之权倾天下魂穿风流八皇子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第一权臣之路三国秘事第三部扛上妖孽太子爷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大乾:帝国独裁者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
UU文学搜藏榜:三国之水浒点将三国:让你镇压反贼,没让你当反贼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我要改变历史!大汉女副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赝品太监流不尽的血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我的抗战不一般靖难攻略魔法朋克大唐第一衙内盛宠毒女风华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我的帝国无双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在曹营当仓官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号外大明优秀青年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军统财神爷听明朝大佬们吹牛扯淡妙影别动队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天国拯救:骑士之途南明太子复仇录造反,从辅佐美艳太后开始嫡妃当宠绯色豪门:高冷总裁私宠妻海权时代红楼大贵族决死军师傻驸马汉室风云录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九皇霸爱:爱妃十三岁抗日之战狼从西汉开始摆烂穿越到骨傲天新明史一等战功崇祯十七年秋
UU文学最新小说: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