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了几十个蜂窝煤后,赵大宝叫停了:“好了好了,基础工作都完成了。现在就等这炉子里的泥干,蜂窝煤晒透,就能用了!”
他甩甩手,表示很累。
‘要不是你们这么多人盯着,我早就在空间里瞬间搞定了!费这劲!’
“啥时候能试?”大迷糊看着那奇特的炉子和蜂窝煤,充满期待。
“吃过午饭应该就差不多能试试了。”
赵大宝估算了一下时间,主要得给空间加速找个合理借口。
华子和大迷糊一听,也不多待,约好下午再来看效果,便先回家吃饭了。
院子里安静下来。
赵大宝对二梅说:“二梅,中午咱吃面条!上车饺子下车面,给娘接风!”
“哎!”
二梅高兴地应道,准备去和面。
......
不久后,面和好。
“今天这面,哥来抻!”赵大宝接过和面的盆,信心满满。
‘嘿嘿,展示真正技术(开挂)的时候到了!’
他接过面团,假装费力地揉搓抻拉,实则意念一动,部分面团进入空间——咻!
在意念的精准控制下,瞬间变成了粗细均匀、劲道十足的手擀面!
......
当一碗碗热气腾腾、面条筋道、浇头喷香的面条端上桌时,就连赵振邦都忍不住夸了一句:“嗯?小子,你这面抻得可以啊!啥时候偷学的?”
赵大宝嘿嘿一笑,深藏功与名:“爹,您儿子我会的多着呢!!”
“嘚瑟”
......
赵大宝家刚放下饭碗,碗筷还没收拾利索,篱笆院门就哐当一声被推开了。
华子和大迷糊两人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写满了迫不及待。
“石头!石头!炉子好了没?能点了吗?”
华子人还没站稳,声音就先到了。大迷糊虽然没说话,但那瞪得溜圆的眼睛里也全是期待。
‘好家伙,这俩人是属猴的吗?这么急!幸好哥们儿有先见之明,趁着吃饭前那点空档,把炉芯和蜂窝煤在空间里偷偷加速风干了一下,不然这会儿还真抓瞎。’
“急什么急!好东西不怕晚!”
赵大宝故意慢悠悠地站起身,在全家,包括刚出院好奇心也被勾起来的陈淑贞,以及大迷糊两位“监工”的注视下,开始组装那个神奇的炉子。
他把那个已经干透的铁皮桶放在院子中间,然后拿起木头做的火钳子,把上午做好的蜂窝煤放进炉膛,下面塞上一些易燃的碎木屑和刨花。
“看好了啊!奇迹即将发生!”赵大宝夸张地喊了一嗓子,划燃一根火柴,丢进了引火口。
碎木屑很快被点燃,橘黄色的火苗舔舐着最下面的那个蜂窝煤。
那些整齐的孔洞仿佛成了天然的烟道和助燃器,火势迅速均匀地向上蔓延,很快就引燃了上面的煤块。
一股蓝色的火苗从蜂窝煤的孔洞里稳稳地冒了出来,伴随着轻微的嗡嗡声,热量持续而稳定地散发开来。
“嘿!别说!这玩意儿真着了!看着还挺旺!”
华子蹲在旁边,小心翼翼地伸手感受了一下温度,“哟!真暖和!而且这铁皮桶…好像真没变形!”
他之前最担心的就是铁皮被烧穿,现在看起来稳得很。
大迷糊默不作声地转身从屋里拎来一个装满水的铝壶,小心翼翼地放在炉子顶面上。
没过多久,壶底就传来了轻微的“滋滋”声,用手一摸,壶身已经温热了。
“石头!我知道了!”
华子猛地一拍大腿,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指着炉子叫道,“关键是那土!对不对?那土不一般,是不是煤厂地下挖出来的宝贝土?耐火烧!”
赵大宝给了他一个你总算开窍了的眼神:“总算聪明了一回!没错,那叫耐火土,可不是咱脚下随便挖的黄土能比的!不然这薄铁皮早成铁水了。”
然后就是把炉子拎到了屋里,有了这个炉子,屋子里的温度明显比之前用那个笨重老旧、四处漏风的铸铁炉子时上升得快,而且同样一块煤,似乎燃烧得更充分,时间也更持久。
“石头哥,你咋啥都会?”大迷糊看着那稳定燃烧的蓝色火焰,憨憨的脸上满是佩服。
赵大宝得意地一甩并不存在的刘海,开始灌鸡汤:“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嘴多睡觉!你也可以的,大迷糊!”
“我也读书啊,我怎么不会?”华子不服气地反驳。
赵大宝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一个天天抱着《三国演义》小人书只看关羽耍大刀、诸葛亮摇扇子的,要是能看懂怎么做炉子,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切!有什么能比小人书好看!”华子嘴硬,但气势明显弱了。
“帮我也整一个呗?这要拿回家,保证让我爹我姐傻眼!看他们还敢说我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华子围着那熊熊燃烧的蜂窝煤炉子,眼热得不行。
旁边的大迷糊虽然没说话,但那渴望的小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奶奶总心疼煤,烧炕都抠抠搜搜,要是有了这省煤又暖和的炉子,奶奶肯定高兴。
赵大宝大手一挥,很是仗义:“嗐!这炉子你直接拿走好了!反正主要用的都是你找来的铁皮。”
“那怎么行!”
华子虽然心动,但还是有点不好意思,“这可是你做出来的第一个!意义非凡!我哪能直接拿走?”
“行了,跟我还客气个屁!”
赵大宝捶了他一下,“反正还有剩下的耐火土,等会儿再去寻摸点铁皮就行了,再做不难。”
大迷糊一听,立刻接话:“华子,这个你先拿走吧。我和石头哥再去找点铁皮,我家也弄一个。”
他难得说话这么利索,显然对这炉子势在必得。
于是三人兵分两路。
华子喜滋滋地提起那个还有点烫手的炉子,又宝贝似的揣了好几块蜂窝煤,还把那个木头模具和特制的火钳子也扛上了,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家走,准备好好显摆一下。
大迷糊则和赵大宝两人,开始了“寻铁皮之旅”。
这年头铁皮不算常见物资,老百姓嫌弃太薄了,卖的地方不多。
两人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总算又淘换来一些边角料。
回来之后,就是重复上午的流程。
大迷糊这次学精了,直接从他家拖了小半袋煤炭过来,现场加工成蜂窝煤,打算等炉子一做好的就直接拉走成品。
好家伙!看不出来啊大迷糊!
你这浓眉大眼的,居然比华子那小子还会算计,见着我家人多,直接一步到位,连煤都省得自己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