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袖袍一拂,一道金光飞出,展开正是他亲笔所着的《帝范》,书页无风自动,哗哗作响,停留在论述为君之道与慎战的一页。
但,若因惧怕重蹈覆辙,便在此等关乎文明气运的擂台上畏缩不前,示弱于人……
就在这时,殿外虚空之中,隐约传来一个清癯而坚定的声音,正在吟诵着《谏太宗十思疏》的片段,那是早已逝去的杜如晦的虚影,其忠言仿佛穿越了时空,在无极殿的梁柱栋宇之间幽幽回荡,提醒着帝王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李世民仰起头,将杯中不知何时斟满的、已然冰凉的残酒一饮而尽,那酒液竟在他喉间滚动时,于杯中瞬间凝结成一块剔透的寒冰。
知道朕为何执意要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亲手写入《帝范》,告诫后世子孙么?
李世民忽然将杯中那块冰酒猛地泼向那面悬浮的水镜。
冰酒触及镜面,并未滑落,而是迅速蔓延开来,镜中景象随之剧变,显现出一座孤寂的坟茔,墓碑之上,空空如也,竟是无字——那正是直言敢谏的魏征之墓!
因为有些过错,有些遗憾,有些……连累忠良、伤及国本的抉择……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种深彻骨髓的疲惫与清醒。
是连最明亮的镜子,都无法完全照见,无法彻底警示的。
星空擂台那遥远而神秘的光芒,透过这面映照着无字碑的水镜,折射在李世民的脸上。
他望着镜中自己那原本英武的面容,鬓角处竟在光芒映照下,突兀地生出了几缕刺眼的白发。
他凝视着那白发,良久,才用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道:
连镜子都照不出来…”
……
……
当第一缕蕴含着紫气的晨曦,穿透无极殿精致的雕花窗棂,驱散殿内最后的阴霾时,李世民正立于殿心,手持一块柔软的麂皮,神情专注地擦拭着一柄造型古朴、刃口闪烁着幽冷寒光的陌刀。
宽阔的刀身如同一面暗色的镜子,清晰地映出他深邃如同星渊的眼眸,也映出殿外广场上,不知何时已悄然列队完毕、军容鼎盛、肃杀之气冲霄的玄甲军骑兵虚影。
这柄刀,李世民屈起中指,轻轻弹在冰冷的刀锋之上,刀身立刻发出一种如同深海龙吟般清越而悠长的震响,回荡在殿中。
是当年在柏壁,与刘武周、宋金刚决战时所用的旧物。
他的目光追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刀光随之流转,仿佛时光倒影,突然映照出星空擂台之上,那位来自印度、手持巨斧、神威凛凛的罗摩形象。
朕用它,斩断过窦建德军中那面最为嚣张的帅旗;
也用它,劈开过突厥颉利可汗帐前那顶象征着草原至高权力的黄金狼头冠。
林凡目光锐利,看到在那陌刀靠近刀镡的刃面上,隐隐浮现出数道极其细密、几乎难以察觉的裂纹——
那是昔日亲征高句丽,久战不下,于安市城下苦战时留下的旧伤印记,是帝国扩张极限的无声见证。
看来,陛下心中已有决断?林凡沉声问道。
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手臂猛地一振,将那柄沉重的陌刀如同投掷标枪般掷出!
咻——
陌刀化作一道黑色闪电,刀尖不偏不倚,的一声,精准无比地钉在了大殿一侧支撑穹顶的蟠龙金柱之上,而刀尖所点之处,恰好是一幅悬挂在柱上的、墨迹仿佛尚未完全干透的《兰亭集序》珍贵拓本。
知道朕为何在历代书家中,独爱王右军(王羲之)么?
李世民漫步走到柱前,指尖轻柔地拂过那些飘逸灵动的字迹,仿佛在触摸那个遥远的时代。
不是因为他被尊为‘书圣’,而是因为,他身处东晋那般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战乱频仍的黑暗乱世,却能于酒酣耳热之际,在兰亭曲水之间,写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般从容静好、超越尘世纷扰的文字。
这份于绝望中寻觅希望、于混乱中坚守内心秩序的气度,方是真正的力量。
唏律律——!
殿外骤然传来震天的战马嘶鸣之声,那列阵已久的玄甲军骑兵虚影,随着这声号令,开始如同潮水般向殿前汇聚,铁甲的碰撞声、马蹄的叩地声汇成一股令人血脉贲张的铁血洪流。
李世民抬手,解下了身上那件象征帝王身份的明黄披风,随手掷于御座之上,露出了内里一直暗藏着的、闪烁着冷冽寒光的明光铠。
甲叶在晨曦的照射下,反射出万点金芒,如同为他披上了一层流动的光之甲胄。
苏烈当年,在最后一次出征前,曾私下问过朕一个问题。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抬手,将一顶造型威严、装饰着金翅的金盔稳稳戴在头上,
他问,陛下为何要将那枚象征着‘天可汗’、受万邦朝拜的黄金印玺,不供于宗庙,不藏于深宫,反而要熔铸了,将其精华锻入这身随征的甲胄之中?
随着金盔戴正,他周身那身明光铠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甲胄表面仿佛化为了流动的水波,清晰地映照出星空擂台上那万千文明交织、星河璀璨的浩瀚光影!
与此同时,整个神州万象图,仿佛都感应到了这位天可汗那不容置疑的决断与冲霄的战意,开始微微震动起来,山川河岳的虚影随之共鸣!
因为……李世民伸出右手,握住了那柄钉在《兰亭集序》拓本上的陌刀刀柄,缓缓将其拔出,刀锋摩擦金柱,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最终,刀尖稳稳抬起,直指殿外那无垠的星空擂台方向,声音如同黄钟大吕,响彻整个万象空间,
朕要让那诸天万邦,让这星海之中的所有文明都清清楚楚地明白——
嗡——!
无极殿四周那光滑如镜的墙壁,应声同时亮起!
一幅幅栩栩如生、气势恢宏的画像凭空显现,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英容!
更令人震撼的是,此刻,所有画像上的人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在同一时刻,睁开了他们那或睿智、或锐利、或沉静、或勇猛的眼睛!
二十四道目光,跨越了时空,齐刷刷地聚焦于李世民的身上,仿佛在无声地宣告,他们将与帝王一同,迎接这场来自星海的挑战!
在这万千目光的注视下,李世民的声音如同九天惊雷,轰然炸响:
这,就是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