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筱绡独自在家百无聊赖,本想打电话给林墨解闷,却始终提示对方占线。实在闲得发慌,她索性强撑着受伤的身体去公司加班。
临行前,她特意嘱咐助理将自己带上坚持工作的消息告知父母,但特意叮嘱要用瞒着曲筱绡的方式转达。
曲父曲母得知女儿受伤还跑去公司加班的消息后,顿时坐立不安,立即驱车赶往她的公司探望。
当看到女儿拖着受伤的脚仍在坚持工作时,二老心疼不已。曲父望着专注工作的女儿,突然意识到女儿真的长大了。
特别是当曲筱绡一边吃着父母带来的家常菜,一边不经意提到平时都是吃外卖盒饭时,曲父更是在心里暗暗比较:女儿比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曲连杰靠谱多了。
用餐过后,心疼女儿的曲父曲母坚持要她回家休息。曲筱绡拗不过父母才妥协,同意他们将自己送到欢乐颂小区门口。
不过刚与父母道别下车,曲筱绡就瞥见林墨匆匆走进电梯间的身影。她也顾不得脚伤,立即一瘸一拐地追了上去。
此时电梯间的电梯门缓缓开启,林墨正要踏入,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回头一看,只见曲筱绡一瘸一拐地追了上来,脸颊还泛着红晕:墨哥!你怎么走那么快,都不等等我......
小曲。林墨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她微微肿起的脚踝上,眉头不自觉地皱起:医生不是让你好好静养吗?怎么又到处乱跑?
整天躺着太闷了嘛。曲筱绡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委屈吧啦的说:“人家给你打电话也不通,就去公司忙了半天。”
话音未落,她的视线就被林墨手中的U盘吸引,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是什么宝贝?刚才在停车场就见你行色匆匆的,发生什么事了?
林墨眉头微蹙,神色凝重地说道:安迪最近遇到些麻烦,她反映这几天总觉得有人在暗中尾随。我刚查到一些线索,打算过去和她当面聊聊。
他稍作停顿,目光落在曲筱绡充满好奇的脸庞上:你身上还有伤,先回去好好休养。如果没什么急事,等处理完这件事在说。
曲筱绡闻言却一把拉住他的衣袖,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什么?安迪被人跟踪?这还得了!我跟你一起去!
她说着还特意晃了晃受伤的脚,俏皮地补充道:虽然我现在是个铁拐李,但对付变态这种事,怎么能少得了我?
林墨望着她这副模样,不禁又无奈又好笑的说道:都伤成这样了还惦记着凑热闹,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小妖精。
这怎么能叫凑热闹呢?曲筱绡不服气地扬起下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我这叫见义勇为好不好?
更何况安迪可是我最好的闺蜜,她遇到危险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那不是太不够意思了吗?
林墨闻言没有在说什么,电梯门缓缓闭合的机械声在狭小空间里格外清晰。曲筱绡不动声色地往他身侧挪了半步,继续道:“墨哥,那你查到什么了?
林墨将U盘在指尖转了一圈,沉声道:监控显示是个戴鸭舌帽的男人,连续三天都出现在安迪公司楼下。最可疑的是,他每次都会偷拍安迪。
曲筱绡皱了皱眉道:安迪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她平时那么低调。
林墨压低声音:问题可能出在她那个网友魏渭身上,不过具体情况我已经让人去查了,还需要等消息才能确认。
电梯的一声到达22楼,冰冷的金属门缓缓打开。林墨快步走向2201室,曲筱绡眼疾手快地帮他按响了门铃。
安迪打开门时,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她侧身让两人进屋,目光在林墨身上停留片刻,似乎在等待一个解释。
刚才在楼下电梯间碰巧遇到小曲……林墨简短说明后,径直走向客厅。
他将U盘插入安迪的笔记本电脑,熟练地调出监控画面:这是晟煊地下车库的监控录像,你先看看这个。
屏幕亮起,画面中一个戴着黑色鸭舌帽的男子始终与安迪保持着安全距离,巧妙地利用停放的车辆作为掩护。直到安迪与谭宗明会面,那人才匆忙躲开。
就是他。林墨放大关键画面,声音低沉,今早你进公司后,他还在车库里逗留了二十分钟。我查过了,这是个职业私家侦探,最近几天一直在晟煊附近活动。
安迪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指尖传来阵阵凉意:看来不是错觉,我就说最近总觉得被人盯着......
谁这么大胆子?敢打安迪的主意!曲筱绡凑近看完监控,立刻炸了毛,安迪、墨哥,这事交给我处理吧,我这就让姚斌查查这个人的底细!
别冲动!林墨按住她,沉稳地说,我已经派人去调查这个人的背景。另外,餐厅的监控录像也在调取中,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
话音未落,安迪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闪烁着樊胜美的名字。她微微蹙眉,迟疑地按下接听键,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樊胜美急促的声音。
安迪,出大事了!樊胜美的声音里透着明显的焦虑,从昨天早上开始,网上就疯传一个爆料帖,主角竟然是你!
原来,这个帖子以揭露小三为名,直指安迪。更令人不安的是,今天下午帖子又更新了内容,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而最先发现这件事的是樊胜美的同事,也正是这位热衷八卦的同事将帖子转发给了她。
当樊胜美看清帖中主角是安迪时,顿时心急如焚。帖中不仅指控安迪插足他人感情导致情侣分手,还暗示她与其他男性关系暧昧,甚至声称她驾驶的豪车也另有主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类八卦消息最能挑动网民的神经。短短时间内,这则真假难辨的爆料就在特定圈层内迅速发酵,引发热议。
一旁的林墨听着两人的对话,不禁陷入沉思。网络确实让信息传递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同时也放大了谣言的破坏力。一个简单的以讹传讹,就可能让事实面目全非。
同样一件事,目击者的第一手描述和道听途说的转述往往大相径庭。更可怕的是,在层层传播中,信息的本质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
这就像一滴墨水落入清水,最初的真相很快就会被扭曲得模糊不清。所以在这个充斥着海量信息的数字时代,大多数人都不免会受到外界言论的影响。
有时仅仅因为一句未经证实的流言,就可能让无辜者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承受难以挽回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