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狗又问:“来顺,咱们在黑市买了多少粮食了?够不够大队的人吃一阵子?”
王来顺赶紧说:“爹,已经在黑市买了五万斤粮食了,加上之前换的,够大队的人吃两个月了。等过几天,我们再去黑市看看,能不能再买些。”
王二狗点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 —— 有了这些粮食,至少能让大伙坚持到秋收了。他看着屋里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又想起大队里的村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柳家村的人,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早上,王二狗来到大队部。
见到队长来了,几人都纷纷起身。
王二狗摆摆手:“都坐下吧。来福,我们这个月赚了多少钱?”
王来福骄傲地说到:“叔,上个月我们一共赚了七千多块。黑市玉米面价格翻了一倍多,一斤涨到两毛,红薯、土豆也涨到一毛一斤,棒子面也是一毛钱一斤。咱们买了一万斤红薯,一万斤土豆,其余的都买了玉米面。”
说到玉米面,几人脸上都是心疼,他们和二狗说过买棒子面能多买三万斤,不过二狗拒绝了。
“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怎么,对我有意见?”
几名小队长连忙摇头。
“继续说,来福。”
“叔,买玉米面花了六千块,一万斤土豆花了一千块,一万斤红薯花了一千块。咱们原本账上的钱都花出去了,现在大队就剩下两千块了。”
听到这,王二狗嘴角一抽:“哎,钱嘛,就要花出去。来福,那我们现在有多少粮食?”
“叔,就五万斤粮食,其余的粮食早就发完了。不过好在咱们大队没有一个饿死的。”
听到这,王二狗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来福,你们安排人发粮食,大人一百斤粮食,小孩五十斤,半大小子也一百斤粮食。来顺,你去通知知青过来领粮食,知青都给玉米面吧。”
王来顺没走几步,又问道:“爹,咱们大队改造的田老爷子两口子,还有赵伯一家四口,还给粮食吗?”
王二狗一愣,田中汉以前在部队,至于赵万兴一家子,好像以前也是做大官的,被下放批斗。二狗知道,再等六七年这些人都会平反,不能得罪。
“给,当然给了。人家是来改造,又不是来饿肚子的,既然来了我们大队,就按照我们大队成员一样发粮食。”
“知道了,爹。”
“算了,老二,一会我亲自去给他们送粮食吧,你先去喊知青。”
听到要分粮食,大伙都来了。虽然这个月大伙还是吃不饱,但能喝到鱼汤和王八汤,一个个精神了不少。
看到知青们去分粮食,杨如秋羡慕地说:“老田,你说我们能不能分到粮食啊?”
田中汉看着妻子渴望的眼神,不知道怎么回答。
赵万兴的女儿赵鑫鑫小脸上也是期待:“爹,我们能不能分到粮食啊?”
芳柔心疼地抱住女儿,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掉。
赵兴国安慰道:“妈,别哭,一会我再去挖些野菜。”
他们的粮食不是从大队发的,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不过现在粮食短缺,好久都没发粮食了。
二狗安排了几个人帮知青搬粮食。
“二儿媳妇,你回家割四斤肉过来,还有家里那只野鸡也带过来,一会我去见见田老哥他们。”
“知道了,爹。”
“元庆、元龙、元文、元武,一人扛一百斤粮食,我们去田老哥那边。”
四人齐声道:“是,小爷爷!”
田老汉几人看到扛着粮食过来的王二狗几人,既惊讶又惊喜。
赵鑫鑫试探地问道:“大队长爷爷,这是给我们的吗?”
王二狗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对,给你们的。”
看着四袋粮食放到屋里,赵万兴两口子才相信他们能分到粮食。
“王叔,谢谢你。”
王二狗摆摆手:“客气啥。赵同志,这是给你们的粮食,四百斤,够坚持两个月。”
赵万兴点点头:“够了,够了。”
“成,赵同志、芳同志,我先去田老哥那边了,你们有什么事找我就行。”
见人走了,赵兴国打开粮食袋,里面是两袋玉米面、一袋土豆、一袋红薯。
田中汉看到王二狗过来,客气地说:“大队长。”
王二狗也客客气气的:“田老哥,我们给你们送粮食。”
听到送粮食,夫妻俩对视一眼,看向王二狗的眼神里满是感激。
两人闲聊了一会,粮食就送过来了,一百五十斤玉米面、五十斤土豆。
一起来的还有赵柔,她带来了两斤肉。
“当家的,大队长是好人。”
赵万兴点点头:“哎,不知道咱们有没有机会报答。”
赵鑫鑫盯着桌子上的肉,流着口水。
看到闺女的样子,赵万兴笑了:“媳妇,今天晚上吃肉。”
看着地窖里放着的一千多斤粮食,李雪和王来梅都开心得不行。
王元燕拉着王来梅的衣袖:“娘,我要吃烤红薯。”
王来梅笑道:“成,一会娘给你们烤。”
等王二狗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 —— 玉米饭。
吃着玉米饭,所有人脸上都是满足,一大锅玉米饭都吃完了,几个小孩一人手里拿着一块锅巴。
青石沟的杨大牛一家也断粮了,还好王来梅已经离开了,不然早就没有粮食了。
“奶奶,我饿。”
杨老太太看着大孙子的模样,心疼地把他抱在怀里:“孙子乖,奶奶让你爹他们出去找吃的。”
赵春花埋怨道:“娘,都怪嫂子,要是当初卖了大丫、二丫,五十块钱都够我们买不少粮食了。”
说到卖女儿,杨老太太眼里闪过一抹狠厉:“两个丫头片子是我们老杨家的人,就应该为我们老杨家做贡献,卖了她们是她们的福分。”
赵春花一边附和道:“对,娘,你说的对,她们是我们老杨家的种,不能便宜了王家人。”
杨老太太看向自己的儿子。
杨大牛有些麻木:“娘,要不算了吧,我们都离婚了。而且按照我老丈人的性格,可能早就把大丫、二丫的户口转到他们大队了。”
闻言,杨老太太后悔了,当时觉得闺女就是赔钱货,所以没给两个孙女上户口,现在好了,什么都没得到,越想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