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宅彻底撕破脸断亲后,姜妙一家即将前往京城的消息,也如同插上了翅膀,传遍了整个杏花村。这一次,带来的不再是嫉妒和流言,更多的是复杂难言的情绪——有羡慕,有好奇,也有几分真诚的不舍。
毕竟,姜妙近来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她采药卖钱,自力更生,不再任人欺凌;她救治石猎户,显露了不凡的医术;她一次次击退老宅的刁难,维护了自家的尊严。虽然手段有时显得有些“邪性”,但并未主动害过无辜之人,反而偶尔会帮扶一下左邻右舍。
如今她家得了天大的机缘要去京城,大多数人还是抱着一丝善意的。
启程的前一日,姜家那扇平日里冷清的篱笆院门,竟难得地热闹起来。
最先来的是里正姜正德。他拄着拐杖,看着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落和即将远行的姜妙一家,眼神复杂,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妙丫头,去了京城,那是天子脚下,规矩大,不比村里。凡事要谨慎,多思量,照顾好你娘和弟弟妹妹。”他顿了顿,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块碎银子,“这点钱不多,路上买点吃的,也算村里的一点心意。”
姜妙没有推辞,接过银子,郑重行了一礼:“多谢里正爷爷这些年来的照拂和维护,妙妙铭记在心。”她知道,若非里正几次三番主持公道,她们家的日子会更难熬。
接着,曾被姜妙用灵泉水救过小孙子的李婶,提着一篮子还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鸡蛋来了:“妙丫头,自家鸡下的蛋,带着路上吃,补身子!去了那边,好好的!”
曾因姜妙提供的药材而减轻病痛的赵老汉,让儿子送来了一小袋自家磨的精细面粉。
就连之前因为刘三刀事件对姜妙有些畏惧的王婆子,也扭扭捏捏地送来了一包自己晒的干菜,小声嘀咕着:“路上……路上吃……”
张氏看着这些平日里或许并不多亲近,此刻却纷纷前来送行的乡亲,感动得眼圈发红,连连道谢。
姜妙心中也涌起一丝暖意。她并非铁石心肠,谁对她好,她心里有数。
她转身回屋,拿出了几个早就准备好的小布包。
“里正爷爷,”她将其中一个稍大的布包递给里正,“这里面是一些我调配的伤药和金疮药,效果尚可。村里谁家有个跌打损伤,或是不小心划破了口子,可以应急用用。”
里正接过,闻到里面传来的淡淡药香,知道不是凡品,郑重收下:“好孩子,有心了。”
她又拿出几个小一些的布包,分给李婶、赵老汉等几家曾明确释放过善意或生活确实困难的人家:“这里面是些防治风寒、消食化积的寻常药散,家里孩子老人若有不舒服,可以试试。”
收到药包的村民又惊又喜,谁不知道姜妙医术好?她给的药,定然比镇上药铺的还灵验!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妙丫头,这……这太贵重了!” “谢谢你啊,妙丫头!一路平安!”
姜妙笑了笑,语气轻松:“都是山里采的草药,不值什么。大家保重身体。”
(内心oS:反正大部分是空间黑土地批量生产的,成本几乎为零,送点人情,结个善缘,说不定以后有用。)
最后,她将石虎悄悄叫到一边,塞给他一个明显分量不同的布包,里面除了更多更好的金疮药和解毒粉外,还有一小瓶稀释过的灵泉水。
“石大哥,这个你收好,关键时候或许能保命。村里的事,就拜托你们了。遇事莫要强出头,保全自身最重要。”她低声叮嘱。
石虎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布包紧紧攥在手里,眼眶有些发红:“姜姑娘,你放心!我们等你回来!”
对于小豆子和铁牛,她也各自赠了一些小巧实用的防身药粉和零嘴,鼓励了他们几句。
夕阳西下,前来送行的村民渐渐散去。小院恢复了宁静,却仿佛还残留着方才的温情。
张氏看着院子里堆着的鸡蛋、面粉、干菜等物,抹着眼泪:“都是好人啊……妙儿,咱们以后要是好了,可不能忘了乡亲们。”
姜妙点点头:“娘,我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她看着这片生活了许久的土地,以及远处起伏的山峦,心中亦有一丝怅然。这里虽贫瘠,虽有许多不愉快的回忆,却也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起点。
(内心oS:等我京城混好了,说不定真能回来搞点投资,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一下?算了,先画个饼,以后再说。)
告别了乡亲,了却了最后一段尘缘。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所有的牵挂也已暂时安顿。
明日,便是真正的启程之时。
京城,侯府,等待着她的,将是全新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