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两位重量级勋贵就要在金銮殿上吵起来,白庚赶紧打圆场:
“哎呀呀!两位!两位大人!息怒息怒!
一位是侯爷,一位是国公,为这点小事吵吵,多伤和气!
不就是去看看嘛!都去!都去行了吧?我也正好想听听各位大人的高见呢!”
他本意是和稀泥,但听在威远侯耳朵里就变味了:
好哇!你白庚和慕英是不是唱双簧呢?
一个坚持要查,一个假装大方,故意把事闹大,引我上钩?!
威远侯心急如焚,坚决不同意:“陛下!此事…”
“够了!”
龙椅上的白穆终于发话了,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有什么好吵的!梁王不是说了吗?谁想去谁去看!朕还能拦着你们不成?”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凌厉:
“但是!朕把话放在这里!谁要是去了,拿不出真凭实据,就敢跑回来说三道四,叫停梁王的工程…别怪朕翻脸不认人!”
这话一出,等于给这件事彻底定了性:
朕真不管你们,但不要耽误朕儿子“做好事”!
白穆又看向白庚,语气缓和下来:
“梁王,你就安心做你的事。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朕说。”
这护犊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白庚急忙跪下,真心实意地道:
“儿臣谢父皇信任!”
说实话,这一刻白庚是有些感动的。
他看着龙椅上虽然威严但眼神中透着关切的皇帝老爹,忽然想起了自己前世那对善良的养父母。
刚被收养时,他小心翼翼,但养父就是这样,不问缘由,总是无条件地支持他,做他最坚实的后盾。
现在的白穆,就是他的后盾。
原主那么混账,白穆都极尽宠爱。如今他稍微做点人事,白穆更是毫不犹豫地支持。
这就是父亲对孩子的爱吗?
又想到暮雨柔说的,一年内白穆可能会因反贼重伤而死…
白庚心里猛地一揪,暗暗发誓:
父皇!你放心!我绝不会让那种事发生!我一定阻止它!这份父爱,我…我想留住!
白穆目光又转向柳青,语气温和了许多:
“柳青,你做梁王的伴读,有半年多了吧?”
柳青赶紧躬身:“回陛下,正是。”
“嗯,辛苦你了。梁王如今能这般懂事,你功不可没。”
“陛下谬赞,此乃王爷自己的功劳。”柳青不敢居功。
白穆点点头,忽然道:
“朕记得你是今科进士,文武双全。
一直做个伴读,屈才了。
这样吧,朕封你为京兆尹督察使州统,依旧跟在梁王身边办事。”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瞬间一片哗然!
督察使?!
那可是直属于皇帝的特殊职位,负责监察百官,权力极大,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但建制不同。
南靖在京城(京兆府)和各行省都设有督察使。
京兆府尹参照行省建制,其下最高长官为督察使省统,之下各州府设督察使州统,再下各县设督察使县统,其余普通成员则统称督察使。
柳青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子伴读、护卫,一跃成为京兆府辖区内的州级督察使!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要职!
而且督察使身份特殊,拥有直达天听之权!
皇帝让一个督察使天天跟在梁王身边,这意思简直不要太明显:
谁敢动朕儿子,朕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这是明晃晃的护身符加监视器啊!
一些敏锐的官员已经品出味来了:
陛下这是怕梁王转性后,以往得罪过的人会趁机报复,所以直接派个“钦差”贴身保护+监视!
在对白庚的事情上,身为皇帝的白穆或许有失偏颇,但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把能给的保护都给了!
柳青也是愣了片刻,才赶紧跪下谢恩:“臣,谢主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白穆满意地点点头:“嗯。梁王,今日留在宫里,陪朕用午膳吧。”
“是!谢父皇!”白庚再次道谢。
“退朝吧!”白穆挥了挥手,结束了这次波澜起伏的早朝。
文武百官躬身退下。
威远侯杨和隆看着白穆和白庚并肩离去的背影,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好…好…好!督察使都安排上了!还是京兆尹的州统!
这是生怕在城西发现不了什么东西啊!”
他内心惊怒交加,
“不行!不能再等了!我必须立刻去请示王爷…要不要…提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