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大地,风云涌动。天子的意志如同无形的烽火,迅速传递至各方将领手中。
驻守华阴的段煨和屯兵弘农的张济,几乎同时接到了来自长安的旨意。旨意内容清晰明确:整备兵马,东进河东郡,协助关羽、张飞二位将军,彻底解决白波军问题,收回朝廷对盐铁之利的掌控。
若是数月前,接到这种旨意,段煨和张济少不得要心里嘀咕几句,掂量一下利弊,甚至可能阳奉阴违。但今时不同往日!
天子诛董卓、稳长安、收降兵、派良将、强骑兵……这一连串组合拳打下来,眼瞅着关中局势一天天稳固,天子手中的刀把子越来越硬。
段煨和张济都是明白人,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大势所趋”。如今给天子打工,那就是最有前途的“铁饭碗”!虽然规矩多了点,但胜在安稳啊!按时发粮饷,立功还能受赏封侯,不比整天提心吊胆怕被清算强?
“快!立刻点齐兵马!粮秣器械务必充足!”段煨对着部下下令,脸上竟带着几分迫不及待,“陛下有旨,岂能延误?我等当为陛下前驱,扫平不臣!”
张济那边也是类似光景:“此番东进,非同小可。关云长此人治军极严!”
两位西凉宿将,此刻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打工人的觉悟”,迅速安排好防务,便领着麾下精锐,浩浩荡荡开出驻地,朝着河东郡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河东郡境内的杨奉,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杨奉这人,原本是白波军出身,后来见董卓势大,便带着部分兄弟跳槽过去,想着混个前程。结果屁股还没坐热,董卓就凉了!他只好带着他这一万号人,在河东郡这块地方左右横跳,一边打着官军的旗号,一边干着些劫掠商旅、偷偷挖矿的勾当,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润,堪称“土皇帝”界的兼职达人。
他原本还想着再逍遥一段时间,多捞点本钱,看看风向往哪边吹再决定彻底投靠谁。是河北袁绍?或者……再看看长安的小皇帝?
可还没等他琢磨明白,朝廷的旨意和关羽大军的先锋斥候几乎同时到了!
看着旨意上那不容置疑的语气,再打听一下关羽张飞的赫赫凶名、段煨张济正在赶来的路上、以及长安那边陛下层出不穷的狠活……杨奉手里的酒樽当时就掉地上了。
“这……这还看个屁的风向啊!”杨奉冷汗直流,“朝廷这是动真格的了!这要是碾过来,我这一万人够塞牙缝吗?”
杨奉本就是个投机分子,擅长见风使舵,此刻见风头不对,立刻做出了最符合他性格的决定——归顺!必须归顺!
他生怕动作慢了被关羽当成负隅顽抗的典型给剁了,立刻派出心腹信使,带着他的“忠心”,快马加鞭直奔关羽军中。
信中,杨奉那是声情并茂啊!先是深刻检讨了自己过去被董卓“蒙蔽”,不得已屈身事贼的“无奈”,然后大力歌颂天子圣明,诛除国贼,最后表达了自己弃暗投明、率部归顺、愿为陛下前驱扫平河东不臣的“赤胆忠心”!
关羽收到信,丹凤眼微眯,抚须沉吟片刻。他对杨奉这等反复之人并无好感,但眼下以最小代价平定河东为重。既然杨奉愿降,正好可作表率,亦可利用其熟悉本地情况。于是便回信准其归顺,令其整顿兵马,听候调遣。
杨奉接到回信,如同拿到了免死金牌,长长松了口气,立刻忙不迭地开始整编部队,准备迎接“王师”。
然而,同样接到朝廷旨意的白波军另外三位首领——李乐、韩暹、胡才,可就没杨奉这么“识时务”了。
这三位,可是白波军的“老资格”,在河东扎根多年,靠着盐池和几处铁矿,那是赚得盆满钵满。手下聚拢了一大帮亡命之徒,小日子过得比杨奉还逍遥。
朝廷一纸诏书就想让他们交出去?开什么玩笑!
“呸!狗屁朝廷!当初董卓在时不见他们放个屁!如今看我们赚了钱,就想来摘桃子?”李乐首先骂骂咧咧地表示不服。
韩暹比较“理智”地分析(自以为):“听说来的就是关羽张飞,带了一万来人?哼,我们三家合兵,不下三万之众!依托地利,怕他作甚?就算打不过,老子们不会跑吗?并州那么大,黑山军的张燕大哥那边也能去投奔!再不行,往北边匈奴人占的地方一钻,打下一块地盘,照样吃香喝辣!”
胡才更是迷之自信:“就是!皇帝小儿也就吓唬吓唬杨奉那种软蛋!咱们白波军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想让我们缴械?门都没有!”
三人一通合计,觉得朝廷这是虚张声势,自己完全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决定硬扛到底,甚至暗中联络,达成了暂时的攻守同盟,准备给朝廷大军一点“颜色”看看,最好能逼朝廷承认他们对盐铁的实际控制权,或者卖个好价钱。
他们甚至开始做美梦,击退官军后,如何瓜分杨奉和董承的地盘和部众……
然而,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短短半个月内,局势风云突变!
段煨部到了!张济部到了!徐荣部队到了、投降后的杨奉、以及驻防的董承部整编完毕,调转枪口!再加上关羽张飞本部精锐……
整整五万大军!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黑压压地云集在河东郡,那冲天的杀气几乎将天空的云彩都染成了血色!
原本还在做着待价而沽美梦的李乐、韩暹、胡才三人,瞬间傻眼了!
说好的一万呢?这翻了好几倍的兵力是哪儿冒出来的?朝廷什么时候这么多兵马了?
还没等他们从震惊和恐慌中回过神来,关羽的最终通牒已经到了——不是劝降,而是直接判定!
“白波余孽李乐、韩暹、胡才,抗旨不尊,窃据国器,形同谋逆!今奉天子诏,讨伐不臣!若束手就擒,或可免尔等家眷一死;若负隅顽抗,破寨之日,鸡犬不留!”
“谋……谋逆?!”李乐拿到檄文,手抖得跟筛糠一样,脸都吓白了。这顶大帽子扣下来,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韩暹和胡才也彻底慌了神。他们只是想保住利益,最多算个割据一方,怎么转眼就成“国贼”了?这性质完全变了啊!
“快!快联系黑山军!联系袁绍!”韩暹嘶哑着嗓子喊道。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袁绍此时还打着四世三公的名义在攻打青州,怎么可能为了他们几人直接与朝廷翻脸,而张燕亦是如此,如今朝廷如此强势,兵强马壮,他都在考虑要不要归顺朝廷,还想叫他手里被扣上叛逆大帽子的李乐、韩暹、胡才,他有病呀。
五万朝廷大军已经完成了战役部署,如同一个巨大的绞索,正在缓缓收紧。而刚刚达成脆弱同盟的白波三傻,此刻除了抱团取暖、瑟瑟发抖之外,似乎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在“谋逆”的罪名下被碾为齑粉,要么……试试看能不能从这铁桶般的合围中,杀出一条血路,逃往并州那未知的荒芜之地。
显然,朝廷的大军不会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