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州牧府。
朱儁捧着那份由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天子诏书,反复看了三遍,花白的胡子微微颤抖,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叹服。
“陛下……真乃神授也!”他忍不住对一旁的荀彧、荀攸等人感慨,“这诏令中所言‘袭扰粮道,迫其自乱,辅以招抚屯田’之策,与吾等日前所议,竟如出一辙!陛下深居九重,竟能对千里之外战局洞若观火,运筹帷幄至此,实乃天纵奇才!”
荀彧也是深深一揖:“陛下圣明,非臣等所能及。此策正中黄巾软肋,百万流民,所求不过一口饭吃,一片地种。陛下许以河南尹荒地屯田,正是釜底抽薪之妙招!”
荀攸抚须点头:“更难得陛下深知用兵之‘势’,不强令朱公进攻,而以骑兵扰袭,示之以威,再辅以叔父(荀彧)在后方广发布告,招抚流民。如此剿抚并用,事半功倍。陛下之年岁,能有此见识……非凡,非凡啊!”
而兖州本地的世家豪强们,反应更是迅速和现实。他们才不管这计策是谁想的,他们只看到——那百万嗷嗷待哺、随时可能冲进自家庄园抢粮抢地的黄巾流寇,早些送走才是正事。
一时间,兖州各地世家积极拥护朝廷政策。
“要钱?给!只要赶紧把这帮瘟神送走!”
“要粮?凑!沿途驿站必须备足粮草,绝不能让他们在路上饿急了又跑回来!”
“修复驿站?我家出民夫!”
什么囤积粮草、隐匿人口,在眼前可能被黄巾军强制“均贫富”的生存危机面前,都不重要了。保住现有的家业才是第一位的!兖州世家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慷慨”和“效率”,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出人,全力支持朝廷的流民迁徙计划。
身处后方的荀彧,接到天子旨意,更是立刻行动了起来。他深知百万人口迁徙的艰难。他迅速调动所能调动的资源,沿着规划好的迁徙路线,大规模修复和新建驿站,每个驿站都提前囤积足以支撑流民短暂消耗的粮草和干净的饮用水。他心思缜密,甚至考虑到了医疗和治安问题,不分驿站甚至安排了医师和维持秩序的乡勇,不得不佩服这个后勤大总管,有他在什么事情都能处理的明明白白。
陈留太守张邈,作为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异常配合。如今朝廷旨意清晰,能将兖州的巨大包袱甩出去,同时只需要支付些许钱粮(还是世家给的),就能获得一份功劳,他何乐而不为?陈留郡的官道上,一时间到处都是修缮驿站的民夫和运送物资的车队。张邈甚至公开表示:“确保流民平安过境,乃本官职责所在!”(内心oS:赶紧走!千万别停留!)
朝廷的诚意和兖州世家“欢送”的架势,很快传到了黄巾军耳中。
其实,这百万之众里,真正的狂热信徒并不多,大多都是活不下去的农民、溃散的郡国兵、被裹挟的百姓。他们之所以跟着造反,不过是为求一条活路。如今朝廷不仅不追究,还可以当什么屯田兵,那可是河南尹呀,朝廷的旧址,曾经何其辉煌,在那里耕种甚至立下些许战功就可以获得土地,谁愿意当叛军,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最实在,更何况也不能一直叫父母妻儿跟着自己四处流浪,四处劫掠?
诏令所到之处,黄巾军几乎是望风归降,成建制的放下武器,拖家带口地等待着朝廷的安排,准备走向那片承诺中的“希望之地”。
消息传回长安,刘协都感到有些意外。他知道这策略会有效,但没想到效果这么猛,这么快!
不过想想也是,曹操从开始当上兖州牧到安置百万流民,征召三十万青州军,也不过数月而已。
“徐荣将军到哪儿了?”他问近侍。
“回陛下,徐将军刚整编完部队,尚未出潼关。”
刘协:“……”
好嘛,朕的将军还在路上,朕的计策已经快把问题解决了?这效率,是不是有点离谱了?
“黄老将军呢?”
“黄忠将军已抵达陕县,正在与李肃将军办理交接,整编牛辅旧部。”
刘协点点头,局面一片大好,但他总觉得还能做点什么。他下意识地又开始“骚扰”他的智能辅助系统。
“智能啊,看看现在的骑兵装备还有没有提升空间?总感觉冲锋起来不够得劲。”
【正在分析当前时代骑兵装备……检索中……】
【主要发现:当前时代普遍使用高桥马鞍,提供基本前后支撑;拥有缰绳控制方向。】
【缺失关键部件:双边金属马镫(可极大提升骑兵稳定性与发力)、马蹄铁(可有效保护马蹄,提升战马长途行军与作战能力)。】
“马镫!马蹄铁!”刘协眼睛瞬间瞪圆了,“对啊!这俩神器居然没有?!”
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对这两样东西的重要性太清楚了!没有马镫,骑兵很难在高速奔驰中稳定身体做出复杂的劈砍动作,冲击力大打折扣!没有马蹄铁,战马损耗极大,严重影响机动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快!把数据给我!”刘协激动地搓手。
又是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结构简单却无比精妙的双边金属马镫,以及各种型号的马蹄铁、钉子(包括安装工具和方法),清晰无比。
刘协立刻抓起笔,再次化身“灵魂画手”。刚画完,还没来得及叫少府的人,他就想起刚刚领了“灭门”任务还没走远的贾诩。
“快去!把贾文和给朕叫回来!”
刚走出宫门没多远的贾诩,一脸懵逼地又被叫了回来,心里直打鼓:难道陛下良心发现,灭司马家的事情有所改变?那可真是太好了。
来到天子面前,却见天子兴奋地递给他两张绢帛:“文和,看看这个!”
贾诩疑惑地接过,只看了一眼,他是西凉人,深知骑兵之利,几乎瞬间就明白了图中那两样小东西的巨大军事价值!
“陛下!这……此乃神器啊!”贾诩的声音都变了调,“若装备此物,骑兵足可稳固于马背,冲锋劈砍之力恐倍增!这铁掌更是……更是能保战马蹄甲,减少损耗!陛下是如何……”
他话没说完,就看见小皇帝陛下对他露出了一个“你懂的”笑容。
刘协一本正经地说:“文和,此乃你近日查阅古籍残篇,偶得灵感,又与一位深谙锻造之术的老匠人反复试验而成。你于国于军,又立一大功啊!”
贾诩:“???”
我?查阅古籍?和匠人试验?我怎么不知道?
看着陛下那“赶紧认下这份功劳”的眼神,贾诩cpU差点干烧了。听说过替领导背黑锅的,没听说过替领导领功劳的?而且还是这种足以改变战争模式的大功劳?陛下这又是什么操作?
虽然完全搞不懂,但贾诩的求生本能和职业素养告诉他,照做就是对的。
他立刻脸上堆起“恍然大悟”和“谦虚”的表情,躬身道:“陛下明鉴!臣……臣确实近日偶有所得,不想竟能入陛下之眼,实在是……惶恐!”
“哎,爱卿不必过谦!”刘协大手一挥,“有功就要赏!朕现在就封那位……嗯,那位深藏不露的老匠人为‘将作丞’,秩三百石,专司督造此二物!其麾下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赏钱一万,月俸提升三成!所有负责搬运、准备辅料的杂役,赏钱三千,永久免除服劳役,月俸三石”
“对了,”刘协仿佛才想起什么,补充道,“就像之前那‘曲辕犁’,不也是一位老匠人(当然也是托贾爱卿你发现的福)琢磨出来的吗?朕思虑着,利器、良器,乃强兵富国之本,岂能总是靠匠人们零星摸索?”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朕意已决。就在少府之下,增设两署!”
“其一,设‘农械监’,专司各类新式农具的研发、改进与标准化制作。就以献上曲辕犁的那位老匠人为首,授予官职,拨给经费与人手,给朕大力改进农具,提升耕作效率!”
“其二,设‘兵械监’,专司军器、甲胄、乃至此类马具的研发与精造。就由献上这马镫、马蹄铁的老匠人(当然也是贾爱卿你发现的)牵头,同样授官给饷,务必精益求精,使朕之将士,甲坚兵利!”
贾诩听得一愣一愣的,陛下这……是要把工匠的地位和研发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啊!这手笔,这眼光……他再次感到天子的深不可测。
刘协内心暗爽:对!就这么干!朕就这么一点一点提高工匠的待遇和地位,还把研发变成常设机构。等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反应过来,重视技术的风气已经形成了!科技树的根基,就得用真金白银和官位来夯实!农械监和兵械监,就是老子点科技树的两条大腿!
他拍了拍还在消化信息的贾诩:“文和,此事也交由你一并督办。尽快秘密打造一批,先装备子龙和奉先的骑兵。记住,保密!”
“臣……领旨。”贾诩晕乎乎地接过图纸,感觉手里的绢帛有千斤重。他一边往外走,一边琢磨:陛下这到底是为何?明明是自己想出来的惊世发明,却要安在我和一个老匠人头上?莫非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叫我背锅,可这明明是功劳呀。
他想破头也想不明白,最后只好放弃:“罢了,陛下心思,如渊似海,非我等凡人能揣测。”
他摇摇头,决定先去找那个“传说中”的资深老匠人对对台词,顺便想想怎么跟牛辅李傕他们说灭司马家的事。
而殿内的刘协,刚想再和智能聊聊还有什么能“借鉴”的好东西,忽然脑海中的光幕剧烈闪烁起来,发出冰冷的提示音:
【警告:能量严重不足……即将进入强制休眠状态……】
【休眠倒计时:10、9、8……】
“喂?等等!智能?没能量了?我还得吃多久呀?”刘协在心里疾呼。
【……3、2、1。进入休眠。】
光幕彻底熄灭,无论刘协如何在脑中呼喊,都再无回应。
刘协:“……”
得,最大的外挂……又没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