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鄄城。
刚刚坐上兖州牧宝座还没把椅子捂热的曹操,此刻觉得自己像是那个刚赊账买了二两肉准备包饺子,锅里的水还没烧开,债主就拎着砍刀上门讨债的倒霉蛋。
而且这债主,来头忒大——是当今圣上!
未央宫来的信使,捧着盖有皇帝信玺的诏书,字正腔圆地念着。内容很明确:董卓伏诛,陛下亲政,朝廷已安。闻兖州牧刘岱讨贼殉国,朕心甚痛。特委任右将军、钱塘侯朱儁为新任兖州牧,总揽军政,剿抚黄巾,安靖地方。原兖州大小官吏,各安其位,辅佐朱卿,共克时艰。叫他率领部曲前往长安拱卫京畿。
信使念完,笑眯眯地看着曹操:“曹公,接旨吧?”
曹操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努力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率领着身后一众表情各异的文臣武将,山呼万岁,接下了这道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旨意。
信使心满意足地被人引下去休息了。州牧府议事厅内,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曹操坐在主位上(感觉屁股底下的垫子瞬间长满了钉子),目光扫过手下这群人。
武将这边,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些宗族兄弟,个个眉头紧锁,手按剑柄,眼神里全是“大哥你说咋办咱就咋干”的彪悍。于禁、乐进、史涣这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坏事,曹老板在哪里干,他们就在哪里干呗,天子又不认识他们。
问题出在文臣那边!
看那荀彧荀文若!平日里多么沉稳持重的一个人,此刻那嘴角压都压不住,微微上扬,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一种近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狂喜光芒!曹操甚至怀疑,要不是场合不对,荀彧能当场赋诗一首歌颂大汉光明未来!
还有那陈宫陈公台!也是一脸“正该如此”的表情,捋着胡须,频频点头。
程昱、戏志才稍微好些,但眼神里的闪烁也表明,朝廷这道旨意,对他们冲击不小。
曹操心里哇凉哇凉的。他太清楚这帮家伙了!荀彧、陈宫,那是标准的汉室纯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状态,就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朝廷,他们这些地方贤才去辅佐,共同匡扶汉室。之前选择辅佐他曹操,是因为董卓乱政,汉室倾颓,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权臣来稳定局面,扫平群雄!
他曹操能有今天,靠的是刺董的名声(虽然没成功)和打败黑山军的战绩,让兖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觉得他是个潜力股,是个值得投资、能够代表他们利益、并且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大汉守护神”(实际是权臣)的人选。
现在倒好,董卓被个十一岁的小皇帝带着人给剁了,西凉军也被收服了,长安朝廷眼看着支棱起来了!最关键的是,派来的人太有说服力了,不是别人,是朱儁!这位老将军的声望、资历、能力,哪一样不把他曹操的那点声望按在地上摩擦?
可现在正版“大汉守护神”带着朝廷认证来了!那些世家还会死心塌地地支持他这个“山寨版”吗?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肯定立马倒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啊不,以迎朱公!
没了世家的钱粮支持,他手底下这几千核心部队,喝西北风去?光有武将!夏侯惇再能打,能空手变出粮食来?曹洪再会省钱,能省出多少军饷?
果然,还没等曹操想好怎么开口,荀彧第一个站出来了。他努力维持着平静的语调,但那份激动是个人都听得出来:
“明公!此乃天大喜讯!董贼伏诛,陛下亲政,汉室中兴有望!朱公伟老成宿将,威望素着,由他出任兖州牧,必能迅速平定黄巾,安抚百姓。此乃兖州之福,天下之福也!彧以为,明公当即刻准备交接事宜,恭迎朱公。届时,明公亦可应陛下之召,前往长安,辅佐陛下,共襄盛举!此方为臣子之本分,亦不负明公昔日刺董之忠勇啊!”
漂亮!一番话滴水不漏,既捧了朱儁和朝廷,又给了曹操台阶下,最后还用“刺董”的道德高地把曹操架了起来。意思很明显:你以前是忠臣,现在更该做忠臣,别想歪心思了。
陈宫立刻跟上:“文若先生所言极是!朝廷旨意已明,朱公不日即到,我等当尽心辅助,稳定兖州,方为上策。”
程昱和戏志才互相看了一眼,也拱手道:“我等赞同文若。”
曹操只觉得一口老血堵在嗓子眼,咽不下去吐不出来。他看向武将那边,夏侯惇梗着脖子想说话,被曹操用眼神死死瞪了回去。这时候武将跳出来反对,那就是授人以柄,给人留下他曹操拥兵自重、意图不轨的口实!
就在曹操内心天人交战,琢磨着是不是能想办法拖延一下,或者跟朱儁谈谈条件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探马来报:朱儁率徐州精兵一万,已进入兖州地界,距鄄城不过三日路程!同时,陈留太守张邈派遣郡丞吴资,领兵五千,押运大量粮草辎重,正前往与朱儁汇合,声称奉天子使者(荀攸、张辽)之命,助朱公讨贼!
曹操感觉脑子里又一道炸雷响起。
一万五!还是朱儁这种名将统领!再加上张邈这个墙头草提供的粮草……而他自己呢?满打满算,真正能如臂指使的核心部队,就五千多人。原本准备接收刘岱的部队,还没开始,朱儁一来,肯定瞬间易帜!届时朱儁兵马近四万之数
实力对比悬殊到令人绝望!反抗?拿头反抗吗?那是找死加骂名千古!
荀彧和陈宫在一旁,又开始新一轮的“絮絮叨叨”,中心思想还是那个:赶紧去长安吧,为大汉为天子尽忠。
罢了罢了!
曹操心里长叹一声,涌起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一丝莫名的解脱。
这兖州牧的位置,还没坐热乎,就得原样交出去了。这感觉,就像辛辛苦苦攒钱买了套大宅子,还没来得及住进来,宅子被收走了。
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瞬间切换成“忠君爱国,深明大义”的表情,声音沉痛而坚定:
“诸公不必再言!操,世受汉恩,岂敢有二心?陛下英明,朱公持重,此乃兖州百姓之福!操,愿即刻让兖州牧之位,恭迎朱公!”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操意,除必要的州郡兵马留予朱公剿贼安民外,操愿亲率本部三千子弟兵,并夏侯、曹氏诸将,即刻奔赴长安,向陛下效忠,以备朝廷驱使,为国讨贼!”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既表达了顺从,又保住了自己的核心武装,还给了自己去长安的理由——不是被夺权赶走的,是主动带兵去给陛下效力的!
荀彧、陈宫等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赞赏(对曹操识时务的赞赏)。这样处理,确实是最好的结果了。
“主公英明!”荀彧等人躬身行礼。
曹操心里在滴血,脸上却笑得无比真诚:“如此甚好!文若、公台、仲德、志才,兖州初定,百废待兴,朱公初来,诸多事务还需诸位贤才鼎力辅佐!你们…就都留下吧!好生辅助朱公,治理地方,报效朝廷!”
荀彧等人自然听懂了其中的含义,这是放他们自由,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汉室理想了。几人再次躬身,语气复杂:“谨遵明公…嘱托。”
最终,曹操带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史涣,以及三千核心曹家军,收拾好家当(主要是军械和少量金银细软),在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中,准备等朱儁一到,完成交接(主要是被交接),就立刻“滚蛋”去长安。
而荀彧等人带在身边根本无用,弄不好还是天子的眼线,汉室微弱他们是可用的人才大才,汉室稳固,他们就成了眼线。
“走吧走吧,”曹操自我安慰道,“去长安也好,至少…天子脚下,做一个征西将军也好!”
曹孟德的第一次创业,还没开始腾飞,就因为甲方爸爸(大汉朝廷)突然复活并强势介入,而宣告…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