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11月初)朔风凛冽,却吹不散羽林校场上那冲霄的锐气。历时月余的魔鬼操演,已将这一千三百名羽林郎锤炼得脱胎换骨。
齐步走的训练,在经历了最初顺拐天团带来的鸡飞狗跳后,渐入佳境。十日过去,当“齐步——走”的口令再次响彻校场,回应的是如林而动的步伐,手臂摆动划一,脚步声沉闷而整齐,仿佛一个巨人的心跳,撼动着脚下的土地。再到那要求更为严苛的“正步走”,抬腿、绷脚、砸地,每一个动作分解又复合,十五日的汗水挥洒,最终凝结为行进间那股劈开空气的锐利与力量。腿踢如枪,步落如锤,每一次足跟砸地发出的“啪”的一声脆响,连成一片,竟似惊雷滚动,震得旁观者心旌摇曳。
皇甫嵩伫立点将台旁,花白的须眉在寒风中微动,那双看惯沙场生死的老眼,此刻精光四射,一瞬不瞬地盯着场中操演的军阵。他心中巨浪翻涌,难以平静。作为与高顺深入探讨过练兵之道的老将,他深知陷阵营的强大在于经年累月的血腥淘汰与严苛到极致的令行禁止,每一个都是百里挑一的杀戮机器。而眼前这支羽林新军,单论个人武艺和经验,仍不及陷阵营那些百战老卒,但那股内蕴的、几乎要破体而出的战斗意志,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陛下仅仅用一月!无需经历无数败仗的筛选,仅凭那匪夷所思的队列操练和那直击肺腑的“思想课”,便将一群优秀士兵的魂,重新锻造成了一把渴望燃烧、渴望守护的利刃!陛下曾说“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皇甫嵩此刻才真切地触摸到这句话的分量。一如他自己,为了心中“大汉”的信念,可以百死无悔。如今,这群士兵心中被陛下种下的“为家而战、为己而战”的信念,其炽烈程度,恐怕犹在陷阵营那纯粹的军人荣誉感之上!这是一支知道为何而战,并且极度渴望胜利的军队!
最后的几日训练,愈发顺畅。那三个曾经的“顺拐之王”虽动作仍略显刻板,却再无错漏,眼神中的专注与坚定,甚至超越了许多老卒。
而在这一个月里,少府工匠坊亦是炉火不熄,日夜赶工。根据陛下亲自绘制的图样(源自后世游戏中的炫酷造型,兼顾了汉代实战需求与视觉冲击力),十三套专属将甲与神兵悄然成型。
吕布的方天画戟,长刃冷冽,月牙森寒,戟杆缠绕暗金龙纹,与他那套吞兽玄甲相配,傲气冲天。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长柄厚重,刀锋如一道冷月,青龙盘绕其上,鳞甲宛然,配上绿袍金甲,威仪自生。
张飞的丈八蛇矛,矛刃扭曲如蛇信,乌黑的矛杆蕴藏着爆炸性的力量,与他那套黑沉铁甲相得益彰,煞气逼人。
赵云的龙胆亮银枪,通体亮白,枪缨如雪,枪尖一点寒芒似星,配以银甲白袍,飘逸中尽显锋锐。
马超的虎头湛金枪,徐荣的厚背长刀,黄忠的凤嘴刀,于禁的巨斧,乐进的双戟,……每一件都既保留了汉代兵器的实用根基,又极尽工艺之能事,赋予了强烈的个人色彩与视觉震撼。
那一千三百羽林郎的装备亦全部换新。制式的玄色铁甲,红色的战袍,肩甲吞头,护心镜闪亮,长枪如林,枪尖雪亮,佩剑统一悬挂于左腰。整齐划一、寒光耀目的阵势,已堪称大汉版的皇家仪仗队,肃杀华美,令人望之屏息。
这是天子准备进行一次小规模的阅兵,他要震慑一下司隶的这些世家们,还有天天絮絮叨叨的文臣,阅兵前的最后五天,整个羽林校场彻底封闭。训练的焦点集中在了持枪行进上。齐步走时,长枪紧贴身侧,纹丝不动;正步走时,随着“向右——看”的口令,整个队列头齐刷刷转向阅台,同时长枪猛地由垂直变为前倾,雪亮的枪尖瞬间构成一片死亡的森林,踏步声、甲叶撞击声、枪杆移动的破风声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就连皇甫嵩这等见惯大阵仗的老将,在一次完整预演时,也被那千余人如一人、动作整齐划一到令人窒息的气势逼得下意识后退了半步,胸腔中被那股无形的力量撞得发闷,只能喃喃道:“如此军威……如此军威……”
最终演练方案定下:皇甫嵩老将军作为军方象征,持节钺,乘战车,行于最前。其后是天子钦使,高擎代表皇室的玄色龙旗与“汉”字大纛。再之后,便是吕布、徐荣、赵云、关羽、曹操、张飞、黄忠、马超等十三位将领,各自引领本队百人方阵,麾下健儿高擎代表各将的营旗(如“吕”、“关”、“张”、“赵”等大字旗),依次通过阅台。
这一个月,对杨彪和王允而言,亦是煎熬。杨彪劝了几次,见天子心意已决,便也认命,转而埋头处理那堆积如山的政务。而王允,则完美诠释了何谓“倔强的老臣”。他几乎每日必至校场外求见,或高声劝谏“陛下勿要玩物丧志,国事为重”,或苦口婆心“练兵乃将校之责,天子当垂拱而治”,即便被羽林卫客气而坚定地拦在外面,依旧锲而不舍,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也成为校场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终于,考核之日,也是大阅之期,随着冬日第一缕苍白的阳光,降临长安。
未央宫前,巨大的广场被肃清。受邀观礼的司隶世家代表、文武百官早已按品阶立于两侧观礼台,人人翘首以待,神色各异,好奇、疑虑、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混杂其中。
王允站在文官队列最前,眉头紧锁,整理着衣冠,准备待会儿无论如何也要再向陛下进言一番。
辰时正,鼓号齐鸣!
刘协身着戎装,外罩玄色龙纹披风,出现在未央宫前高高的阅台之上,目光扫过全场,不怒自威。
开始!没有多余的话,清冷的声音传开。
咚!咚!咚!咚!
沉重而有节奏的战鼓声如同敲在每个人的心口。紧接着,一阵从未听过的乐曲骤然响起,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开篇便是连续急促有力的轮指,如同战鼓擂响,号角催征!旋律高亢激昂,大气磅礴,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肃杀与汉家儿郎的豪情!正是蔡邕、蔡琰父女呕心沥血之作------《汉风烈·龙旗扬》!
乐曲声中,如墙而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甫嵩的战车和那面巨大的皇室龙旗。紧接着,第一个步兵方阵出现了!
玄甲、红袍、如林的长枪!在指挥官的口令下,整个方阵以无可挑剔的齐步走来,脚步声与乐曲的节奏完美契合,沉闷、整齐、充满力量感。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尺子量出,冰冷的金属反光刺人眼目。
观礼台上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不少世家代表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脸上的轻慢瞬间消失。那乐曲仿佛带着魔力,敲击着他们的心房,让血液不由自主地加速流动。
方阵行至阅台正前方。
向右------看!指挥官嘶声怒吼。
为大汉战!为天子战!百人齐吼,声震屋瓦,与乐曲的最高潮轰然重合!
刷!整个方阵头颅右转,目光如炬,同时手中长枪整齐划一地前倾,雪亮的枪尖直指前方,杀气轰然爆发!脚步同时换为正步,踏地之声更加沉重响亮,仿佛要将这广场踏碎!
那股混合了绝对纪律、震天怒吼、磅礴乐曲和赤裸杀气的威压,如同实质的海啸,扑面而来!
王允正准备迈出的脚步瞬间僵住,张开的嘴巴忘了合拢,后面劝谏的话被硬生生堵了回去,只剩下一脸的震骇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他身旁的杨彪,胡须微颤,眼神复杂,下意识地握紧了袖中的拳头。
而那些平日精于算计、以家族利益为上的世家代表们,此刻在这视听的双重震撼下,竟也感到一股久违的热流在胸中翻涌。有人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有人脸颊泛红,有人甚至觉得眼眶有些发热。那乐曲,那怒吼,那铁血军容,仿佛一瞬间刺穿了层层利益的外壳,触碰到了他们内心深处或许连自己都已遗忘的、属于“汉”的骄傲与热血。一种想要为之呐喊、为之效力的冲动,竟短暂地压过了权衡与利弊。
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以同样的精准,同样的磅礴气势,在《汉风烈》的伴奏下一次次怒吼着“为大汉战!为天子战!”,通过阅台。吕布的傲然,关羽的威严,张飞的狂猛,赵云的锐利,马超的昂扬......每一位将领的独特气质,似乎都感染了他们身后的整个方阵,让每个百人队在大一统的严整中,又透出细微却鲜明的差别,但无一例外,都带着那股敢战必胜、碾碎一切的恐怖气势!
脚步声、甲胄声、枪刃破风声、那一声声向右------看的怒吼,以及随之而来的惊天怒吼,与激昂的乐曲交织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观礼者的感官。
世家代表们脸色潮红,手心出汗,彼此交换着震撼的眼神。他们终于明白,天子这一个月锻造出的,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忠诚于他且战意滔天的利刃!任何敢于挑战皇权的念头,在这支铁军面前,都显得可笑而脆弱。而那直击灵魂的乐曲与呐喊,更让他们在那一刻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首先是一个汉人,然后才是世家之主,虽然这份热血可能仅仅能持续到这场阅兵结束,但仍然影响了世家部分人员,尤其是年轻的世家子弟。
文官集团一片死寂,许多人如同王允一般,被震慑得说不出话来,心中百味杂陈。
当最后一个方阵通过,全体在广场另一端重新列队,转身面向阅台,肃立无声时,《汉风烈》的最后一个音符也恰好在此时铿锵收尾。整个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寒风呼啸和那令人心悸的沉默,以及观礼者们胸腔中那尚未平息的、陌生的澎湃。
刘协上前一步,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些面色复杂、心神激荡的世家代表方向,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
此,乃朕之新军!
此,乃大汉之锋刃!
乱臣贼子,魑魅魍魉,试其锋否?
话音落下,广场上千三百健儿齐声怒吼,声裂苍穹:
战!战!战!
怒吼声在未央宫阙间回荡,经久不息。
无数观礼者在这惊天动地的战吼中,心神摇曳,难以自持。
皇甫嵩老将军望着台下那支浴火重生的铁军,又看向阅台上那小小却如山岳般的身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轰鸣:
天佑大汉!陛下......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