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侧殿,刘协,正毫无形象地对着满案几的菜肴发起冲锋。
清炖羊肉、炙烤鹿肉、粟米饭、各种时蔬羹汤……他吃得那叫一个风卷残云,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活像一只饿了三天突然发现粮仓的仓鼠。
从穿越过来到现在,精神高度紧张,体力严重透支,现在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那股被肾上腺素压下去的饥饿感和虚弱感如同潮水般反扑回来。
更让他惊喜的是,这具少年天子的身体,似乎因为刚才那“人工智能辅佐系统”的短暂启动,产生了某种奇妙的作用——新陈代谢快得惊人!吃下去的东西仿佛瞬间就被分解吸收,转化成能量,填补着那破系统吸走的亏空。
“好家伙!”刘协内心狂喜,“这感情好啊!天天狂吃海喝还不容易发胖!穿越福利总算来了一个实用的!”
“陛下…您…您慢点用”小太监战战兢兢地递上一碗羹汤。
“陛下!陛下!捷报!啊不,是喜报!弘农郡方向,八百里加急!”
“噗——!”刘协差点把嘴里的肉喷出来,这么快么,猛地抬头:“快!快呈上来!”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引进来,单膝跪地:“陛下!前都督徐荣,遣使送来降书顺表!愿率本部兵马,归顺朝廷,效忠陛下!”
“徐荣?”刘协听到这个名字,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
徐荣!这可是个牛人啊!
他飞速检索着记忆和后世的知识。董卓手下大将,辽东系将领,标准的实力派!他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给董卓断后时,把曹操和孙坚这两位未来的大佬按在地上摩擦过!
曹操的汴水之战,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自己差点交代;孙坚的梁东之战,也被徐荣打得丢盔弃甲,全靠部将祖茂戴上他的红头巾引开追兵才侥幸逃生(祖茂因此战死)。
而且,最关键的是,徐荣手下的兵马,主要是幽、燕旧部,并非根深蒂固的西凉铁杆。历史上董卓死后,徐荣其实是愿意归顺朝廷的,但王允那头铁娃逼反了李傕郭汜。徐荣和胡轸奉命征讨,结果胡轸这厮阵前倒戈,联合李傕郭汜前后夹击,一代良将徐荣就这样战死沙场,可谓是为大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忠臣呀!”刘协激动地一拍大腿。
他立刻对身旁的宦官吩咐:“快!拟旨!”
“告诉徐荣,他的忠心,朕知道了!过往之事,一概不究!朕加封他为破虏将军,关内侯!令他即刻整备兵马,开赴长安,拱卫京畿!”
宦官赶紧记录下来,安排信使立刻出发。
处理完徐荣的事,刘协心情大好,感觉盘子里的肉更香了。他一边继续干饭,一边对旁边的小太监吩咐:“去,把荀攸荀公达再给朕请来。”
不多时,荀攸去而复返:“陛下召臣,有何吩咐?”
刘协让人把徐荣的降书给荀攸看了,问道:“公达,徐荣来降,是个好消息。但李傕、郭汜、牛辅那些真正的西凉核心,还没动静。依你之见,他们如今是何想法?朝廷的招降诏书,他们会接受吗?”
荀攸略一沉吟,缓缓分析道:“陛下,西凉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董卓暴毙,群龙无首,各怀心思。杨定、胡轸已表露归顺之意,其董卓老家凉州还有马腾、韩遂等势力牵制。董卓虽号称拥兵十余万,真正核心的西凉铁骑也就四、五万,吕布的一万并州军,如今归降的徐荣一万多精锐幽燕兵!还有其他的城防、禁军、杨定、胡轸等部曲,牛辅等人手里的兵马绝对不超过五万之数。”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西凉铁骑,长于野战冲阵、劫掠破坏,却短于攻坚城,长安城高池深,若是有三、四万决心死守之军,辅以良将指挥,他们未必敢攻,也未必攻得下。故此,牛辅等将第一时间所想,绝非鱼死网破,而是投靠朝廷、观望、求存。”
刘协听得连连点头,这分析的太到位!不愧是顶级谋士,当初看三国演义还在疑惑李郭二人拥有十万大军为何不一开始就反?原来是这么多原因汇聚一起,刚开始的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
荀攸话锋一转,神色变得凝重:“然而,能否招降成功,关键或许不在李傕、郭汜,而在一人身上。”
“谁?”
“牛辅!”荀攸肯定道,“牛辅乃董卓女婿,在西凉军中地位特殊,名义上是除董卓之后的第一人,实为董卓嫡系之首。李傕、郭汜虽勇,亦听其号令,若陛下能赦免牛辅,显朝廷宽宏,则李傕、郭汜等必认为陛下亦能容他们,投降之心乃定。反之……”
荀攸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如果朝廷非要弄死牛辅这个“首恶”,那李傕郭汜这些“从犯”肯定会兔死狐悲,觉得投降也是死路一条,那就只能豁出去拼个你死我活了。
“如今朝廷的招安诏书已发,已是先手。接下来,当静观其变,看牛辅等人如何反应。彼等内部亦非一心,各有算计,我等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善!就依公达之言!”刘协心里踏实了不少。有谋士就是好,能帮你把纷乱的局势捋清楚。
让荀攸退下后,刘协感觉胃口更好了。
“来人!再给朕添碗饭!那只炖鸡也端过来!”
旁边的小太监手一哆嗦,差点把盛汤的玉碗摔了。陛下…陛下这饭量,真是见风就长啊!这都第五碗粟米饭了!
【同一时刻,西凉军各营地】
朝廷的招安使者,带着盖有皇帝行玺、信玺的诏书,终于抵达了各支西凉军的大营。
【李傕、郭汜大营】
李傕和郭汜捧着诏书,翻来覆去地看。
“这…这赦令是真的假的?”李傕压低声音问郭汜,“阿多,你认得朝廷的印不?”
“我…我哪认得全…”郭汜挠着头,“不过这丝绸,这墨迹,像是宫里的货…”
“说是赦免咱们,还许以高官厚禄…王允那老匹夫能答应?”李傕还是不信。
“快去请文和先生!”两人异口同声。
贾诩很快被请来,他拿起诏书,仔细看了看玺印,又通读了一遍文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二位将军,诏书是真的,印也是真的。”贾诩缓缓道,“看来,长安城内,并非王允一人说了算。最新消息传来,陛下…似乎亲政了,而太尉杨彪等老臣与王允发生冲突,主张招抚。”
自从董卓死后,各个信息不断汇聚,贾诩心中暗叹:现在反?牛辅态度未明,内部人心不齐,徐荣率先向朝廷表达中心,皇甫嵩朱儁被起复,长安城内尚有吕布这员猛将,除非此时反扑,趁其立足未稳,尚有五成胜算。若是等朝廷整合完毕…那就一丝机会都没有了。
但他贾文和是什么人?首先是为了自保。怂恿李傕郭汜现在造反,五成胜算太低了,至少八成不至少十成,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更何况,牛辅才是大头,牛辅若投降能活,他贾诩跟着李傕郭汜投降,难道还活不了?何必去冒那奇险?
于是,贾诩话锋一转:“二位将军稍安勿躁,如今诏书已到,态度是朝廷先表露的。我等的降书已经上表朝廷,不如…暂且观望?”
“观望?”
“正是。牛辅将军乃董公婿,可谓首恶。朝廷若连牛辅将军都能容下,那我等这些部将,自然更不在话下。不妨…看看牛辅将军那边,接到诏书后,是何反应?”
李傕郭汜一对眼:“对啊!牛辅都没事,咱们怕个球!文和先生高见!那就等等看!”
【牛辅大营】
牛辅也收到了诏书。但他根本没仔细看内容,他的注意力全在另一件事上——他派去长安打探消息的心腹回来了,带来了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消息:招降名单上,好像没有董越的名字!
而且,董越那厮,带着兵往他这边靠过来了!
“完了完了!董越要来害我!快!快!再把那个谁!那个算卦的给我找来!快!”
那个倒霉的巫觋(xi)又被提溜了过来,心里把牛辅和董越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牛辅抓着他就问:“快!再算!朝廷的诏书,是真是假?我若投降,是生是死?”
巫觋(xi)心里叫苦不迭,脸上却不敢表露。他眼珠一转,心想:这煞笔看来是怕朝廷不肯放过他。我要是再怂恿他造反,万一他真反了,以后朝廷查起来,知道是我算卦唆使的,我还有活路?九族都是轻的!不如…再骗一次。
他立刻装模作样地再次做法,然后一脸“惊喜”地大叫:“将军!大喜!大喜啊!卦象显示,紫气东来,贵不可言!朝廷诏书,乃是真心招安!将军若顺天应人,归顺朝廷,非但无灾无祸,反而能因祸得福,加官进爵,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啊将军!”
牛辅将信将疑:“真的?可…可董越…”
巫觋(xi)心里一横,决定把黑锅全扣董越头上,赶紧把这煞笔稳住:“将军!此卦仍显示您有一劫!此劫便应在西方!董越将军来自西边,其心叵测,恐对将军不利!只要化解此劫,将军前途一片光明!未来可期。”
牛辅一听,脸色顿时狰狞起来:“果然!果然是董越这王八蛋想害我!必杀汝”杀心大起。
而天子恐怕也没想到,他这个天子和整个大汉的安危居然是靠一个小小的巫觋来决定的。
【荥阳,徐荣大营】
徐荣手持天子诏书,反复看了三遍,尤其是那“破虏将军,关内侯”的封赏和“即刻整备兵马,开赴长安,拱卫京畿”的命令,他胸膛中一股豪气与热流翻涌。
“陛下!英明啊!”徐荣忍不住赞叹出声。他原本还担心朝廷会追究他昔日为董卓效力、阻击关东联军的旧账,没想到少年天子如此豁达,不仅既往不咎,还委以重任,加官进爵!
“传令全军!”徐荣猛地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即刻拔营!丢弃不必要的辎重,只带十日干粮和必备军械,轻装简从,全速开往长安!沿途若有郡县问起,便说是奉天子诏命,入京拱卫!”
帐下将领面面相觑,有人迟疑道:“将军…如此急切?…李傕、郭汜、牛辅等人态度未明,我等贸然西进,万一…”
“没有万一!”徐荣大手一挥,打断了下属的疑虑,“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如今长安空虚,陛下安危系于一线,岂容我等在此迟疑观望?速去准备!延误者,军法从事!”
徐荣的决断力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深知兵贵神速,必须在李傕郭汜等人反应过来之前,将这支生力军带到长安,才能最大化地稳定局势。
【弘农郡,张济、张绣大营】
与徐营的火热朝天不同,张济的营寨显得安静得多。
张济拿着朝廷的赦令诏书,眉头紧锁。他的侄子,未来的“北地枪王”张绣,侍立一旁,擦拭着他那杆标志性的虎头金枪。
“叔父,天子诏书已到,我等…该如何应对?”张绣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跃跃欲试。他年轻气盛,对长安的繁华和天子的认可并非毫无向往。
张济瞥了侄子一眼老成持重地说道:“绣儿,莫要急躁。天子年幼,此番诏书,究竟是天子本意,还是另有图谋,尚未可知。”
“牛辅乃董贼女婿,李傕、郭汜二位更是手握重兵,他们尚未表态,我等岂能贸然行动?我们先静观其变。”
【樊稠大营】
樊稠看着诏书,挠了挠他那满是络腮胡的大脸,瓮声瓮气地问部下:“这玩意儿…靠谱吗?别是骗咱们进城,然后来个瓮中捉鳖?”
部下们哪敢打包票,纷纷表示:“将军英明,谨慎为上!”
“要不…等等看牛辅、李傕、郭汜将军那边啥动静?”
“对对对!牛辅将军是咱老大,看他咋办!”
【段煨大营】
他将诏书仔细收好,对心腹道:“天子下诏,显是朝廷有意招抚,这是好事。然,京畿局势波谲云诡,王允与陛下似乎并非一心。此时贸然卷入长安漩涡,并非明智之举。”
“按兵不动,加强戒备即可。”段煨从容吩咐,“继续向长安输送一些粮草物资,表达我等善意与恭顺即可。至于大军…还是等长安城内尘埃落定,西凉诸将达成共识后再做打算。切记,稳字当头。”
【徐州】
右将军朱儁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和天子的亲笔信(稍微晚了几日)。
看着信上熟悉的皇帝笔迹(虽然实际上是尚书郎代笔,但盖了印),以及信中透露出的诛董卓、朱儁带兵稳固京师的讯息,老将军激动得老泪纵横。
“陛下!陛下啊!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他捧着诏书,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他立刻去找徐州牧陶谦。
陶谦看完诏书,也是感慨万千。他虽然有点自己的小算盘,但总体上还是心向汉室的。
“公伟(朱儁字)兄!此乃天佑大汉!天子有难,我等臣子岂能坐视!”陶谦一拍大腿,“我即刻再从徐州兵马中抽调精兵,连同先前招募的反董义士,凑足一万之数!粮草军械,一并备足!请公伟兄即刻率领,星夜兼程,奔赴长安,护卫陛下,稳定京畿!”
朱儁激动地抓住陶谦的手:“恭祖(陶谦字)兄!深明大义!朱某代陛下,谢过了!”
未央宫内,少年天子啃鸡腿啃得满脸油光,眼神却越来越亮。
宫外,天下的棋局,正在因巫觋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悄然发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