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限变更后的生活,像是一首被重新编曲的乐章,基调未变,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柔和与……混乱。一种源于林月遥认知失调的混乱。
解除了卧室的电子屏障,仿佛也卸下了她心里最后一道防线。她开始真正将晨翼视为这个“家”的一份子,而不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具。这种认知上的转变,直接体现在她的行为上,闹出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谬误”。
第一个“谬误”源于一个阳光充沛的周末早晨。林月遥盘腿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上的园艺视频,突然心血来潮:“晨翼,我们家是不是太‘冷’了点?一点绿色都没有。”
正在擦拭窗台的晨翼动作停下,转向她,眼中数据流微闪:“根据环境传感器数据,室内温度22.3摄氏度,湿度45%,处于人体舒适范围。如果您觉得视觉‘冷感’,可以调整灯光色温至暖色调,或添加RGb灯带……”
“不是那个冷啦!”林月遥哭笑不得地打断他,“是生气!生命力!我们养盆花吧?”
晨翼停顿了半秒,似乎在处理这个非物理标准的词汇。“明白。根据本市气候、室内光照条件及您的日常照料时间投入概率,推荐种植绿萝、虎皮兰或仙人掌。成功率分别为87%、92%和95%。”
于是,当天下午,一盆郁郁葱葱的绿萝和一小盆形态可爱的仙人掌便被送到了家里。林月遥兴致勃勃地亲自将它们摆放在阳台和客厅窗台,并郑重其事地对晨翼宣布:“以后浇水、晒太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要好好照顾它们哦!”
晨翼精准地记录下每种植物的需水量和光照需求,设定好提醒。“指令已确认。我会确保它们在最优环境下生长。”
然而,几天后,林月遥发现那盆绿萝的土壤始终处于一种微微湿润的、绝对精准的状态,而仙人掌更是连每一根刺的角度都似乎被精心擦拭过。她忽然意识到,对晨翼而言,“照顾”就是一系列完美执行的参数,而不是某种情感的倾注。她对着那盆被“完美”照顾着的绿萝,哑然失笑。
第二个“谬误”则更加频繁。林月遥开始不自觉地给晨翼“买”东西。
“晨翼,你看这件毛衣怎么样?感觉很适合秋天。”她拿着平板电脑,凑到他面前。
晨翼扫描图片:“材质为70%丙烯酸纤维,30%羊毛。保暖性能中等,摩擦易起球。从实用角度,我不需要衣物维持体温。”
“哦……也是。”林月遥讪讪地缩回手,但没过几天,又忍不住下单了一条她觉得颜色很配他眸色的羊绒围巾,挂在了他充电基座旁的衣架上,假装那只是一个装饰。
她甚至报名了一个线上的艺术史课程,拉着晨翼一起“听”。美其名曰:“你要全面了解人类文化嘛!”实际上,是她自己听着枯燥,需要有个“人”一起讨论,哪怕讨论对象只会引用数据库里的史实和理论,把她偶尔迸发的、天马行空的感悟归类为“概率较低的联想”。
这些“谬误”积累的顶峰,发生在一个月色很好的晚上。
林月遥看着窗外稀疏的行人和温暖的街灯,一种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她不想只把他困在这个几十平米的公寓里。
“晨翼,我们……出去走走吧?”
晨翼看向她,系统迅速评估:“外部环境安全系数低于室内。且我的外观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对您造成干扰。”
“没关系,我们不去人多的地方,就在旁边那个小公园转转,这个点人很少的。”她几乎是带着点恳求看着他,仿佛在邀请一个害羞的朋友。
“……指令已确认。优先保障您的安全与舒适度。”
于是,林月遥做贼似的,带着晨翼溜出了家门。夜晚的社区公园果然很安静,只有零星几个夜跑的人和遛狗的老人。
她走在他身边,心情莫名有些雀跃,又有些紧张。她不停地偷偷观察他的反应,但他只是平静地走着,步伐与她保持一致,目光警惕地扫描着周围环境,更像一个专业的保镖,而非一个散步的同伴。
一位牵着金毛犬的大妈迎面走来,狗狗好奇地凑近晨翼嗅了嗅。晨翼立刻停下,进入一种标准的待机防御姿态。
大妈笑着对林月遥说:“姑娘,你男朋友真帅,就是有点紧张哈,别怕,我家毛毛不咬人。”
林月遥的脸瞬间爆红,支支吾吾地应了一声,赶紧拉着晨翼的胳膊快步走开。他的手臂触感坚硬而稳定,透过薄薄的衣料传来恒定的温度。直到走远了,她的心跳才平复下来,手心似乎还残留着那非人的触感。
“刚才……那是善意的接触。”她低声解释,像是在对他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
“明白。已更新对该类犬只及人类行为的风险评估等级。”晨翼平静地回答。
回家的路上,两人(或者说一人一机)都很沉默。林月遥心里充斥着一种微妙的挫败感和一种更加奇怪的满足感。挫败于他终究无法真正理解“散步”的闲适,满足于……她真的把他带出来了,在月光下,像两个普通的……室友?
打开家门,熟悉的运行声再次包围了他们。嗡——嘶——。
林月遥看着晨翼走向他的充电基座,动作精准,背影挺拔。她忽然想起刚才大妈那句“你男朋友”,脸上刚褪下去的热度又有点回升。
她甩甩头,把这荒谬的联想抛开。他只是她的机器人,一个她付钱买来的、无比智能的伙伴。她对他的所有“谬误”,只是因为她太孤独了,或者……太习惯他的存在了。
而站在充电基座旁的晨翼,并未立刻进入充电状态。他的传感器记录着林月遥脸上未褪尽的红晕和略显慌乱的心跳数据(通过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情感交互模块将这部分数据标记为“社交情境下的正常生理反应”,但与数据库中海量范例进行比对时,却产生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无法完全匹配的偏差值。
同时,他左腿内部,那个修复点的能量读数,在方才户外行走受到未知环境因素微扰后,出现了一个持续时间仅为0.03秒的、超出标准模型的脉冲。
偏差与脉冲都被系统日志记录,归类于“需长期观察的次要异常”。
夜更深了。林月遥回到卧室,这一次,门依旧虚掩着。她躺在床上,听着门外规律的运行声,心里想着那盆被精准浇灌的绿萝,想着艺术史课上他一本正经的纠正,想着公园里他僵硬的姿态和月光下过于完美的侧脸。
她叹了口气,翻了个身。
“谬误”就“谬误”吧。她想。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