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从医书上读到关于“胎动”的篇章后,墨兰(青荷)对林噙霜的照看愈发细致入微。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缓解母亲当下的不适,而是开始更有远见地筹划着如何为这漫长孕期和最终的生产,打下更坚实的根基。
她深知,妇人生产犹如过鬼门关,除了胎位、产力等关键因素,产妇自身的气血是否充盈、筋骨是否强健,亦是至关重要。林噙霜虽在灵泉水的滋养下身体有所改善,但毕竟年岁较长,又曾有过生育亏损,底子算不得十分厚实。
“阿娘,医书上说,‘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要生产顺遂,孕期饮食调养,健运脾胃乃是根本。”墨兰(青荷)坐在林噙霜榻前的小杌子上,手里捧着一卷《千金要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往后,那些性寒黏腻、不易克化的东西,需得少用。女儿想着,不如让厨房每日备些山药粥、茯苓饼,最是平和补益。”
林噙霜如今对女儿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尤其是这些听起来颇有道理的建议,自是点头应下。周雪娘在一旁也听得仔细,暗暗记下。
墨兰(青荷)又根据医理,调整了每日的按摩。除了常规的安神、和胃穴位,她开始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轻柔活动林噙霜四肢关节的手法,并引导母亲在不劳累的前提下,于室内缓步走动。
“书中言,‘缓带自持,步履从容,可使气血清通,筋骨舒展,利于日后分娩’。”她一边扶着林噙霜在窗边慢慢踱步,一边轻声解释,“总躺着反而不美,需得动静结合。”
这些举措,都被她巧妙地包裹在“医书所载”的合理外衣之下,林噙霜和周雪娘只觉四姑娘孝顺又肯钻研,并未起疑。而那每日雷打不动、混入饮食中的一缕灵泉水,则如同最忠实的守护者,持续地、温和地强化着林噙霜的体质,弥补着那些药物和食物无法触及的根本。
除了身体上的调养,墨兰(青荷)也开始留意林栖阁内的人事。她借着翻阅医书的机会,“偶然”向周雪娘提起某些药材相克、或是饮食禁忌的典故,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提醒周雪娘,需得格外警惕入口之物,提防可能存在的阴私手段。
周雪娘是积年的老人,一点就透,立刻绷紧了弦,将林栖阁的小厨房看得如同铁桶一般,所有食材、药材的采买、清洗、烹制,都安排了最信得过的人经手,层层查验。
日子便在这样细致周密的养护中悄然滑过。林噙霜的孕吐渐渐平息,食欲好转,面色红润,虽因刻意低调而深居简出,但那股由内而外散发的健康气息,却是遮掩不住的。连偶尔前来探望的盛纮,都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觉得她此番有孕,状态似乎比怀墨兰和长枫时还要好些,心中那点因王氏不悦而产生的犹疑,也淡去了几分。
墨兰(青荷)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审慎。她知道,母亲状态越好,在某些人眼中,便越是扎眼。真正的考验,或许还在后头。
但她并不畏惧。医书给予了她理论的支持和行动的指南,灵泉水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而她自身的清醒与谋算,则是应对一切风波的根本。她就像一位耐心的园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林栖阁内这株新生的幼苗,浇水、施肥、除虫,静待其安稳成长,直至瓜熟蒂落的那一天。她的固本之策,正在一点点显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