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研究所院子里的梧桐叶已落了大半,阳光透过疏朗的枝干,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乔琳在新课题中遇到的“硬骨头”依旧坚硬,但她并不焦躁。每日规律的生活,青木养身功的持续修炼,以及体内青莲本源那无声无息的滋养,让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定力与清晰的头脑。
这日周末,她难得没有去研究所,而是在家整理近期的研究笔记。周正也在家,忙着完善他博士论文的最后章节。公寓里很安静,只有书页翻动和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如同静谧深林中清泉流淌的声音。
快到中午时,乔琳的手机屏幕亮起,是许妍发来的微信。没有文字,只有一张截图——周锐的朋友圈。截图里,周锐分享了一篇关于媒体传播学前沿动态的公众号长文,并配了一段颇为用心的评论,显然是在某个领域下了功夫去了解。他甚至还在这条朋友圈下面,自己评论了一句:【学习打卡,day 15。希望能跟上前沿步伐。】
乔琳看着这张截图,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周锐这小子,追求的方式倒是直接又带着点学生气的笨拙努力。他没有直接频繁地打扰许妍,而是用这种“展示自我”和“靠近对方领域”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表达诚意。
她放下手机,没有回复。许妍只是将截图发给她,并未附加任何评论,这本身也表明了许妍的态度——她注意到了,但并不急于回应,或许还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乔琳尊重妹妹的处理方式,绝不会多加干涉。
“怎么了?”坐在她对面的周正抬起头,敏锐地捕捉到她脸上那一闪而过的细微表情。
乔琳将手机屏幕转向他。周正看了一眼,眉梢微挑,随即恢复平静,只淡淡道:“看来这小子还没放弃。”语气里听不出是赞同还是反对,更像是一种客观陈述。
“妍妍有分寸。”乔琳收回手机,语气同样平静。
“嗯。”周正应了一声,不再多言,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论文上。对于堂弟的感情生活,他秉持着不过多参与的原则,如同他对乔琳的尊重一样。
这个小插曲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漾开几圈微澜后,便迅速消散,并未打破周末上午的宁静。两人继续各自的工作,直到阳光挪移到正午的位置。
“中午想吃什么?”周正保存好文档,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颈,“我去做。”
乔琳也从繁复的公式中抬起头,感受到胃里传来的清晰空乏感。青莲本源的持续滋养依赖于充足的能量补充,她的食量一直不小。
“简单点,下碗面条吧,多放些青菜和鸡蛋。”她说道,这是能快速补充能量又不会耗费太多时间的选择。
“好。”周正点点头,系上围裙走向厨房。
乔琳看着他在厨房里忙碌的沉稳背影,听着那传来的洗菜、切菜、开火的熟悉声响,心中一片安宁。这种日常的、充满烟火气的陪伴,与学术上的并肩前行一样,都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坚实部分。
她重新将目光投向自己的笔记,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妍和周锐。许妍经历过陆晨那段伤筋动骨的感情后,心防比以往更重,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周锐的热情和直接,对她而言,是新鲜感,也可能是一种考验。至于结果如何,乔琳不愿猜测,也无从猜测。
面条的香气很快从厨房飘散出来,带着家的温暖味道。周正端了两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出来,面上卧着金黄的煎蛋和翠绿的青菜,看起来令人食指大动。
“吃饭了。”他招呼道。
乔琳放下笔,走到餐桌前坐下。她拿起筷子,挑起一箸面条,吹了吹热气,送入口中。面条筋道,汤味清淡鲜美,恰到好处地抚慰了饥饿的肠胃。她能感觉到,随着食物的摄入,体内那温润流转的青莲本源,似乎也变得更加活跃了些,更高效地将这些朴素的能量转化为滋养己身的养分。
两人安静地吃着面,偶尔交谈几句关于下午的安排。窗外的阳光正好,秋日午后的时光静谧而悠长。
生活的静流深处,总有微澜泛起。无论是科研上的难题,还是家人情感上的新动向,都是这漫长旅途中的一部分。乔琳已然学会,以一颗沉静的心,接纳这一切,分析这一切,然后,继续稳稳地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内在有青莲静植默养,身边有良人携手同行,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