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的生活如同精密仪器重新校准,迅速回归高速运转的轨道。乔琳与周正的交往,并未打乱她固有的节奏,反而像是为这台仪器添加了更优质的润滑剂。他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与频率,学术上的交流犀利精准,生活上的关照细致入微,如同呼吸般自然,不给她带来任何负担。乔琳发现自己已逐渐习惯这种被妥善安置的背景音,体内青莲本源在这种稳定、舒适的状态下,流转得愈发温润浑厚,支撑着她以最佳状态应对各项工作。
这日傍晚,乔琳与周正在研究所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讨论一篇新发表的论文。窗外华灯初上,室内流淌着轻柔的爵士乐。周正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他瞥了一眼,神色如常地对乔琳说:“陆晨今晚的航班落地,刚在群里报了平安。”
乔琳握着咖啡杯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他。周正的目光坦然,带着一丝了然的平静:“许妍知道了吗?”
“我告诉她了。”乔琳点头,语气平淡。她并未过多询问周正与陆晨之间的联系,正如周正也从不探听她与许妍的私密谈话,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尊重。
“他这次项目做得不错,听说拿到了那边实验室的正式offer(录用通知)。”周正补充了一句,信息客观,不带评判。
乔琳“嗯”了一声,没有接话。她低头搅拌着咖啡,奶泡拉花在漩涡中逐渐变形。陆晨的归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她知道,涟漪必然会扩散到许妍那里。她信任妹妹如今的判断力,但作为姐姐,那根牵挂的弦依旧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体内青莲本源平稳流转,将这一丝因外界人事变动而产生的微弱心绪波动悄然抚平,让她重新专注于当下的讨论。她将话题引回论文中的某个数学模型,周正立刻跟上,两人再次沉浸在思维的碰撞中。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一家格调雅致的清吧角落。
许妍看着手机屏幕上陆晨发来的“已落地,安顿好了”的信息,指尖在屏幕上方悬停片刻,没有立刻回复。她端起面前的莫吉托,轻轻晃动着杯中翠绿的薄荷叶与晶莹的冰块。距离他们上次联系,已过去数月。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工作,那个一度被搁置的纪录片项目在她的不懈努力和央媒合作带来的正面影响下,终于重启,并且获得了比预期更多的资源支持。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仰仗他人认可、在感情中小心翼翼的女孩。
她放下手机,抿了一口酒,清凉微甜的口感在舌尖蔓延。她决定明天再回复,用一个平静如常的口吻。她已不再将陆晨的动向视为自己生活的风向标。
而在城市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间租住的高层公寓内,刚刚结束长途飞行的陆晨,正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脚下璀璨而陌生的城市灯火。他成功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做出了成绩,拿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offer。可此刻,成功的喜悦背后,却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空虚。他想起父母欣慰却依旧带着审视的目光,想起那个庞大家族无形中施加的压力,也想起了许妍——那个曾被他以“不够成熟、无法承担责任”为由推开,如今却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的女孩。
他这次回来,除了处理一些私人事务,内心深处,未尝没有存着一丝想要重新证明什么、或是挽回什么的念头。但他也知道,时过境迁,有些裂痕,或许早已无法弥补。
夜色渐深,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心绪,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明天。
乔琳与周正讨论结束,并肩走出咖啡馆。晚风带着初夏的暖意。
“明天晚上团队有个小聚餐,庆祝孙薇那篇论文被接收,你来吗?”周正很自然地问道。
乔琳想了想,明天没有紧急安排,便点头:“好。”
“那我到时来接你。”
“不用,我自己过去就行。”
周正没有坚持,笑了笑:“好,那明天见。”
简单的对话,却流淌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乔琳看着他走向地铁站的背影,体内青莲本源悠然运转,带来一种安稳踏实的感觉。她知道,无论许妍和陆晨的故事将如何续写,她自己的道路,正与身边这个人,以一种舒适而坚定的步伐,并肩向前。
涟漪微澜,终会平复。而每个人,都将在自己的航道上,继续前行。